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呈工、寧芯採訪報導)美國對進口鋼鐵與鋁產品加徵25%關稅,日本政府表示遺憾。美國商務部長日前表示,未來也將對日本汽車加徵同等關稅;日本擔心此舉將影響兩國經貿等關係,呼籲美國考慮日美特殊關係,予以豁免。專家認為,美日貿易摩擦不會影響兩國傳統同盟關係。
3月12日,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政策正式生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在當日下午的記者會上表示,雖然日本尋求美國將日本排除在該措施之外,但最終未果,令人遺憾。
他還表示,日本的鋼鐵和鋁產品並不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不良影響,高品質的日本產品反而對增強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是不可或缺的。日本對美國的產業和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對美國的關稅措施表示擔憂,認為美國徵收關稅「可能會對日美兩國間的經濟關係、世界經濟以及整個多邊貿易體系造成重大影響」。他也表示,兩國將「繼續密切磋商」。
3月15日,日本《產經新聞》發表社論,認為美國對經濟深度融合的同盟國日本也以關稅施壓,令人失望。並指出,川普總統打算對日本汽車和其它產品也徵收額外關稅。面對美國的關稅攻勢,日本不應動搖,應維持不接受不公平措施的堅定立場。
《讀賣新聞》同日也刊發社論,警告川普的高關稅已發展成真正的貿易戰,已開始動搖金融市場。社論呼籲日本政府必須正視所有事態發展,堅定應對;不應排除採取報復性關稅等反制措施的可能性。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課徵關稅的最終目的,可以從經濟跟政治層面來理解。就經濟目的而言,川普希望降低貿易逆差,推動產業回流美國,保護美國的本土產業,促進外國市場對美國產品開放。他要展現強勢的領導風格,強硬維護美國利益,當然也包含對盟國與對手進行施壓。」
他說,「關稅成為川普外交談判的主要工具,不僅迫使對手,而且也迫使盟國在經濟安全議題上向美國妥協、讓步。最後重塑全球的貿易秩序。川普試圖打破過去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的全球化模式,他要強化美國的談判地位,藉此重構有利於美國的全球經濟秩序。」
日本官房及輿論認為,川普總統已開啟貿易戰,很可能引發世界經濟震盪。
基於「關稅配額」制度,日本此前對美年出口鋼鐵產品在125萬噸以內,可免除關稅。但川普政府從3月12日開始取消了這一特例,對所有鋼鐵產品一律徵收25%的追加關稅。另外,日本出口美國的鋁產品此前已被徵收10%的額外關稅,這次將一律提高至25%。
日本2024年出口鋼鐵產品3115萬頓,其中,對美出口111萬頓,僅占整體出口的3%。早在川普第一任期的2018年3月,因川普對進口鋼鐵與鋁產品徵收高關稅,使日本各家鋼鐵企業增加了在美國本土的產能。與2017年的對美鋼鐵出口176萬噸相比,2024年的111萬噸大幅減少37%左右。
日本2024年生產鋁產品約166萬噸,幾乎都在日本國內使用,對美出口僅有2萬噸。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Yoji Muto)3月10日曾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舉行會談,但最終未能獲得特殊待遇。
美汽車關稅最令日本擔憂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3月14日在福克斯商業頻道表示,川普政府計劃在4月提高汽車關稅,日本將不被豁免。
當被問到是否會對日本、韓國和德國汽車加徵關稅時,他解釋說:「如果對任何國家的汽車徵收關稅,就必須對所有國家徵收關稅。」「這是公平的」。他還表示,不會讓日本比韓國、德國等其它國家享有不公平的優勢。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在白宮對記者說,「日本(汽車的進口規模)實在太大。但日本卻不接受美國製造的汽車。」他表示,來自德國等歐洲國家及日本的汽車,正在壓迫美國汽車產業。他也批評歐盟:美國「進口了數百萬輛的寶馬和奔馳,他們卻不接受我們的汽車。」
美國對進口鋼鐵及鋁產品徵收25%關稅,日本首次成為被徵收對象。但由於日本對美出口的鋼鐵及鋁製品數量有限,對日本造成的影響不大;而日本政府與企業最為重視與擔憂的是對日本進口汽車加徵關稅。
