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路小玉舊金山採訪報導)天公作美,經歷了連日的風暴,2025年3月15日,舊金山終於迎來了晴朗和暖的一天,讓第174屆聖派翠克節遊行(St. Patrick’s Day Parade)成功舉辦。92個團體、數千人身著標誌性綠色,共慶該市的年度盛會。

主辦方:向所有移民致敬
當天,綠色的遊行隊伍,以「移民的故事」(The Immigrant’s Story)為主題,從繁華的2街(2nd St.)夾市場街(Market St.)街口,一路歡慶移民對舊金山和美國的貢獻,直至市民中心(Civic Center)門前。


遊行由3位帥氣的騎士駕著3匹駿馬,和拉風的摩托車隊開道。其後,緊跟州、市級政要,愛爾蘭政府及文藝團體代表,市府部門,以及當地勞工、媒體、學校、文藝、信仰團體等92個方陣。
浩蕩的遊行隊伍如綠色的海洋,吸引沿途觀眾與遊人紛紛拍照、互動。彼時,城中載歌載舞、歡聲笑語,與熱鬧的樂音、浪漫的泡泡、拋撒的五彩糖果和小禮物交相輝映。

主辦方代表——舊金山愛爾蘭聯合協會(The United Irish Societies of San Francisco),主席希爾達·基薩內(Hilda Kissane)告訴大紀元:「我們正在慶祝所有的移民⋯⋯我們向所有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可能來到美國,並為自己創造更好生活的人們致敬!」

























聖派翠克節的由來及意義
聖派翠克節最初是愛爾蘭的宗教節日,為紀念愛爾蘭守護聖人聖派翠克(St. Patrick),將基督教傳入愛爾蘭。聖派翠克用三葉草(Shamrock)向當地人解釋「三位一體」概念,因此,三葉草和綠色就成了節日象徵。19世紀中葉,愛爾蘭大饑荒(1845~1852)導致大批愛爾蘭人移民美國,這一節日遂發展為全美範圍的多元文化慶典。
遊行總領隊:擁抱多元文化
本屆遊行的總領隊(Grand Marshal)是馬克·戈爾曼(Mark Gorman),來自愛爾蘭的拉俄斯郡(Co. Laois),他於1990年移民舊金山,現為舊金山愛爾蘭文化中心(UICC)董事,長年推廣愛爾蘭文化。
他告訴大紀元:「多元文化對愛爾蘭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族裔遍布世界各地。我們擁抱所有文化。而我相信,其他人也同樣接納我們。」他認為不同文化間的互相接納,「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市長親民互動 強調舊金山多元性
舊金山市長羅偉(Daniel Lurie),選擇步行遊行,與沿途市民、遊客,甚至寵物親切互動、握手、碰拳、合影,並向孩子們贈送節日小禮物。


羅偉市長告訴大紀元記者,他「很喜歡」這樣的多元文化活動。他説:「我們要舉辦更多類似的慶典,因為這不僅讓人們團結在一起,還能展現舊金山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它的多元性。」他強調,市府將持續推動並慶祝舊金山的多元文化,因為這正是「舊金山的神奇與不可思議之處」。


愛爾蘭移民的歷史與貢獻
愛爾蘭駐美國西部總領事邁克爾·史密斯(Micheál Smith),向大紀元記者介紹:「愛爾蘭移民對美國的貢獻巨大。」19世紀,大批愛爾蘭人移居舊金山,「他們與華人一起,修建了美國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First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他認為,今天的遊行展示了舊金山多元且豐富的文化,「愛爾蘭裔美國人,與各行各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共慶聖派翠克節,場面令人驚歎」。
他進一步表示:「美國約有3,200萬人擁有愛爾蘭血統,而灣區則約有80萬人。我們為此感到自豪,也為身處多元文化的社會而驕傲。」
特色隊伍:展示多元移民的貢獻
舊金山鐵工377分會(Union Ironworkers Local 377),展示的是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的模型。

該方陣的負責人查理·埃爾南德斯(Charlie Hernandez),向大紀元介紹,他們是1921年成立的本地工會,舊金山許多著名建築都是他們所造,比如舊金山的第一高樓Salesforce塔和金門大橋。
該工會代表大舊金山灣區和北海岸共三千多名鐵工,來自不同族裔,如:「非裔、亞裔及拉丁裔美國人」,查理說,「我認為沒有哪個工會比我們更具多樣性。」他認為,這是本屆遊行主題——「移民的故事」 的印證。

法輪功團體:展現中國文化
舊金山灣區法輪功學員是本屆遊行規模最大的團體,他們臨近壓軸登場,包括展示優美的動功的法輪大法煉功隊、喜慶的腰鼓隊,以及繽紛聖潔的蓮花花車。花車上,身著五彩仙女裝的青少年法輪功學員,坐在朵朵盛開的蓮花裡,展示法輪功的靜功。

最後,是天國樂團(Tian Guo Marching Band),隊員們身著藍白中國古裝,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演奏振奮人心的樂曲,迎來主席台和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主持人還稱讚:「華麗的服裝,全部都是訂製的!」◇



責任編輯:宋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