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中共2025年全黨學習通知裡的貓膩

【大紀元2025年03月18日訊】3月17日,中共發出了2025年度全黨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的通知。「中央八項規定」最初是針對政治局成員的要求,包括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和文件、規範出訪、改進警衛工作和新聞報導等,之後的細則也適用於各級領導幹部,但大多數中共普通黨員並不涉及。現在「黨中央」卻要求全體黨員學習,是糊塗了,還是有人要刻意搞事呢?

「中央八項規定」是官場現形記

2012年10月的中共十八大上,習近平接任中共黨魁,當年12月4日的政治局會議通過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簡稱「中央八項規定」,中共黨媒時常提及,但較少公開宣傳其中的內容,主要因為這些都是中共官場醜態的寫照。該規定包括以下八項。

一、要求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解決困難;並提出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

二、要求精簡會議活動、改進會風;並提出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要求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求精簡文件簡報、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求規範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和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求改進警衛工作,提出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求改進新聞報導,中央政治局成員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報導,並提出壓縮報導的數量、字數、時長。

七、要求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八、要求厲行勤儉節約,提出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這八項規定事實上等於把中共高官們不作為、亂作為的日常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初是針對政治局成員的要求,已經超過12年,這些問題不但沒有改觀,有的還越發突出;之後又被用來要求其他領導幹部,但對省部級以下領導幹部來說,因為級別不夠,很多內容並不適用。至於大多數普通黨員,這些根本涉及不到。然而,2025年中共發出全黨政治學習的通知,「中央八項規定」卻成了全體黨員學習的內容,顯得十分蹊蹺。

「黨中央」糊塗了?

中共通知「中央八項規定」的主題等於在炒冷飯,實際上又很蹊蹺。

中共每年都要搞全黨政治學習,並規定一個主題。比如2024年是「黨紀教育」;2023年是「習思想」;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精神」;2021年是「黨史教育」;2020年是「不忘初心」。

這些內容,全體中共黨員不管願不願意學,或者能不能學懂,都得照本宣科地學,沒人敢說不字,之後還要「考核」,照著念或寫標準答案。但2025年的學習內容,恐怕令大多數普通黨員根本對不上號。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上,「中央八項規定」被細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2022年10月中共二十之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這一細則被修訂。「中央八項規定」被細化為「三十條實施細則」,具體內容並未被刻意宣傳過,但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同樣執行,包括人大、政協、軍隊、人民團體機關等,每年年底還進行1次專項檢查,成為紀委監督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中央八項規定」或「三十條實施細則」是對領導幹部的要求,各級官員應該早就被安排了學習,但要求全體普通黨員都學習,就匪夷所思了。

「三十條實施細則」的每個細節之處,幾乎都直接提到政治局委員、常委,或前任政治局委員、常委,很多內容對其他領導幹部並不完全適用,比如到各省視察、外訪和全國性的新聞報導等。更多普通黨員學習這些更沒有意義。

2025年中共發出的全黨學習通知,如果只是為了湊數,可以繼續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即便是炒冷飯,再搞一次「黨紀教育」或「黨史教育」等也行,卻偏偏要炒「中央八項規定」的冷飯。這次所謂的學習,恐怕還是要針對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與大多數黨員並無關係。

「黨中央」看似糊塗了、癱瘓了,一時搞不出新花樣和新口號了,但背後恐怕隱藏著貓膩。

2025年3月5日,李強在中共人大會議上作報告,黨媒的攝像機密集對準了主席台上的中共高官。(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高層的奪權遊戲?

1月26日,中共紀委網站通報了2024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情況,稱共查處問題225,275起。按照查處的級別,共查處省部級領導幹部問題9起,地廳級領導幹部問題981起,縣處級領導幹部問題12,910起,鄉科級及以下幹部問題211,375起。

由此可見,中紀委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監督,針對的就是各級領導幹部,無法針對普通黨員。當然,通報的問題實際輕描淡寫。

通報稱,從查處問題類型看,2024年,在履職盡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嚴重影響高質量發展方面,共查處問題93,833起,占查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總數的87.5%。查處的違規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違規吃喝、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3類問題,分別占2024年查處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總數的49.2%、22.7%、14.9%。

羅列的問題數量似乎不少,但都沒有被算作瀆職或嚴重貪腐問題,涉事的幹部基本被輕拿輕放,就算了事。中紀委象徵性地做了通報,但實際並沒有把「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重點來約束各級幹部,對高級幹部、特別是政治局成員更是基本沒有用「中央八項規定」來監督;省部級領導幹部的相關問題僅查處了9起,與查貪腐的用勁可謂天壤之別。

