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報導)出口是拉動中國生產總值(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自2月以來,川普(特朗普)政府對華關稅增加了20%,中國經濟學家分析認為,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已經顯現。
3月10日,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透過微信公眾號「鍾正生經濟分析」發文說,3月第一週鋼鐵板材、紡織及汽車相關開工率年增速下滑,與出口需求、海外關稅存在關聯;從貨運指標看,前一週港口貨櫃吞吐量、貨物吞吐量、國際貨運航班年增速也下滑。
鍾正生引用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3月2日當週,港口貨櫃(外貿占比約5成,通常用於運輸機械設備、紡服、家電及輕工產品)吞吐量較同期年增2.8%,較前值下滑4.3%;國際貨運航班(主要用於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高貨值產品,以及跨境電商)班次年增25.8%,較前值下滑1.2%;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外貿占比約3成)吞吐量年增2.5%,較前值回落2.2%。
此前,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研究報告說,假設中國對美出口產品的有效關稅稅率增加20%,這將導致2025年至2027年中國GDP下降約0.6個百分點,其中大部分影響將在2026—2027年顯現。2025年關稅對經濟的拖累更多來自於對私人投資和消費的衝擊,反映出情緒低落。
這個假設情形正在發生。
3月12日,深圳一家經營國際電子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葛女士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幾個月,該公司出口商品量在去年基礎上再度下跌近兩成。她說:「出口量縮小了,生意被其它國家競爭者搶了。做出口的少了很多,現在貿易量少了,那些以前賺到錢的老闆都把貿易公司賣了。在廣東做工廠的現在哪裡還有什麼招工,好多工廠都轉到越南、泰國等地。」
葛女士表示,廣東目前的貿易公司數量已遠超工廠數量,「因為貿易公司主要是接單和下單給工廠,工廠再去生產。經營成本不高,麻煩最大的其實是那些工廠。如果沒有訂單,這些工廠很難維持,因為工廠有許多固定投入,比如廠房、設備、工人、生產原料,要投入這些成本。」
日前,中共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1-2月出口年增2.3%,較前值下滑8.4%,不及預期的5%增幅,並較去年12月的10.7%增長率大幅放緩。
責任編輯:任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