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133萬多輛,占日本汽車出口的三分之一。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汽車總額為6兆261億日元(約406億美元),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量的28.3%,是日本對美出口最大商品,若加上汽車零部件將超過整體的三分之一。
目前,美國原則上只對日本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如果大幅提高關稅,不僅汽車廠商,汽車零部件、材料等相關廣泛產業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據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木内登英(Takahide Kiuchi)測算,如果美國對日本汽車徵收25%的關稅,日本的GDP將會因出口減少而被拉低約0.2%。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報告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貿易赤字高達1兆621億美元,其中對日貿易赤字額為716億美元,位於中共、墨西哥、越南、德國之後的前5位。
報告認為,川普非常重視美國的貿易赤字,但與此同時,川普也將其作為外交手段之一,例如使用關稅阻止非法移民、芬太尼毒品進入美國等。該報告也指出,川普對同盟國也加徵關稅的做法與前總統拜登不同。
日本官房長官表示,鑑於日本汽車產業的重要性,將向美國提出徵稅問題。日本將認真研究美國未來的具體措施,及對日本的影響,並採取適當方式應對。
孫國祥表示,「若美國對日本汽車進口課徵25%的關稅,短期內必然造成日本汽車品牌在美銷售大幅下滑,市占率下降,甚至迫使日本汽車業者大幅調整策略;長期而言,將迫使日本車企更積極轉型,透過在美國建廠與其它市場的布局,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但同時,也可能削弱日本汽車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造成對日本汽車產業難以逆轉的影響。」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包括本田、豐田等都增加了在美國的產能,目的就是要避免被課關稅。這件事對日本來說至關重要。相信日本會盡力調整或是協調,儘量不要讓這件事情發生。」
黃世聰說,「川普目前的關稅立場雖然比較強硬,但蠻有彈性,在課之前都可以談。日本一定會多跟川普討論,做什麼樣交換可以避免被課關稅。」
川普關稅政策是否會影響美日同盟關係?
孫國祥認為,「如果日本對美國汽車也加徵關稅,勢必產生一定程度的外交與政治影響。但是,儘管貿易摩擦會帶來短期衝擊,但難以真正根本動搖日美戰略同盟。」
他表示,首先,日美同盟基礎在於安全和戰略利益,也就是日美關係最重要的基礎是安全與軍事同盟,遠超過經濟利益。當前日本面對中共、朝鮮和俄羅斯的戰略威脅極大,日本難以真正犧牲美日同盟的安全保障。
其次,日本經濟對美國的長期依賴,這種長期依賴雖然短期內可能會相互徵收報復性關稅,但雙方最後勢必都會回到談判桌上,進行經濟妥協。
最後,雙方在印太戰略上的合作需求非常緊密,也就是美國目前積極布局印太地區,構建圍堵中共的聯盟,日本是這個印太戰略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夥伴。
孫國祥強調,「美國雖然採取強硬的貿易手段,但並不希望看到同盟破裂,反而希望透過貿易施壓迫使日本做出更多的配合。」
黃世聰認為,「川普加徵關稅的法理基礎就是要關稅對等,拋棄多邊主義、WTO的規範,把這些遊戲規則全部打破,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重振美國的製造業。」
他強調,如果對等關稅變成一種國際趨勢,就會衝擊到現在的國際組織。未來如何發展,值得觀察。
孫國祥表示,「川普關稅政策的最終的戰略目的,是迫使其它國家進行貿易談判」,也就是藉關稅迫使他國降低貿易壁壘,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促使企業將製造業帶回美國,推動美國製造,確保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重新建立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國際經濟秩序。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本質上是將貿易作為政治工具,以犧牲短期經濟穩定,換取長期的政治與戰略收益。」孫國祥說。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