如今,中共名義上要求全黨學習「中央八項規定」,不排除有人試圖借機生事,比如要把某些上層的問題公開化。

1962年,中共曾搞了一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又稱「七千人大會」,中央各部門、各省、市、地、縣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一些重要廠礦和部隊的負責人都來參加,共有7,118人。會議主要討論「大躍進」的失敗和帶來的大饑荒問題,提出要「批評和自我批評」和「民主集中制」。結果,毛和劉少奇都不得不承認了錯誤,但許多地方幹部仍然不滿,毛最後決定開「出氣會」。會後,毛在黨內的地位大跌,與劉少奇的矛盾公開化,成為毛發動文革的伏筆。

文革十年浩劫結束後,1978年,鄧小平授意在全國公開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主要針對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實際是鄧小平奪權計劃的一部分,最終搞掉了華國鋒。

這一次中共全黨學習的通知,要求普通黨員學習主要針對高級領導幹部的「中央八項規定」,隱約令人看到了中共高層內鬥可能再次公開化的影子。同樣的手法或許再現,不排除有人想利用眾人之口來打擊政治對手。

「中央八項規定」可能指向誰?

如果中共高層內部有人在試圖製造政治風浪,就可能把「中央八項規定」變為一個政治工具,將其套在政治對手的身上,並有意在黨內公開,以把對手儘快搞下台。

「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十條實施細則」的第一大項,是關於調查研究,包括防止調研工作走形式、走過場。「三十條實施細則」專門提及政治局常委,要求到各地考察現場要真實,不能為迎接考察裝修布置,更不能弄虛作假;還提出陪同政治局常委考察調研的中央機關負責人不超過5人,省(自治區、直轄市)陪同的負責人不超過3人,簡化接待;也不能到名勝古跡、風景區參觀;又不能封山、封園、封路,儘可能縮小警戒控制範圍。

大多數人看完這些內容,首先聯想到的應該就是中共黨魁。近年來,中共黨魁頻繁到各地調研,被報導的次數最多、最長,引發的議論也最尖銳,比如群眾演員和如臨大敵的保安等,而且中共黨魁每次基本都會到各處名勝古蹟走一遭。最大問題還是這些調研都屬於無用功,中共黨魁每到一處要講話,但基本在念祕書寫的稿,套話、口號居多,無法解決當地問題,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3月17日,習近平又到貴州調研。幾年調研之後,全中國都走遍了,但中共黨魁未能提出有效的政策,特別是2023年開始攬過經濟主導權、財經和科技工作主導權等,結果卻是一塌糊塗。可以說,中共黨魁的調研成為了形式主義的典型。

「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十條實施細則」的第二、第三大項,是指精簡會議活動和文件。然而近年來,中共黨媒不斷報導各種無用的中央會議,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中央財經會議,還有各式座談會等,特別是每月一次的政治局會議,往往不能及時解決問題,或者議而不決,還不敢公開。中共黨魁的名字在報導中屢次被提及,無用的講話被不斷強調,還經常在《求是》雜誌上當作文章發表,並出書、出單行本、翻譯成多種語言。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更是一堆廢紙。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的第三大項號稱規範出訪活動,但至少一條從未執行,即各有關駐外使領館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代表到機場迎送。2023年11月,中共黨魁到訪舊金山,組織的歡迎人群難以封堵抗議者,就屢屢惡意挑起衝突,還當街打人。

中共要求全黨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很容易令人把焦點對準中共黨魁。其他政治局常委可能也有類似問題,比如趙樂際未能在中共人大會議閉幕時現身,馬上就刻意安排兩次可有可無的活動露面闢謠;但相比之下,中共黨魁恐怕更容易在全黨學習活動中被推上風口浪尖。

中共此次學習的通知提出「聚焦主題、簡約」,也「不分批次、不劃階段」,還不提「考核」,看上去並不是真的在要求黨員們學習;如果不是單純為了糊弄事,就可能意有所指。或許政治局內部所有人都受不了現在的所謂「集體領導」,也或許有人已經按耐不住了。詭異的中共兩會之後,北京政局也越發詭異了。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消息:尼日爾驅逐3名中國石油公司高管
大陸職場失意者集聚直播間 傾吐迷茫焦慮
美國會通過兩項法案 抵禦中共威脅
貿易戰陰霾下 中國前兩月FDI大減2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