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9日訊】日前,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面對這個號召,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句廢話,這是明知不可為,非要做出可為狀的表演。表演給誰看呢?表演給中共全黨看,表演給全社會看,表演給14億草民看。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個什麼現狀?現狀就是房價持續下跌。從2021到2023年,一路大幅度下跌,到2024年9月,在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加持下,有過兩個多月短暫時間的迴光返照,但到了2024年11月底,市場忽然又掉頭向下了。那些相信了疫情後房地產會強勁反彈的官方暗示、媒體鼓吹、中介忽悠的人,一頭衝進市場,以為撿了個金元寶,沒成想,卻撞了個頭破血流。我有個熟人就是那時候衝進去的,三年多時間房價跌去了三分之一。
我們還是用數據來說話吧。根據官方數據和市場調研,2024年中國房價持續下跌15%,部分城市房價已跌回到2016-2017年的水平。這說的是一個整體概況,給人印象不深,下面我們就選取最好的時間段,2024年10月,最好的城市,北上廣深,「最權威的數據」,官方數據,來觀察中國房市的陰晴冷暖,可能更具有樣本意義,也更具有說服力。在房市,每年的9月、10月,民間俗稱為「金九銀十」,也就是說,這個時間點是全年房市最好的時間段。那麼,在「金九銀十」的最佳時段,北上廣深的房價走勢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宏觀數據。2024年10月,北京新房價格同比下降了4.9%,二手房售價同比下降了8.4%;上海新房價格同比上漲了5.0%,二手房售價同比下降了6.7%;廣州新房價格同比下降了10.4%,二手房價格同比下降了12.5%;深圳新房價格同比下降了8.1%,二手房價格同比下降了10.9%。
我們再來看看幾個典型案例。北京海淀區某高檔小區,2023年底,房價每平米12萬元,2024年10月,價格已降到每平米10萬元,跌幅約16.7%。上海浦東新區某高檔小區,2023年初,房價每平米15萬元,2024年10月,價格降到每平米12萬元,跌幅約20%。廣州天河區某樓盤,2023年初,房價每平米8萬元,2024年10月,價格降到每平米6萬元,跌幅約25%。深圳南山區某小區,2023年初,房價每平米13萬元,2024年10月,價格降到每平米10萬元,跌幅約23%。
以上都是一線城市的好地段好房子,房價都跌成這樣,那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不跌嗎?房市現狀就是這樣,持續下跌,幾乎不回頭,那房價為何如此固執地持續下行呢?根據我的觀察,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存量太大,大到你難以想像。2023年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披露,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公室歷時24個月,動用了500萬技術人員,終於查清查實,全國共有6.6億棟建築,以面積計,城鄉各占一半。據此信息,去掉鄉村3.3棟,城鎮還有3.3億棟,常識和經驗告訴我們,3.3億棟城鎮建築,至少三分之一是居民住宅吧,即1.1棟為住宅。按每棟住宅最低為30套房屋(這是最保守的估計),則是33億套,按2022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5.22%計算,即14億人口中已有9.13億人口住在城鎮,則人均擁有近4套住房。
也有學者研究指出,中國住宅面積有400多億平方米,按人均35平米計算,尚空置100多億平米。2018年,本人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推算出,中國空置住宅是140億平米,加上近幾年的竣工數量,估計空置住宅面積會達到160億平米。你們想,100多億平米的房子空置在那裡,房價怎麼可能會上漲?換句話說,房價怎麼可能不跌?
