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中共高調宣布30項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方案,希望提振低迷的民間消費情緒和信心,但外國經濟學家卻表示,北京在繼續「誤診」,搞錯了因果關係。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國務院辦公廳週日(3月16日)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與中共黨魁習近平2024年年底的發言相呼應。
《方案》含30個細項,側重於提高收入、穩住股市、推動房市止跌回穩、改善醫療和養老服務,但官員們在週一(17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沒有透露財政支出的任何細節。
週一的發布會基本上只簡單重複了上週「兩會」期間公布的年度預算數字。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在社交媒體X上發帖說,在他看來,中共政府搞錯了因果關係。
「並不是低迷的情緒/信心阻礙了(中國)居民部門和導致消費疲軟。回顧胡錦濤和溫家寶時期的大量消費計劃可證明這一點。真正的原因是(中共)政府自己的宏觀和行業政策導致了消費疲軟,進而引起信心低迷。」他寫道。
馬格納斯指出,《方案》與去年的中共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本月初的全國人大會議基調一致,但這些跟需求導向相關的事宜都沒有配套的資金支持細節。
「這是因為政府似乎不願意(承諾)在現有基礎上投入更多。而且,提議的大部分內容是增加消費品和服務的供應,而這根本不是中國當前的問題。」他解釋說。
「北京認為,問題是信心不足和消費機會有限,其政策取向也是基於此。然而,真正的問題出在政府自己的整體產業和出口模式,這才是導致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低迷的根本原因。」馬格納斯補充說。
「政府在誤診問題。」他總結道。
中國經濟數據繼續下走
自兩年多前結束COVID疫情封鎖以來,伴隨中國家庭消費下滑,中國國內支出一直呈現疲軟。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繼續陷入通貨緊縮,連中國最重要的新年假期也未能提振該指標。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和2月零售額同比增長4%,超過2024年12月3.7%的增幅,與路透社對分析師的調查預測一致。平均新房價格環比下降。
去年9月,政策制定者公布了一項期待已久的經濟支持計劃,但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股市上。
週一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25年頭兩個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長5.9%,低於去年12月份的6.2%,但超過分析師預期的5.3%。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許成剛告訴《金融時報》,北京經濟政策轉向消費這一點表明官方承認經濟形勢「嚴峻」,但中共高層仍不清楚要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刺激需求。
「如果我們看看公開宣布的政策措施……我們仍然看不到它們在支持國內需求方面有多少措施。」許成剛說,「儘管一方面他們承認有些問題……但他們仍然更強調供應方面。」
中國經濟可能出了大問題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經濟問題專家傑里米‧馬克(Jeremy Mark)在分析中共兩會的政府支出計劃後就表示,對一個「通常不斷靠吹噓進行宣傳、狂妄自大的共產黨」來說,公開稱經濟政策優先考慮消費的反常舉動說明,中國經濟可能出了大問題。
馬克指出,從政策來看,中共當局準備給民間提供的支持遠遠不夠用,因為這些計劃既不太可能恢復中國房地產崩盤摧毀的家庭財富,也不可能為數百萬失業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尤其是考慮到在經歷了幾年需求低迷和價格下跌之後,中國家庭和企業仍在努力維持生計。
「官宣政府支出不會真正點燃18萬億美元的中國經濟。」馬克寫道。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