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2日訊】2024年12月某一天晚上,偶然間瞄到某家電視台正播映《胡雪巖》連續劇,由於對這位清朝末年出現的「紅頂商人」大名如雷貫耳,但一直無緣去得知其事蹟,乃定睛觀賞。那是根據高陽的小說改編的連續劇,當看了前兩集電視劇後就被吸引住,當時腦中清晰浮出書架上塵封甚久的一套三本《胡雪巖》傳記,趕緊取出瀏覽一遍。那是徐星平先生撰寫的「傳記文學」,是以歷史為依據,運用文學形式寫作出來的,具有歷史的真實面貎。
胡雪巖傳奇
讀完這部全名《中國商戰之神 胡雪巖傳奇》之後,對這位窮困貧民出身,竟然在短時間就能「富可敵國」的商業才子嘆服不已!也對其際遇不勝唏噓。
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的胡雪巖,本名胡光墉,家貧、讀書甚少。14歲時進杭州一家錢莊當學徒,非常勤奮認真工作學習,夜裏認真讀書,3年學徒後升任「跑街」,喜歡結交上層人士。21歲時,因擅自貸給綠旗軍銀兩,店主大怒被解僱。也就在那年,得到綠旗軍一位軍官相助,將暴得之巨資交其開辦錢莊,名為「阜康錢莊」。33歲時受到知縣王有齡器重,掌理仁和縣糧台事務;38歲時,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胡雪巖被委任省庫,且為王有齡到上海採辦糧食軍械,將阜康錢莊資金移至上海。39歲時,胡到上海購糧及藥品,因太平軍攻克杭州,王有齡自縊死,胡乃押船將十萬石糧食轉獻給接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湘軍,次年被左宗棠任命辦理糧台和轉運局事務。41歲時,為左宗棠勾結法國侵略者,組織「常捷軍」,攻克寧波後再參與左宗棠的攻杭之戰。42歲時,在左宗棠攻克杭州城,面對死亡枕籍、斷瓦殘垣的城區,胡雪巖擔任賑撫局事務,主持善後諸事,設粥廠、難民局、善堂、義塾、醫局、修復名勝寺院,凡養生送死賑財恤窮之政,無不備舉;該年又發起創辦「錢江義渡」,捐資十萬兩。43歲時,籌建胡家花園大宅。44歲時,左宗棠在福州籌建船政司,委胡主持,該年9月初一,左宗棠奏請皇上,破格優獎賞胡為布政使,是年11月初十,左宗棠奉命西征,胡為東南補給線,主持上海轉運局,負責採購軍火、籌集軍餉、刺探中外消息等事宜。45歲時,清廷應左宗棠之奏請,批准向上海洋商借銀一百二十萬兩,由胡領取向洋商兌取現銀支用。46歲時,胡又為左宗棠借洋債一百萬兩,利率按月一分三厘,限期半年;49歲時,胡因辦理西征糧餉有功,左宗棠請旨皇上賞給正一品封典,該年發生水患,胡奉母命捐送棉衣一萬五千件、銀一萬兩、制錢一萬串,至此包括左宗棠西征時對甘、魯、晉、豫的賑災捐款已達二十萬兩左右。50歲時,胡家大宅落成,佔地十餘畝,耗資百餘萬兩白銀。52歲時,籌建「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53歲時,胡又為左宗棠向英商怡和洋行、麗如銀行借款三百萬兩,為期三年,利率常年一分零五毫。54歲時,胡慶餘堂設立膠廠。55歲時,胡為左宗棠借洋款五百萬兩,以西征抵抗英俄侵略軍,為期七年,月息一分二厘五毫。56歲時,新疆平定,左宗棠戰功累累,胡因轉運軍需協餉功蹟卓著,左為之上疏皇上「破格優獎賞穿黃馬褂」,恩准,賞得最高殊榮,賜穿黃馬褂、紫禁城騎馬。是年,「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落成開業,耗資兩百餘萬兩,是日,胡戴紅頂、身穿黃馬褂,坐堂接待顧客。57歲時,左宗棠向英商匯豐銀行和華商乾泰公司合借三百五十萬兩,為期七年,月息一分二厘五毫。就在這一年,已經有人譴責胡雪巖代借洋款為「奸商謀利病民害國」。58歲時,左宗棠西征經費銀銷案中,已付出利息四百二十萬餘兩。59歲時,左宗棠離開西北晉京,胡應西北繼任者的要求,又借了四百萬兩洋款。61歲時,胡雪巖經營絲業失敗,所開阜康銀號、錢莊、典當業一夕之間倒閉;價值數百萬兩的「胡慶餘堂國藥號」及胡家花園大宅,全部抵給債權人戶部尚書文煜。63歲時,胡雪巖鬱憤而死,也有說是死於痢疾。
