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手以音樂探索生死 尋覓釋懷之道

人氣 355

【大紀元2025年03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曾蓮採訪報導)當生命走到終點,我們該如何告別?這個問題或許讓許多人避而不談,但香港歌手鄺旨呈選擇用音樂來回應。

「很多離別來得太突然,無論是疫情、疾病,還是巨星的殞落,讓人措手不及。」旨呈感嘆道,「你想再聽他開音樂會、聽他的新歌,都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更珍惜當下,更學會愛惜自己呢?」

去年重陽節,香港樂隊「享樂團」曾在九龍殯儀館舉辦音樂會,將熟悉的音樂帶入不熟悉的告別儀式,掀起不少討論。今年清明節,這場音樂會將移師至香港中環藝穗會,以更完整、更細緻的方式,帶領觀眾踏上一場生死旅程。

談起這一切的起點,旨呈回憶,疫情後這幾年,身邊不少親友離世,他自己也曾遭遇意外,深刻體會生命的無常。而當他去年受邀參與九龍殯儀館的公眾活動後,才真正意識到,原來音樂可以成為一種力量,帶來撫慰與釋懷。這也讓他決心,透過音樂,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香港樂隊「享樂團」將於清明節在中環藝穗會舉辦《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鄺旨呈提供)

殯儀館唱流行樂 破格的生死音樂會

去年重陽節,旨呈接到一個特別的邀請,源於有一甲子歷史的九龍殯儀館舉辦開放日,讓公眾參觀殯儀館及相關項目工作。館方在企劃開放日活動時,聯絡到他的樂隊,詢問他和隊友是否有興趣共同策劃這場別具一格的「音樂告別式」。

旨呈一口答應,在短短兩周的時間內企劃了一場舞台劇形式的音樂會,以歌曲展示喪禮流程,並營造出充滿人情味的氛圍,為參觀者帶來別開生面的殯儀館音樂體驗。他沒有想到,在徵集歌單時,有網友推薦一些他未曾想到過的粵語歌曲,比如《活着Viva》、《係咁先啦》、《喜氣洋洋》等等,給了他不少靈感。在當日演出中,他演唱了多首記載著人生歷練的歌曲,如Beyond的《遙望》,陳奕迅的《月球上的人》,坂本龍一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梅艷芳的《似水流年》等,為現場聽眾帶來許多共鳴。

2024年10月的重陽節的九龍殯儀館開放日,「享樂團」受邀舉行《熟悉的音樂X不熟悉的葬禮》音樂會。(鄺旨呈提供)

「過去一直以來都是唱自己創作的作品,或者在街頭做busking,和大家拉近距離一起玩,但這次是在殯儀館演出,唱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用廣東歌走進去不同的領域,除了對觀眾來說是很特別的體驗,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體驗。」旨呈分享,「做音樂或者做人都是一樣,每個人都一定帶著很多遺憾,從小到大成長,一定會遇到一些事情是你措手不及的,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以致生命中有很多遺憾出現,你覺得如果可以讓你再選擇,你可能做得更好。我很希望透過音樂會,和大家進行一個療癒自己的旅程。」

人生無常 未知下一秒的幸與不幸

今年1月,旨呈的名字進入香港各大媒體的社會新聞,並非他的音樂成就,而是一場有驚無險的「飛來橫禍」。1月17日凌晨3時,一支約兩呎長的窗簾路軌鋁支,從天而降砸到停在路邊的七人車頂,在巨響中車頂被砸壞,砸中的正是旨呈的車,當時他正在車內猶疑是否要下車買外賣,幸好鋁支沒有直接砸中他的頭,他在車內幸運無恙。

回憶這段經歷,旨呈仍感覺到後怕:「如果我不是坐在車裡,下車買了外賣回來時砸到我怎麼辦?生死可能就在這一瞬間,這件事也讓我明白,意外的事情是很難說的,有些事情是人預料不到的,所以更加需要去珍惜,不要再被遺憾困擾著自己。因為人本身生活都很辛苦的,不如開開心心地過吧,所以這件事也引發了我更加推進,想延續早前在九龍殯儀館的音樂會,和大家一起去走一個療癒的旅程。」

