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診斷為結腸癌並不意味著死亡判決。近年來的研究或已發現了一類有效的抗癌方法——鍛鍊身體。雖然我們可能並不總是將規律運動視為癌症患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它的確能帶來顯著改變。
在最近發表在美國癌症協會(AC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的研究人員發現,進行鍛鍊的結腸癌患者或能與未患該癌症的人活得差不多長。
對於罹患癌症的人來說,保持足夠的身體鍛鍊會存在一些特殊挑戰,但專家對此提供了如何實現運動目標的建議。
運動與結腸癌生存率
研究人員分析了兩項治療後臨床試驗的數據,這些試驗涉及2,876名3期結腸癌患者。3期結腸癌意味著癌症已擴散至結腸周邊的淋巴結,但尚未擴散到遠處器官。參與者在癌症手術後,以及化療期間和結束後,自行報告了其運動水平。研究人員隨後將這些數據與按性別、年齡和年份匹配的一般人群數據進行了對比。
總結分析兩項試驗的數據後發現,在癌症治療後三年的1,908名存活者中,每週運動少於3 MET(代謝當量)小時的人,其在未來三年內的生存概率降低了3.1%,而每週運動18MET小時或以上的人,其生存概率則提高了2.9%。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健康科學中心的首席研究員賈斯汀‧C‧布朗(Justin C. Brown)在給《大紀元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3 MET小時相當於1小時的快走,而18 MET小時則約為5小時的快走。
「這一新發現可以幫助結腸癌患者了解他們可以控制的因素——即身體活動水平,如何對其長期預後產生重要影響。」布朗在一份新聞聲明中表示,「量化運動如何使結腸癌患者的生存概率接近其無癌的親友,這將是一條簡單卻有力的信息,有助於讓更多人明白運動對健康的益處。」
目前的研究建立在該團隊於2022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此前,LSU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運動不僅能延緩癌症的復發,還可能預防其復發。研究發現,在有結腸癌病史的患者中,與不運動的人相比,堅持運動的人在切除手術後三年的生存率要更高。
潛在機制
LSU研究的作者認為,運動延長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是減少腫瘤的復發。儘管具體機制仍不明確,但有多個因素可能發揮作用,包括減少全身炎症、減少腹部脂肪以及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後者會有助於調節血糖。
「這些因素是當前研究的重點領域。」凱斯綜合癌症中心(Cas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腫瘤學家辛西婭‧歐蘇(Dr. Cynthia Owusu)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她解釋了運動會如何影響驅動腫瘤形成及癌症生長的機制:
• 炎症標誌物:運動能夠降低血液中炎症標誌物的水平,這些物質表明存在炎症並促進腫瘤的增生。
• 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身體鍛鍊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的水平,而這兩者都與癌症發展相關。
• 身體成分:運動有助於增加去脂體重和減少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脂肪細胞會釋放脂肪因子,進而影響炎症、胰島素抵抗以及腫瘤生長。
• 氧化應激:運動有助於管理氧化應激,即體內自由基與抗氧化劑之間的失衡。氧化應激可能導致DNA損傷並促使腫瘤發展。
• 微生物群:規律運動能促進腸道微生物群更加健康及多樣化,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反應並減少炎症,這對於癌症的預防至關重要。
歐蘇表示:「運動是否獨立地影響這些機制,還是通過相互關聯的機制進行影響,這仍是一個需要探明的研究領域。」
運動與其它癌症的生存率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數據顯示,運動也可同時延長乳腺癌及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乳房》(The Breast)期刊發表的一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檢查了涉及超過2.3萬名乳腺癌患者的10項研究,其結果表明,進行最多運動的人群,死於任何原因的風險降低了42%,而死於乳腺癌的風險則降低了40%。
另一項發表在《醫學與運動科學》(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上的研究回顧了有限的研究,並發現,在前列腺癌診斷後進行運動,可使因各種原因死亡的風險降低45%,因前列腺癌死亡的風險降低33%。
歐蘇表示,目前正在進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確立運動與癌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係。NCI還指出,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涉及乳腺癌、結腸癌和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挑戰與運動選擇
癌症倖存者在保持活躍方面會面臨諸多挑戰,布魯克斯康復中心(Brooks Rehabilitation)的物理治療師和癌症康復指導員阿什莉‧佩里(Ashley Perry)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
「多數患者會感到極度疲勞,或是他們有多個醫生預約占據了他們的日程安排。此外,許多患者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進行運動,並會認為保持久坐不動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他們還面臨著我們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從而進一步阻礙了應有的鍛鍊。」
儘管面臨額外的挑戰,布朗認為多數癌症患者具備進行推薦的運動的身體條件。
「我們不是在推薦馬拉松跑步,而是說在附近散步。如果癌症患者能從少量運動開始,並慢慢增加,那麼許多人是可以做到的。」布朗表示。
佩里表示,運動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雖然散步始終是一個選擇,但任何令人愉悅的體力活動——例如園藝,也能帶來益處,因為它會有助於培養持久的習慣。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發布的《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第二版)》推薦了以下運動水平,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的風險
• 每週進行150至300分鐘(2.5至5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或是兩者結合。
• 每週至少兩天進行肌肉強化練習。
• 平衡訓練。
佩里表示,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們的功能不同。
「許多患者會在癌症治療期間及之後表現出心血管健康水平的下滑,因此有氧運動是幫助恢復此前健康水平的好方法。力量訓練則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跌倒風險,並使日常活動變得更容易。」她指出。
找準合適的運動量
人們可能會想知道是否存在運動量-結果關係,即更多的運動是否會帶來更多的益處。LSU的研究表明,較高的推薦活動水平確實可以帶來生存優勢。然而,佩里認為,運動並不總是越多越好,尤其是當一個人剛開始其運動時。
「我們經常看到,患者在感覺良好的時候過度運動,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感到疲憊不堪。」她說,「此外,我們經常觀察到一種波動型模式,即高峰與低谷交替,而這種模式可能非常難以打破,因此我們會花很多時間與患者在治療時一起,嘗試找到最為合適的運動量。而這可能會需要經歷一些試錯過程。」
佩里提到,有關運動與癌症生存率的普遍觀點是,做一些運動總比不做要好。她經常鼓勵她的患者每天從10分鐘的低到中等強度活動開始,並逐漸將運動時長增加到每週推薦的最低150分鐘。如果患者在被診斷出癌症之前非常活躍,她仍建議從較低的運動量開始,並逐漸增加,直到他們了解自己身體的反應。此外,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助,並接受個性化治療指引,總是一個好主意。
慢慢增加運動量直至達到推薦水平,是值得付出努力的。NCI指出,除了提升生存概率外,規律的身體鍛鍊還有助於減少疲勞、焦慮和抑鬱。然而,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的好處,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結直腸外科醫生凱爾‧埃爾德里奇(Dr.Kyle Eldredge)博士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
「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結腸癌患者,運動還被證明能減少化療的副作用,及提高治療方案的完成率,並提升生活質量。」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Exercise Helps Colon Cancer Survivors Live as Long as Cancer-Free Peers。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