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報導)在歷史的洪流中,總有人選擇安穩,而有人選擇逆流而上。林卓廷,本可在廉政公署享受高薪厚職,卻毅然走上政治前線,投身民主運動。他的信念始於1989年的六四事件,年僅11歲的他,目睹電視屏幕上的槍聲與血跡,從此埋下追求公義的種子。
他曾兩度應徵民主黨助理,輾轉進入政壇,成為立法會議員,從揭發貪腐黑幕,到反對威權管治,他的每一步都是對理想的堅持。然而,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他的人生被無數場審判與牢獄所改寫,即便身陷囹圄,他仍然堅持「不認罪」,無怨無悔地走在窄路上。他的故事,不只是個人的選擇,更是香港人風骨的見證。

童年啟蒙:六四埋下的信念種子
1989年,北京學生運動爆發,年僅11歲的林卓廷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看著天安門廣場的新聞。6月4日,槍聲響起,屏幕上的血跡震撼了這位屯門小學生。
「小六的時候就是八九六四,當時來說,每一日都看新聞……」他回憶道。這場悲劇成為他的政治啟蒙,讓他開始思考何謂公義。或許當時的他未曾想過,這份信念將會改變他的一生。
林卓廷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或許是「身高」,他身高1.92米(6尺4),有「高佬廷」的綽號。
中學畢業後,林卓廷考入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在那個人人趨之若鶩選讀商科的年代,這個決定讓鄰居頗為不解:「你考得好差呀?畢業做什麼呀?教社會科呀?」他笑著回應:「教書也很有意義呀。」
六四事件的影響,早已在他心中生根,推動他走上一條少人走的路。

初入政壇:兩度應徵民主黨助理
1999年大學畢業,其他同學忙著申請大公司管理培訓生計劃(Management Trainee),他卻選擇向民主黨投遞履歷。他兩次申請民主黨議員助理一職才成功入職。
第一次面試時,他與何俊仁的智囊討論政治哲學長達一小時,原以為勝券在握,卻未獲回覆。面對挫折,他並未放棄,在看到第二次招聘廣告後再次投遞簡歷。三天後,負責人致電表示欣賞他的誠意,解釋上次聘用了一位較有經驗的人選,而現在有職位空缺。
月薪九千元,沒有雙糧,沒有福利,比同學低三成,但他仍然熱愛這份工作:「在民主黨,你不會期望賺大錢。如果你期望賺大錢,對不起,你入錯行。」他認為,能夠直接幫助市民,見盡人生百態,已足夠讓他義無反顧。「當時我有一個政治理念支持自己,我不喜歡跟其他人比較,當然,有些同學發展得很好,大家的人生道路不相同而已。」

短暫離場:廉署歲月與回歸政壇
2001年,林卓廷調往民主黨立法會祕書處工作,其後擔任主席助理一職,先後協助楊森、李永達及何俊仁處理事務。2007年,因黨內人事問題,他選擇辭職。幾個月後,他成功加入廉政公署,擔任調查主任,享受高薪穩定的生活。家人為他感到欣慰,他也曾想過在此工作到退休。
然而,2010年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那張在頒獎典禮上象徵劉曉波的空椅,觸動了他:「我看著那張空椅,便問自己,究竟我是否應該繼續過著這麼寬裕的生活呢?我們跟內地維權和異見人士比較,我們幸福得不得了。」
他開始思考,香港最大的問題並非貪腐,而是政治制度的缺陷與社會撕裂。2011年,在何俊仁的邀請下,他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毅然辭去廉署職位,重返民主黨,擔任總幹事。2020年,林卓廷當選民主黨副主席。

走上街頭:議會內外的抗爭
2015年,林卓廷當選上水石湖墟區議員,2016年接替劉慧卿,成功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他積極反對高鐵一地兩檢、修改議事規則等議題,走在抗爭最前線。

他發起「全港業主反貪腐反圍標大聯盟」,調查圍標黑幕,並推動「天下為公」眾籌計劃,追查梁振英收取UGL五千萬港元事件:「我們今次行動不止在香港,我強調無論在英國、澳洲或者世界各地,如果我們有需要有資料,可以幫助我們追查這次UGL梁振英案的話,我們都會去,我們都是尋求一個公義。」

這份堅持與剛正,令人敬佩。然而,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他的人生從此改寫。

黑白顛倒的命運轉折:元朗7.21被打與被囚
2019年7月21日,白衣人持棍襲擊市民,擔任議員的林卓廷接報後趕往元朗站,直播現場,試圖幫助制止暴力繼續發生。他反被圍毆,嘴角需縫18針,手臂骨裂,血流披面。在出庭作供時,法官問他為何不離開現場,他回答:「我點可以喺佢哋危難之中自己走咗去呢?」(我怎麼可以在他們危難之中,自己離場呢?)



但出人意料的是,被圍毆的他其後竟成為被告,在事件發生了13個月後反被香港警方逮捕並被控暴亂罪和煽動暴力。他堅持己見,拒絕認罪,但審訊後被裁定罪成,於2025年被判處37個月監禁。這樣的結局令人始料不及。
2020年,他參與民主派初選,不久後於2021年被捕,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他同樣拒絕認罪,最終於2024年被判囚6年9個月。連同7.21案的刑期,他的監禁時間可能超過10年。
面對這些困境,他從未退縮:「當時我有一個政治理念支持自己,我不喜歡跟其他人比較⋯⋯當然,有些同學發展得很好,大家的人生道路不相同而已。」

獄中歲月:無怨無悔的窄路人生
2025年1月,已在赤柱監獄服刑近4年的林卓廷寫信說:「這些年我經歷過數不清的拘捕、檢控、審訊和判刑,我深明過往自以為『是』的,今天已成『非』,更是罪,令我一直被囚,自由無期。對此,我無怨、無悔。只是令教我育我的雙親傷痛,讓我愧疚。」
他說,自己「不懂獨善其身」,心中有責任。即使知道自由無期,也絕不後悔。他引用蘇軾的詩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以此表達對世事無常的感悟。

窄路何去何從?
從六四啟蒙,到放棄廉署厚職,從議會抗爭到反送中走上街頭,林卓廷的人生充滿轉折。元朗7.21被毆變被告,初選案判囚,他以「不認罪」與「無悔」,展現了香港人的骨氣。
他說:「我選擇了一條窄路。」
這條窄路未必平坦,但他的信念,已在香港人的記憶裡留下深刻烙印。#

從漁村到大都會,香港隱藏著傑出人才。有人說香港是冒險家的天堂,也是智慧與勤奮者的港灣。香港人的文明、勇氣和骨氣,在關鍵時刻,表現了極大的寬容與愛心。「香港人」已經代表了一種精神,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繼續發光發熱。也有一個個與香港結緣的特別人物,為香港的文化和精神增添色彩。且看全新節目《漂流傳奇》,走近一個個當下的大人物、小人物,分享他們的人生傳奇。
本期《漂流傳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漂流傳奇》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