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中國理工學生 美議員要求大學公開風險

人氣 1699

【大紀元2025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報導)週三(3月19日),美國國會眾議員致信給多所大學,要求公開關於中國留學生在理工科(STEM)項目中的學習情況,以及這對美國國家安全可能構成的風險。

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致信給六所大學校長,要求他們提供有關中國留學生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項目中的招生政策和實習規定,尤其關注這些學生是否參與了接受聯邦資助的研究項目。

這些大學分別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普渡大學、斯坦福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南加州大學。

議員強調,北京正在戰略性地利用美國大學獲取關鍵技術,以推動軍事和經濟發展,這對美國構成了嚴重風險。

美國理工科研究生 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每年,有數十萬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其中部分學生可接觸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芯片和航空航天工程等前沿研究。

在美國高校STEM領域的外國研究生中,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其中,一些學生直接與中共政府資助的項目、人才引進計劃以及與中共軍工產業相關的研究機構存在聯繫。

穆勒納爾指出,儘管美國情報官員警告,美國高校已成為間諜活動和知識產權盜竊的「軟目標」,但頂尖大學仍繼續大量招收中國留學生進入關鍵研究項目。他質疑,這些大學此舉是出於對短期經濟利益的考慮,而不是把美國長期的國家安全和美國學生在核心領域的教育擺在第一位。

「中國共產黨已經建立了一條有據可查的系統性渠道,將研究人員嵌入美國頂級學府,使他們能夠直接接觸軍民兩用的敏感技術。」穆勒納爾表示,「美國的學生簽證系統已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讓其研究人員能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頂級研究機構,從而直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大學恐成為中共技術的訓練場

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僅有25%的中國研究生計劃在完成學業後移民美國或其它西方國家。更令人擔憂的是,近一半的中國研究生在畢業後僅短暫留美就業,隨後返回中國;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計劃畢業後直接回國。

這一趨勢引發了重大擔憂,即中國留學生在獲取美國的高度先進領域的專業知識後,最終將技術和研究成果轉移回中國。

穆勒納爾進一步指出,這些人才流失並非偶然,而是北京刻意利用學術界促進技術進步的戰略體現。

「中共的人才招募計劃積極鼓勵學生和研究人員返回中國,運用他們所學技能,直接幫助該政權實現經濟和軍事野心。」議員說,「因此,美國大學成為中國技術崛起的訓練場。如果沒有更強有力的保護措施,美國學術機構可能(反過來)幫助北京超越美國的創新。」

他警告說,如果美國高校不受限制地招收中國留學生,可能會加速技術轉移,增強北京的軍事和經濟競爭力,損害美國利益。

「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遏制,它將繼續擠壓美國本土人才的發展空間,破壞研究的完整性,並助長中國(中共)的技術野心,讓我們付出沉重代價。」穆勒納爾在信中寫道。

但是現實挑戰在於,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籍學生支付的全額學費,為美國大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使許多美國大學在財務上對外國招生產生依賴。

報告:美國政府資金被用來培養中國研究人員

眾議院對中共特別委員會和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在2024年9月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中,揭示了幾起美國研究人員受益於聯邦資助項目,幫助北京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取得重大技術進步的案例。

委員會發現,這往往導致對中共戰略目標至關重要的兩用技術的轉讓,包括人工智能和芯片研究。由於美國無法留住這些技術人才或招收更可能留在美國的學生,美國大學可能已無意中成為中共技術和軍事進步的孵化器。

議員要求大學提供中國留學生的關鍵信息

穆勒納爾要求大學提供以下關鍵信息,包括:

1. 大學是否有監控機制,以跟蹤外國學生參與軍事或軍民兩用應用研究?

2. 是否有對中國留學生參加出口管制課程(例如高級芯片工程、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工程)進行限制?

3. 該校的中國畢業生,有多少選擇留在美國,又有多少返回中國?

4. 中國留學生是否過度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器人、航空航天和芯片等高科技領域?

5. 學校是否對申請敏感研究項目的中國留學生進行過背景審查?

6. 有多少中國理工類畢業生回國?他們通常加入哪些行業或機構?例如,是否進入華為、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遣返維族人回中國 美宣布制裁涉事泰國官員
ICE執法系列(7) 三偷渡客被快速遣返到北京
美ICE快速驅逐 39萬無證華人處於憂慮中
白宮:沃爾茲曾用個人電郵工作 但不涉機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