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川普與俄烏:重塑世界未來

人氣 392

【大紀元2025年03月12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Drieu Godefridi撰文/信宇編譯)儘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終同意了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向他提供的「金色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作為讓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談判停火以結束他三年前挑起的戰爭的第一步,然而川普和澤連斯基於2月28日舉行的白宮雙邊會晤還是失敗了,全世界都從電視上看到了這個令人震驚的場面。

川普總統似乎一直在期待一個簽字儀式;澤連斯基則似乎一直在期待得到更安全的保證。川普的最終信息顯然是:川普的最終提議就是最終提議,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川普非常慷慨地為澤連斯基提供了回頭的機會,如果他改變主意的話——澤連斯基在3月4日正是那樣做的。川普總統也沒有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即如果將來有需要,美國會考慮向歐洲提供軍事援助。

長期以來,如果對烏克蘭的成功表示懷疑,就很難不被立即打上「普京主義者」(Putinist)的烙印。彷彿戰爭的恐怖迫使所有人站隊:要麼是「普京主義者」,要麼是「斯拉夫烏克蘭人」(Slava Ukraini)。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通常更為敏銳,該報將美國要求烏克蘭償還數千億戰爭物資投資的要求稱為「束縛」(stranglehold)。

《每日電訊報》將其與一戰後《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強加給德國的賠償相提並論。他們認為,由於烏克蘭是俄烏戰爭的受害者而非侵略者,這種類比更加令人震驚。

川普總統要求烏克蘭償還美國預付的巨額款項,尤其是在他發現歐洲國家給烏克蘭的資金是貸款而非贈款之後。川普提出了一項協議,即美國將幫助開發烏克蘭的礦產,如鋰和鈦,並幫助發展烏克蘭的基礎設施。他還提出,這樣的商業合作將對俄羅斯的再次侵略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使澤連斯基所尋求的安全保證變得沒有必要,至少在他的任期內是這樣的。

有報導稱,作為對美國納稅人過去援助的回報,美國將擁有這些資產或其收入的50%。澤連斯基表示,他對美國投資持開放態度,但需要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川普總統的批評者們稱他的要求具有剝削性質,類似於殖民主義的資源掠奪;而支持者似乎認為,如果美國的投資有助於重建烏克蘭的經濟,這是一種潛在的雙贏,一種新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當然,投資協議的具體細節尚未得到證實。

真正的類比是二戰期間美國向英國提供的援助:1941年的《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在戰爭期間向英國提供了價值約314億美元(按1940年代美元計算)的物資。這個數字代表了運往英國的援助物資的總價值,其中包括從艦船、飛機和坦克等軍事裝備到食品和石油等民用必需品。根據通貨膨脹率調整為今天的美元(截至2025年2月),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5,500億美元。

這筆款項隨後被納入了1946年更廣泛的《英美貸款協定》(Anglo-American Loan Agreement),並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在解決《租借法案》問題的同時,美國還以2%的利率提供了37.5億美元的新貸款,以幫助英國戰後恢復,使一攬子貸款總額達到44億美元(加上加拿大單獨提供的11.9億美元貸款)。英國從1950年開始償還這筆款項,還款期長達數十年。2006年12月29日,英國向美國財政部寄出了最後一張約8,300萬美元的支票,這也是英國償還《租借法案》和戰後貸款的最後一筆款項。

實際上,烏克蘭與美國達成債務償還協議無疑是美國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參與烏克蘭事務的一種方式,因此至少是一種非軍事安全保障。人們不會允許一個欠債3,000億美元的債務人被擊垮。烏克蘭和美國之間的長期債務償還協議可以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機制,確保美國持續參與烏克蘭的安全事務。這個債務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財政義務為債權人提供了保護債務人免受生存威脅的內在動力。人們希望,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一個拖欠如此巨額債務的戰略夥伴陷入動盪或遭到壓榨。

然而,債務還清後又會怎樣呢?如果沒有持久的戰略框架,僅靠金融槓桿可能不足以保證長期安全。香港的情況就是一個令人警醒的先例:西方對香港經濟的投資很深入,但當共產主義中國宣稱控制香港時,國際企業大多捲鋪蓋走人,不願與中共政權對抗。