如徐星平所言,胡雪巖這個海內外叮噹響的名字,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為其謳歌。一百多年來,他的腳步彷彿從昨天走來,帶著他固有的靈氣和風骨,表現著他那民族正氣和機敏的才智;他少年家貧、讀書甚少,均在實事實物中廣泛地於「無字書」中求得學問,將「智者創造機會、能者利用機會、弱者等待機會。」作為座右銘,時時刻刻要當智者,不但成為晚清的第一流富商巨賈,還當官位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杭州的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稱門生者。雖得王友齡和左宗棠兩位官員的庇蔭和協助,其實是胡雪巖幫他倆運籌帷幄。
誠信、戒貪、善心為本
胡雪巖在年少貧困時就立志做大商人、賺大錢,但其目的並非為己,而是要造福天下人,尤其要接濟貧窮人。一路上自助、人助、天助,事業版圖涵括錢莊、店鋪、絲、茶、藥鋪等,地域遍及大江南北,而且還從事國際貿易。他之所以有如此大成就,除了讓自己成為「智者」外,知人善任、事母至孝,謹記虔誠禮佛母親的譈譈教誨,並有龐大的經營團隊,在他高明的領導統御下,啟用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將「分工合作」發揮至極致,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誠信」、「信任」,以及「善心」。他特別在其蜚聲海內外的杭州胡慶餘堂國藥號大廳掛了「戒欺」匾,這個「戒欺匾」上,除了胡雪巖親筆寫的「戒欺」兩個大字,旁邊還有這樣的一段文字:「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願諸君心余之心,採辦務真、修製務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則造福冥冥,謂諸君之善為余謀也可,謂諸君之善自為謀也亦可。」這是他親自書寫的藥廠道德經,是一切工作人員的指導思想,是涉及「濟世救人」的大是大非,在這個問題上,不得有半點馬虎,對職工絲亳不能遷就。他還要國藥號的人員上自經理、下自伙伕臨時工,人人要會背,並身體力行。而且對外再豎一塊牌子,寫上「真不二價」四個字,表明胡慶餘堂貨真價實、老少無欺。
正如徐星平所說的:「胡雪巖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雙重壓迫下成長起來的富商巨賈,必然對帝國列強和封建王朝有著對抗和依賴的雙重性。他依靠官府發家,追隨朝廷革新派,長期沈浮在陳腐與生財、民族與侵略、保守與洋務、善良與醜惡的漩渦之中,並常在風口浪尖上展現其人生的價值,在商戰中表現其民族氣節,在一定程度上他代表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所走過的道路。『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的創建,歷今一百四十餘年,其影響之大,美譽之久,足可表現胡雪巖商德懿行之品格,他有傳奇般的身世,萬花筒般的生平。」
企業家典範洛克斐勒
讀罷《中國商戰之神胡雪巖傳奇》,腦中立即浮現出二十世紀全球首富「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 Sr.)的身影。洛克斐勒生於19世紀(1839年),卒於二十世紀(1937年),近百年的時間,正值美國建國不久,歷經南北內戰、工業革命、兩次嚴重的經濟大恐慌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又是石油剛剛開採的世紀,時勢造就洛克斐勒這位商界巨人、偉大企業家。
