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報導)英語有句俗話叫作「Too good to be true」,大意就是「如此之好以至於令人難以相信是真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這種「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機會時,理性和警惕卻被慾望和鬆懈所戰勝,最終上當受騙。
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公布的最新數據,在2024年,大約有260萬美國人報告自己遭遇了詐騙,損失總額高達125億美元。該數字遠高於2023年的25億美元。而且這兩年內的受害者報告數量基本持平,顯示出詐騙手段在完善,詐騙金額在上升。
其中,美國人因投資詐騙造成的損失最高,達到57億美元,較2023年激增24%;冒充他人身分的詐騙緊隨其後,造成29.5億美元的損失。
鑒於該數據僅來自於自願舉報,實際詐騙受害的規模可能更大。
投資詐騙就是利用虛假但極具吸引力、看起來高度可信的投資機會來行騙。詐騙者會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網絡和信件郵寄等方式,冒用真實金融服務公司或專家及其他人物的身分,想方設法讓你儘快掏錢投資。
AI與加密貨幣助長騙局
一種尤為常見的投資詐騙被稱為「殺豬盤」。這一名稱源於把豬養肥再宰殺的比喻。詐騙者通常會通過短信、社交媒體或約會應用等方式主動聯繫受害者,努力建立聯繫並贏得信任,然後推銷所謂高回報的投資機會,而且常涉及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
有時,騙子們可能會在你最初的試探性投資後展示一些虛假的收益,並要求追加投資,但最終都會捲款消失。
而人工智能(AI)的進步使騙局看起來更為逼真。例如利用「深度偽造」技術製作一些看似真實的投資獲益視頻,或偽造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家庭成員或戀愛伴侶的聲音,增強欺騙性。
三招降低上當受騙風險
據CNBC報導,美國全國消費者聯盟的負責公共政策、電信和欺詐的副主席約翰‧布雷奧(John Breyault)坦言,沒有「萬能解藥」來防止詐騙,但消費者仍可通過識別詐騙的一些特徵來降低風險。基於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數據的研究,他總結了三點建議:
首先,要警惕「緊迫性」推銷。詐騙者經常通過製造時間壓力來迫使受害者迅速採取行動,例如:在推銷中會表示,如果投資者不立即採取行動,將會失去一次難得的獲取暴利的機會;只能是有限的少數人投資;或聲稱,該市場只開放一段有限的時間,必須趕快轉錢……等等。
其次,要注意「異常支付方式」。詐騙者偏好難以追蹤的支付渠道,如加密貨幣、匯款服務(MoneyGram或西聯)、支付應用或禮品卡等等。FTC強調,正規的投資絕不會要求這樣付款。
最後,謹防「企圖孤立隔離」的行騙策略。詐騙者可能會警告受害者不要告訴他人,聲稱「機會難得,不要分享」、「沒人會信你」或「報警會有麻煩」,甚至威脅其親人會因此面臨安全問題等等。布雷奧表示,這種心理操控旨在切斷受害者的求助渠道。
保護自己的關鍵
面對投資詐騙激增,消費者需保持警惕。投資詐騙導致美國人損失57億美元,這不僅是個數字,更反映了無數家庭的財務、心理方面的苦痛。FTC的數據和專家的建議表明,識別緊迫性推銷、異常支付方式和孤立隔離企圖這三個特徵,能夠切實幫助你降低上當受騙的風險。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技術進步雖然使生活變得更為便利,卻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行騙工具。保護自己從懷疑開始:若某個投資機會聽起來「Too good to be true!」(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很可能就是假的。◇
(本文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具體投資事項,請諮詢你的財經顧問。大紀元不承擔任何投資責任。)
責任編輯:任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