他感受到人生無常,應該珍惜當下,學會釋懷:「就是剛才說的一些生死的分享,甚至是真的告別式也好,都是希望大家去感受到其實自己活在當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很渺小的,這個世界很大,我們只是一粒微塵,但是我們能夠活得精彩,不帶著任何遺憾是很難的,但是在這麼難的情況下,我們不如用簡單的音樂去令自己的情懷釋放,學會放下,然後讓自己再充一充電,去做一個更加好的自己。」

2025年2月,旨呈走進校園,用音樂進行別開生面的生死教育。(鄺旨呈提供)

用音樂講故事 走入校園的生死教育

隨著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增加,這類生死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在開放日後,旨呈收到一間學校的邀請,詢問能否在校內舉行一次音樂的生死活動,他和幾位從事殯儀行業的朋友認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決定答應下來。

在這場特別的生死教育活動上,他們帶來了一副真實的棺木到學校展現,讓學生透過視覺與音樂的結合,更直觀地感受生死的議題。分享過程中,學生們雖然未必有親身經歷殯儀館的經驗,但他們全程投入,專注聆聽,對於有共鳴的歌曲更有所觸動。旨呈相信,這樣的經歷將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一部分,未來在面對生死課題時,能夠回想起這次的分享,幫助他們更理性地理解與面對死亡。

「上過這樣的生死教育分享之後,對他們絕對有幫助,因為其實每個人對死亡都是一個未知數,會感到恐懼,不知道怎麼辦,但是透過不同的人分享或者不同的人的故事,會令他們更加容易去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自己,所以我覺得中學的生死教育很重要。」他認為,透過音樂帶領學生走進遺憾、理解放下,讓他們學習如何釋懷,減少執念,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年輕人在情緒低落時,若能認識到生命的不可避免與無常,或許能幫助他們用更開放的心態面對困境,避免極端選擇。

旨呈希望清明節在藝穗會的音樂告別式可以帶給觀眾更深刻的思考。(鄺旨呈提供)

精心策劃的藝穗會音樂告別式

「上一個音樂會我覺得很成功,透過音樂演繹和環境的配合,在九龍殯儀館的場地和氛圍下,令大家真的可以將遺憾放下,向一個正向的方向進發。這成為一個療癒的旅程。」有了去年的經驗,旨呈希望今年可以再次將場音樂會帶出殯儀館,將其精神再次演繹出來,舉辦更多場次,讓更多人可以受益。

「這次,我們會將真正的靈堂配件、棺材、牌坊等整體搬進藝穗會,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殯儀館。」旨呈解釋,今次選擇真正的表演場地,主要是因為殯儀館的牌照限制,並不能作為娛樂場所進行公開售票,容納更多觀眾。

《走先喇!音樂再告別式殯儀生死音樂會》將於清明節4月4日至6日,在香港中環藝穗會演出5場。旨呈特別叮囑,今次活動策劃了近兩個月,當中設定了非常感人的環節,每一場都是絕無僅有的音樂旅程,相信每一位前來參加的觀眾都會有特別的收穫。在音樂會開演前前他不想「劇透」,希望保留懸念,讓參加者能夠得到更加深刻的沈浸式的生命體驗。在人生旅途中,遺憾似乎無可避免。總會有人錯過一些告別的時刻,留下未能說出口的話語。而這場音樂會,旨呈希望讓大家在音樂與儀式中,釋懷過去的遺憾,並重新帶著珍惜與期望的態度更好地前行。#

責任編輯:李維真

相關新聞
方大同死因引關注 醫生稱破戒吃牛肉可撐多5年
香港恒基兆業地產創辦人李兆基去世
前中共國安部副部長董經緯遭美制裁
中港六官員參與跨國鎮壓侵犯人權 遭美制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