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預測中國二季度GDP跌穿4% 專家分析

人氣 1617

【大紀元2025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旭綜合報導)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經濟二季度將跌穿4%。中共設定2025年GDP增速5%,但前兩月進出口和社融數據均出現下滑,政策層面對消費支持力度明顯不足。有經濟學家分析指出,經濟增長5%的目標只是一廂情願,難以實現。

大摩料中國二季度GDP將跌穿4%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說,隨著美國關稅衝擊、中國房地產持續走弱以及持續低物價環境,中國經濟增速或將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再度走弱,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或將下滑至4%以下。

中共李強總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宣稱,2025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目標為5%,年通脹目標為2%,這意味著中國2025年名義GDP增長目標為7%。

中共官媒《經濟日報》週三(3月12日)發文承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實現5%左右的目標並不容易。

中共再通脹政策重科創、輕消費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在報告中指出,北京的再通脹政策依然溫和且仍以供給側為主,兩會宣布了2萬億元的財政擴張,但其中僅有約四分之一與消費相關,同時政府更加注重科創支持舉措,政策層面可以說是「溫刺激,重科創」。

在李強的工作報告中,雖然「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位居2025年十大任務之首,但落到實處的舉措僅有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養老、醫療健康等與民生支出相關部分未見實質性舉措。

預計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下降約7%

此外,人民幣貸款也大幅下降。人民幣貸款被認為是最能反應經濟活躍度的社融指標。

財新傳媒週二(3月11日)對14家境內外機構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對2025年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預測均值為1.34萬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45萬億元下降約7%。

前2個月進口大幅收縮出口明顯失速

作為中國經濟三大引擎的出口貿易也不如預期。據中共海關日前統計,前兩個月進出口總值為6.54萬億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88萬億元,增長3.4%;進口2.66萬億元,下降7.3%。美聯社表示,出口同比增幅不及專家預期5%的一半,進口與預期的走向剛好相反。

大宗商品進口全面減弱。進口鐵礦砂1.91億噸,減少8.4%;原油8385.4萬噸,減少5%;天然氣2031.1萬噸,減少7.7%;成品油634.3萬噸,減少16.2%;未鍛軋銅及銅材83.7萬噸,減少7.2%。

大宗進口商品全面下降,預示消費和生產活動不振,中國經濟活動減弱趨勢明顯。銅因為能敏感地反映經濟動向而被稱為「銅博士」,意思是預測結果比經濟學博士還要準確。據公開資料,中國銅的需求占全球需求的5~6成。

中美關稅風險升高

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影響出口的關稅風險正在升高。邢自強還指出,關稅比預想中來得快,而且中美重回類似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門檻變得更高,關稅升級風險值得關注。

他說,有兩個關鍵時間點,一是4月1日美國將公布基於「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調查結果;二是4月5日是TikTok禁令延期後的最終生效日。

此外,美國對全球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的風險也在上升,這可能會通過全球貿易、企業信心以及資本開支等渠道間接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速。

分析:中國GDP增速5%只是一廂情願

經濟學家史蒂夫‧H‧漢克(Steve H. Hanke)和卡萊布‧霍夫曼(Caleb Hofmann)週二(3月11日)在《財富》雜誌聯合撰文,從貨幣數量論(QTM)的框架分析認為,中共央行目前的貨幣政策不足以支撐GDP增速5%的目標。

文章認為,中國的「刺激」計劃從未真正起到刺激作用,因為它們未能將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提高到與其預期的增長和通脹目標相一致的水平。

他們研究發現,中國要實現2025年GDP增速5%的目標,M2增速需要達到10%,但現在M2增速僅為7.02%。

文章強調,除非中國在2025年頭幾個月迅速提高貨幣供應增長率,否則7%的名義GDP增長目標將只是一廂情願。簡而言之,中國將試圖用油箱裡僅能行駛7.44英里的汽油行駛10英里。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分析:民營局和民企大佬都救不了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衰退加劇危機 中年失業有多慘?
中國經濟低迷 多個一線城市房租跌回10年前
中國經濟滑坡?金融三業對中曝險9279億創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