王赫:「疑美論」可以休矣

人氣 244

【大紀元2025年03月24日訊】中共對台認知作戰,有兩大核心,一是「疑美論」,一是「首戰即終戰論」。近期,圍繞川普對俄烏戰爭立場的根本性挑戰,以及川普的幾個人事任命,「疑美論」被大肆炒作,以至於3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接受台媒專訪時,力駁「疑美論」。

谷立言指出:(一)川普總統希望看到世界和平,要儘快結束俄烏戰爭,在印太地區則希望增加嚇阻能力,避免衝突發生。(二)不應該懷疑美國對台灣和印太地區的承諾,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也不希望看到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事情發生。川普多次表明不希望看到兩岸爆發衝突,且認為戰爭不會發生。若台海爆發戰爭,將使全球GDP損失逾10%,嚴重程度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川普第一任期對台灣的支持力度,是美國政府自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最大的。例如11次軍售台灣,不僅總金額達到180多億美元,而且涵蓋過去數十年來台灣都未能獲得的多種精密武器系統,能夠顯著提升台灣戰力。川普這次再主白宮,僅僅兩個月,一連串的大招就使全球震撼;其中,川普對華大戰略與對台立場,宛若可見(詳見筆者「淺析川普對台灣政策的設想」、「川普為何說任期內習近平不會動台灣?」),谷立言所言,是準確的、可信的,確實沒有「疑美論」的容身之地。

就拿川普調挺俄烏戰爭而言。川普調整對俄政策,促使歐盟推出萬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將北約防衛歐洲的重心從美國轉移到歐洲國家,從而使美國能將更多的資源、力量投放到印太,增大對中共這個最大敵手的威懾,這在戰略層面是極有利於台灣的。川普的對華大戰略,立足點不是台海爆發戰爭後如何援台,而是迫使中共不敢輕易發動對台戰爭。用孫子兵法中的話,這叫「上兵伐謀」,棋高一著。借川普調停俄烏戰爭一事而大肆宣揚「疑美論」( 嚴肅思考者不在此列),如果不是偏見,就是別有用心。

「疑美論」者愛援引川普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2020年出版的《白宮回憶錄》中的這則爆料:川普因受到「投資中國而致富的華爾街金融家影響」,對台灣的態度「並不友善」,他經常指著筆尖說「這是台灣」,然後指著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總統辦公桌說「這是中國(大陸)」。

這則爆料其實需要核實。第一,博爾頓任職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為期不長(2018年3月23日至2019年9月10日),兩人頗有嫌隙,川普政府曾以博爾頓違反在白宮任職期間簽署的保密協議為由正式起訴博爾頓。川普的前國務卿蓬佩奧也在回憶錄中痛斥博爾頓說:「博爾頓更重視攬功勞和滿足自己的自大心理,而不是依據美國憲法秩序盡責執行總統指令。如果團隊裡的人都像波頓一樣自私,我們將一事無成。」第二,退一萬步講,即使川普說過類似台灣是「筆尖」的話,也不能推論川普會放棄臺灣,有人這麼解讀:臺灣並不會因為太小而失去被美國保護的價值,臺灣是一個小小的卻銳利的筆尖,但筆尖可以劃破桌面。

大家想想,對台政策是非常重大之事,川普說過不知多少相關的話,政府決策是極其慎重的,怎能因為區區一則爆料就往「疑美」路上跑呢?這不是典型的被煽動嗎?對川普政府,我們不是更應該秉承「聽其言而觀其行」的原則嗎?

也有借本屆川普政府的人事任命說事的。

其一,2月4日被任命為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代理國務次卿貝蒂(Darren Jeffrey Beattie)。貝蒂去年曾公開宣稱「台灣必將屬於中(共)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美國不值得動用任何資源來阻止,而且應該設法與中(共)國進行交易,讓中(共)國作出重大讓步」等,引發爭議。

眾所周知,人事任命固然是觀察川普政策動向的重要窗口,但並非唯一指標,而且也存在人事再調整的可能。比如,關於貝蒂任代理國務次卿,國務卿盧比歐已明確表示,貝蒂只是代理,已有正式人選。2月12日,美國新聞網站Semafor報導,正式人選為羅傑斯(Sarah Rogers),曾以言論自由為由為全美最大槍枝遊說團體「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NRA)辯護。

此外,國務院第3高職位——政治事務次卿的提名人胡克爾(Allison Hooker),去年4月隨團訪台,期間晉見時任總統蔡英文,他的提名是不是可認為「挺台」 呢?

其二,被任命為國防部政策副部長的達默(Austin Dahmer)。陸媒和一些台媒大肆宣傳達默的「丟了台灣 美國人照過好日子」等等言論,稱這是川普政府釋放「微妙的信號」。果真如此嗎?自由亞洲電台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對此進行檢視,發現:達默的言論發表於去年,當時其身分並非國防官員,並不能代表新政府表態;並且,他原文是為強調台灣應更積極投入防衛,報道並不準確。

事實上,本屆川普內閣被稱為「群鷹薈萃」,對中共強硬派多多,立場是清晰的,即使出現了個別人選有不同見解的現象,也是正常的,並不足以動搖政府的大政方針,而會是政策的制定、執行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綜上所述,無論是川普對俄烏戰爭的調停,還是其涉台言論、相關人事任命,並沒有為「疑美論」提供證據。而沒有經得起檢驗的證據、不講理性分析、聲嘶力竭鼓吹「疑美論」者,都是有意、無意的在幫助中共開展認知作戰。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袁紅冰:中共密謀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交易
袁紅冰:北京官場稱習在中美關係上「做夢」
日媒政界肯定川石會 迎來日美新黃金時代
中共發動外交戰製造武統台灣合法性 專家解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