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影評:童話女主角成推翻暴君英雄

文/蔡宜霖

人氣 374

【大紀元2025年03月20日訊】「白雪公主」是西方著名的童話故事與角色,除了最初的迪士尼卡通版外,也推出過《公主與狩獵者》、《魔鏡魔鏡》等真人改編電影,而今年上映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則是首部迪士尼版真人改編作品,就故事質感而言,可說是比卡通版更有含金量。

故事背景為,白雪公主從小在父王、母后言傳身教下,建立良善美德。不過當母后過世後,一位女子成為新王后,國王不久也離奇失蹤,情況面臨巨變,新王后為敗德者,她的統治讓國家蒙上陰影,白雪公主更被貶為奴僕,被迫從公眾視野消失。而當「魔鏡」告知壞王后,白雪公主是天下最美的女人時,壞王后更決定對她痛下殺手。對白雪公主而言,被迫逃難的經歷也成為她的人生契機,促使她推翻邪惡王后,扭轉國家命運。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真人版故事格局比卡通版高

過往卡通版《白雪公主》主要聚焦在女主角的個人命運,因為美貌被繼母妒嫉,在流亡逃難的過程中遭毒殺,最後被王子以真愛之吻救活,並對王子一見鍾情,兩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全新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則大幅側重國家整體國運轉折,闡述國家從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國度,不幸因邪惡君主的降臨而變得陰沉,最後在白雪公主的領導、對抗下實現翻身,整體格局更廣闊。

就故事開端來說,電影的塑造也能充分體現良善面貌,白雪公主自幼與父母的相處經歷,能突顯良善教育對她的正面影響,為白雪公主「人美心更美」的個人特質奠定厚實基礎。國王、王后、白雪公主與老百姓的互動,則有效發揮歌舞類作品的優勢,輕易營造王室與民眾關係融洽,國家上下一片和樂融融的喜樂色彩,無需過度渲染就能帶來幸福國度般的感受。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壞王后入主國家,則是整體格局由美好轉向陰暗的關鍵轉折,《白雪公主》的刻劃也能展現一定的賣點與特色,以火候適中的尺度側面體現壞王后為昏君、暴君,以點到為止的方式塑造黑暗統治,確保電影仍有童話作品老少咸宜的尺度。同時,國王的命運也從死亡變為下落不明,使故事得以擁有一項額外性懸念,在最終答案揭曉前保留可能性。

《白雪公主》雖然保留壞王后妒嫉女主角美貌勝過自己的核心設定,但對於白雪公主與反派間的角色衝突塑造得更飽滿,還涉及統治理念的分歧。(以下涉及劇透)如何應對飢寒起盜心的小偷,即能體現仁君與暴君的可能區別,使為君之道的思辨能適度出現在劇情中,雖然未深入著墨,但足以提升故事含金量。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愛情戲碼得到針對性改進

原作卡通版較為人詬病的地方在於,愛情戲碼過於側重「一見鍾情」,缺少更深入的情感塑造。如今本片也對這方面予以針對性改進,白雪公主在尚未逃難流亡前,即與一位男子強納森結緣,兩人的互動涵蓋思想激勵、救人一命等面向,足以突顯緣分非同一般,使關係塑造有較好的起點。強納森只是位平民男子,身分與王室天差地遠,也讓愛情戲碼擁有跨越階層藩籬的額外意義。

女主角因為壞王后的追殺而展開流亡生涯,則讓電影多了許多額外潛力。部分看點在於森林這項舞台的特殊性,《白雪公主》是個包含魔法元素的故事,因此森林也與現實世界更為不同,有的樹木宛如妖怪,能帶來一些戲劇效果;諸多野生動物雖然物種與現實世界相同,但舉止卻更親近人類、智商也更高,使動物與白雪公主的互動能展現趣味色彩。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七矮人的登場帶來趣味性

七矮人的登場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向,矮人們的個性有顯著差異,7人一起相處的戲碼總能以熱鬧氣氛取勝;七矮人平常的主要任務為採礦,該工作也在奇幻元素、童話風格的烘托下更有視覺特色,使現實中十分粗重、辛苦的工作變得較為精妙。

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互動相處,所帶來的效果不只是女主角認識新朋友,得到更多潛在助力這麼簡單,也成為彰顯白雪公主良善能耐的劇情要素。這類戲碼展現的是女主角化身為他人的生命之光,為改善矮人的個人處境或整體生活,帶來直接幫助,側面突顯角色做出正面貢獻的潛力,替往後的更大作為奠定合理性。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有關森林冒險的戲碼,《白雪公主》也包含更有原創性色彩的內容,女主角與強納森的情緣、壞王后派出追兵持續追捕白雪公主,都能讓女主角的森林流亡生涯更為飽滿。白雪公主與強納森的重逢,意味著愛情元素得到更深入刻劃,且相當能體現情義的確立與情感升溫,確立與卡通版截然不同的愛情質感。王后追兵則能帶來一定的敵我交手內容,其中的智謀與戰鬥波折都能創造觀賞性。

在故事步向最終高潮的過程中,壞王后化身為老巫婆,以毒蘋果毒害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最終因真愛之吻甦醒,這個經典框架得到保留,而且得到升級。壞王后誘騙白雪公主的話術相當能蠱惑人心,使白雪公主的上當不會顯得太傻,影響角色身價;女主角被吻醒的戲碼固然具有奇蹟色彩,但在此前愛情元素的合理鋪陳下,關鍵一吻如今顯得水到渠成,成為體現愛情進展的關鍵一筆。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劇照。(迪士尼提供)

最終高潮突顯暴政的脆弱本質

在原作卡通中,壞王后變身巫婆謀害白雪公主後很快在森林中敗亡,真人版的改編則更能突顯結束暴政的意涵,讓從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白雪公主,堂堂正正地歸來與壞王后正面對決。該戲碼的詮釋則跳脫常見的戰鬥或革命模式,而是突顯邪惡政權外強內弱本質,壞王后表面兵強馬壯,但在人心思變下,敗亡可能只是一瞬間,彷彿致敬了蘇聯解體,並替現實中的邪惡政權敲響警鐘。

《白雪公主》在保留原作框架與合理改編中取得良好平衡,雖然仍保有童話與奇蹟色彩,但劇情合理性有顯著提升,白雪公主化身為推翻暴君、終結暴政的英雄,也讓故事含金量昇華,使本片成為整體質感優於原作的作品。

《白雪公主》電影海報。(迪士尼提供)
《白雪公主》電影海報。(迪士尼提供)

責任編輯:黃珊妮

相關新聞
《喵的奇幻漂流》影評:大洪水災難 讓動物們結下情誼
《窒息倒數》影評:深海救援大不易
《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S5》影評:女配角希兒成本季靈魂
《無痛先生》影評:不怕痛的上班族 成抗匪英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