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失業率加劇 青年就業困境及數據造假疑雲

人氣 5362

【大紀元2025年03月21日訊】3月2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4年2月份的失業率數據,16至24歲城鎮非在校生的失業率達到16.9%,比1月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漲。此外,25至29歲人群的失業率也上升至7.3%。這一系列數據引發了外界對官方統計的質疑,特別是數據可能未能真實反映中國年輕人就業困境。有香港學者評估中國高校生就業率平均或低至30%。

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20日公布2月份分年齡組失業率數據,其中,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16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16.9%,比1月提高0.8個百分點,接連2個月上升。不包含在校生25至29歲勞動力失業率7.3%,比1月提高0.4個百分點,創15個月以來新高。

外界普遍質疑中共官方失業數據失真。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台灣韜略策進協會祕書長吳建忠表示,官方公布的數據偏低:「當然沒有反映真實情況,一定更高,輟學的、肄業的、沒有列入統計的,一定更多,它等於選擇它最有利的基礎。」他反問,在校生都扣掉,問題是,在校生是多少?不在學學生又是多少?外界不得而知。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方琮嬿表示,官方剔除了在校生,計算本身就失凖,有美化之嫌,例如應屆畢業的大四生,很多怕找不到工作,主動或被迫一直延後畢業的學生,就不會被計入失業。

方琮嬿認為,中共官方對失業、就業計算標準訂得相當寬鬆,完全無法反映實情。例如調查的那一週,只要工作一小時以上,就算「就業」。

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丁學良最近在港媒《信報》撰文估計,中國高校生失業者接近三千萬人,就業率平均或低於30%。他提及和高校教師交流,他們反映最差的高校就業率僅20%,輔導員還要求應屆畢業生若找不到工作,填表就以「靈活就業」「自媒體」充數。且近年放寬「就業」標準,有些高校把畢業生的求職「意向書」充當正式聘書納入上報,甚至對準備考研究所或出國留學的畢業生不納入「未就業」範疇以衝高就業率。

吳建忠提到,現在已不是失業率造不造假的問題,而是民眾對中共政府有無信心。

根據中共教育部統計,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179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在今年中共兩會記者會上,中共人社部部長王曉萍稱,今年中國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同時,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可能會對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在中國知名的在線招聘平台「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中,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從前一年的57.6%下降至55.5%,意味著接近半數的畢業生都失業。在去年的就業市場難以完全消化所有高校畢業生的情況下,今年數量相比又增多43萬,可預期中國年輕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12月,16至24歲非在校生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15.7%。然而,北京大學學者張丹丹曾發表研究指出,2023年中國青年失業率可能高達46.5%,遠遠超出2023年官方公布的21.3%。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陳俐甫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今年失業率達七成都有可能,這也是為何中國在今年初趕快祭出不再發失業證明,要改成創業證的作法,其實就是及早因應今年可能更嚴重的經濟衝擊。」

責任編輯:方曉#

相關新聞
失業率高 大學生無奈當網約司機或外賣員
農夫山泉創辦人轟電商平台:令更多人失業
老牌服裝店Rivers將關閉所有門店 650人失業
對等關稅衝擊中國業界 分析:經濟陣營將重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