貧苦怪異移民家庭出身的洛克斐勒,是一個忠誠清教徒,遵奉上帝、潔身自愛、自律甚嚴、不菸不酒、不社交應酬、講信用,以最有效率、最省成本的方式經營企業,其賺大錢的目的不在自身的享受,而是要造福人群。洛克斐勒無師自通,以「托拉斯」(Trust)方式經營「標準石油」(意即其石油在天涯海角銷售都是同樣優良品質),其間的酸甜苦辣,讓人既羡慕又妒嫉,以致於飽受種種的抹黑、攻訐。而洛克斐勒以其累積的龐大財富做慈善事業,理應被歌頌,卻又招來冷嘲熱諷。
洛克斐勒的財富之泉在「標準石油」,以「托拉斯」方式經營,現今被認為是「獨占」,但「托拉斯」的英文是Trust,是「信任」、「誠信」之意。洛克斐勒終其一生都堅持他所創造的「托拉斯」是一個好東西,最能讓資源做最有效率運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合作」勝於競爭。由於合作,而且是推心置腹的「忠誠合作」,可以達到穩定、免於波動之苦,他之所以命其公司為「標準石油」,即源於此理念,而他認為在其監管及核心忠誠分子的「合作」下,「標準」就可得到。此種經營方式的成功,先決條件就是成員間彼此信任,於是人人具有誠信美德乃不可或缺。至於他的慈善事業,在於教育和醫療兩方面,前者雖以創辦芝加哥大學最為人知,但在基礎教育,尤其是女性和黑人的普及教育上更值得大書特書。在醫療方面,洛克斐勒所創設的醫學研究所,研發出多項治癒嚴重傳染病的藥方並普及全球,而此研究所變成洛克斐勒大學,也成為培育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搖籃。為了做好慈善事業,並為免除受補助者的依賴性更深,他提倡「相對基金」理念,成立委員會,尊重專家意見散財,實施「普及性」社會福利。
洛克斐勒將其巨大財富大多用於慈善事業,抱持著上帝使者之使命,從事這項事業發現其難度甚至高過經營企業,也到處顯現出人性醜陋面。一方面是各方貪求無厭的需索,一方面是多方冷言冷語的諷刺,無怪乎他會感慨說:「巨富是巨大負擔,是一項沈重責任,不是大福就是大禍。」他被稱為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其實是個擁有「冷靜的腦、溫暖的心」之活生生的「人」。不論是商業或慈善事業的經營,都冷靜地精打細算,思索出最佳方式。他不怕困難,一關過一關,在經營石油的同時,鐵路、海路運輸、行銷、金融、股市投資等相關事業,也都有他的重要一份,更印證出他的確是經營企業的天才。
胡雪巖、洛克斐勒相互輝映
胡雪巖和洛克斐勒這兩位19世紀出生(分別是1823年和1839年)的東西方經商巨富的最具代表性人物,都是貧困家庭出身,憑藉自身的努力配合人助、天助,在紛亂環境下成就巨富,卻都飽受妒忌而聲名不佳,但其實兩人都具慈善之心,都懷抱造福人群之志。他倆都以「誠信」為本,而「戒貪」、「Trust」各為特色,前者信佛,後者是虔誠清教徒。不同的是,胡雪巖妻妾成百,聲色犬馬吸食鴨片,61歲破產,63歲悽涼病死。洛克斐勒則不烟不酒、不交際應酬,緊緊守住單純溫馨的清教徒家庭,97歲高齡自然死亡,並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宿命,第六代依然富裕。
有意思的是,胡雪巖和洛克斐勒都在醫療方面貢獻良多,除了分別成立傳承百世的「胡慶餘堂」大藥鋪和醫學研究大學外,胡雪巖在1865年杭州發生大瘟疫時,製造「胡氏辟瘟丹」救了無數的人,而1908年洛克斐勒在美南實施「掃除鉤蟲」行動,近五十萬人被治好,大大地改善美南,並把掃除鉤蟲行動延伸到海外,總計全球六大洲、五十二個國家的千百萬民眾,都倖免於這種疾病的肆虐。
如果名利真是凡人最在意的追求目標,在胡雪巖和洛克斐勒身上,我們也會深深感受到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除天賦之外,加倍努力絕對很重要,但縱使盡了力,卻不一定能成功,而不努力,則鐵定成功不了。最重要的是,以「誠信」為本、身體力行,「戒欺」更是關鍵!不過,名利除了「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之外,真的會讓人幸福快樂嗎?由這兩位曠世商業鉅子身上可獲得啟示呢!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