二是新增購買量相比於存量,可以說微不足道。沒有買家或買家寥寥,供需嚴重失衡,房價怎麼會不跌?這跟股市是一樣的,買方量小了,股價肯定是下跌的。三是中國經濟整體處於萎縮和蕭條中,而且基本上會長期蕭條下去。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人們首先是要吃飯和活命,哪有心思和信心買房?買者少而賣者多,房價自然就會下跌,這是市場規律的ABC啊。四是人們的預期普遍改變了,受到上述三方面的影響,人們普遍預期房價只會跌不會再漲了。況且,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躺平,不房不婚不育,傳統「買房結婚」的觀念已成昨日黃花。
既然房價走勢如此確定,你政府還要逆市場而動,請問李強,你怎麼持續用力?你拿什麼力量來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李強肯定會說啊,我有政策措施啊,那好,但你的政策措施管用嗎?通過梳理,我們知道,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兩大板斧,一是放鬆信貸,二是放寬或取消購房「三限」政策。比如,降息降準,2023年以來,央行已多次下調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比如,降低首付比例,很多城市已將首付比例從30%降到20%,再降到15%,甚至10%。還有,很多城市搞「認房不認貸」等寬鬆措施,很多城市已放寬或取消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例如,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都降低了購房門檻,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取消了限購。還有就是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鼓勵居民使用公積金購房,提高貸款上限,同時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
除此之外,還有兩條措施,就是政府在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住房本就多得爛大街了,還在搞擴大保障房供應,政府決策者的腦子裡是不是進了水?還有更搞笑的,說地方政府要兜底購房,消化庫存。要知道,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發不出工資了,還有錢兜底購房?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更怪誕的是,中央政府發行專項債券,地方政府左手拿專項債券供給地方城投買土地,於是地方政府右手就拿到了土地出讓金,明顯是左手倒右手,自我循環空轉,自己玩自己,但本質上是地方政府在欺騙中央政府,自己得利,把債務甩給中央。
以上種種,都是糾偏,也是翻大餅,都是習近平自己打自己的臉。治大國如烹小鮮,習治國如翻烙餅。三年前他高調宣稱,「房住不炒」,嚴格「三限」,三年後又允許各地取消「三限」(限購、限貸、限售)。現在政策措施幾乎出盡了,但就是不見房市有回暖的跡象。這就像是一個人都快要死了,你給他吃點維生素,有用嗎?
既然政策措施毫無效果,李強還在一本正經地說,要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分明是一種政治交代啊,走過場啊,繼續忽悠老百姓啊。其實,辦法本來是有的,但都被習近平給搞砸了,早在六七年前甚至更早一些時候,就應該戳破這個泡沫,戳破這個膿瘡,把膿瘡擠掉,讓市場慢慢出清,但愚蠢的習採取的是「堵」的政策措施,所以,越堵房價越高,高到難以承受,最後只有徹底崩盤一條路。中國幾乎所有領域所有的問題都是以這種結局收場的。發現問題,長期置若罔聞,最終問題越過臨界點,徹底崩盤,以毀滅而告終,中共統治的七十多年來,沒有一個是例外。中共的命運也應如此。
房價持續下跌,就意味著中國GDP的30%左右會持續下跌,因為房地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占到中國GDP30%以上的份額。僅此一點,就知道中國GDP增長5%是個騙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下跌最緊張的是中國的所有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它們一定會瑟瑟發抖的。不是嗎?據公開數據,2022年,就有78家銀行被合併註銷了,2023年,又有199家銀行被合併註銷了,還有357家銀行處於危險之中。所謂合併註銷實質上就是破產了,這是中國特色的破產方式和中國特色的話術。
房價持續下跌,一定會讓地方政府心理拔涼拔涼的,因為土地財政從此就泡湯了。要知道,最高峰時每年高達40多萬億的土地出讓金啊,除了發債,我不知道地方政府還有沒有別的途徑搞錢?還有,中國房地產市值400多萬億,一年跌去15%,就意味著60多萬億的財富蒸發了;如果跌去20%,30%,40%,50%,60%,70%呢,朋友們自己會算的。要知道,中國2億左右中產階層70%以上的財富都在房產上,殘酷的現實,令人不寒而慄。
中國房地產市場無疑像一個巨大的惡性腫瘤在持續惡化著,也像一顆金融核彈在絲絲作響,房市再跌下去,中國將怎麼辦?
(作者澤西,資深財經媒體人,曾供職於中國最大的財經傳媒集團二十多年,曾撰寫過近200萬字的深度報導和評論文章。現在「乾淨世界」平台和YouTube平台上創建自己的頻道「澤西說真相」。主要講述三大話題:中國問題報告系列話題,中共領袖人物再認識系列話題,時政新聞話題系列評論)
責任編輯: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