對於烏克蘭而言,如果僅靠經濟槓桿是不夠的,那麼可以建立什麼樣的結構來確保烏克蘭的安全呢?否則,烏克蘭只會成為另一個越南、香港或阿富汗,讓外部力量最終無奈選擇離開。據報導,這些問題將在談判停火後協商解決。

與此同時,債務將通過美烏「合作」開採烏克蘭自然資源和重建經濟來償還。目前,川普總統的非傳統提議可能是對烏克蘭最好的提議,也是唯一現實的提議。它給了美國「參與遊戲的機會」,使川普在與俄羅斯接觸時有了籌碼,並至少暫時阻止了普京重新奪回前蘇聯的這個地區。

糾正錯誤

與他的前任們不同,川普總統承認北約曾承諾不向東德以外的地區擴張。在過去的三年裡,只要說出這個事實,川普就會被貼上「普京主義者」的標籤,從而被永久抹黑。然而,事實是再清楚不過了:喬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即老布什)總統時期的國務卿詹姆斯‧貝克(James Baker)做出了明確的公開承諾,並得到了北約祕書長本人的確認。需要明確的是:這些聲明不具有條約或國際法的地位,但它們是承諾,充其量只是一種單方面的保證。

另一方面,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也是如此,根據該備忘錄,俄羅斯、美國和烏克蘭同意尊重烏克蘭的邊界,以換取烏克蘭放棄當時擁有的核武器。俄羅斯和美國都沒有遵守協議中自己的部分。

也許有人認為,北約似乎並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俄羅斯已經與包括波羅的海國家在內的北約國家擁有數百英里的和平邊界,去年芬蘭加入北約時也沒有大吵大鬧。加入北約表面上似乎是個問題的唯一國家就是烏克蘭。也許這個例外應該被視為一盞閃爍的紅燈,警示普京仍有可能盯上烏克蘭的礦產、農業用地和黑海出海口。

只要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普京就可能將其視為公平的遊戲。至於與川普可能達成的協議,在普京看來,擁有部分烏克蘭領土總比完全失去烏克蘭要好,尤其是在已經成功占領克里米亞全境和格魯吉亞大片領土之後。記住這一點也會有所幫助,無論好壞,普京都不會永遠掌握大權。

最讓普京感到恐懼的似乎是距離莫斯科250英里之外的民主國家。在那裡,俄羅斯國內的人們可能會近距離地看到生活在自由社會中的諸多利好。

走向雅爾塔體系?

歐洲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烏克蘭危機使其地緣政治地位正式降級。歐洲缺乏挑戰美國的資源,只能在北約的支持下與俄羅斯對抗。簡而言之,歐洲並不重要。至少到目前為止,歐洲還不想付出代價,也不想戰鬥。

川普總統一直是北約的支持者,但並非北約的擔保人。他目前的世界觀是拒絕戰爭,除非作為最後的手段。在他看來,美國在21世紀的真正對手不是歐洲,也不是俄羅斯,更不是被稱為金磚五國(BRICS,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的無定形、不一致的實體。而是中國(中共)。為了應對這個威脅,川普總統需要一個合作的歐洲,為北約的自身防務提供更多資金。

俄羅斯可能是一個貧窮的帝國,但它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它的影響力基於石油和核武器,它的權力超越國界,但主要是在經濟穩定、資源充裕的時候。當俄羅斯財政緊張或「破產」時,它的帝國野心就會退居其次。

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鞏固了俄羅斯的經濟地位,實際上也為其軍事行動,尤其是入侵烏克蘭提供了資金支持。拜登對美國國內能源生產的限制以及對能源獨立的偏離推動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從而使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國庫充盈。

俄羅斯不希望北約距離莫斯科近在咫尺,正如美國不希望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一樣。然而,美國不會四處侵略別國,而俄羅斯侵略成性。即使對川普總統來說,俄羅斯是侵略者也不是什麼祕密,而且這個國家很可能決心繼續這樣做。

在美國附近的加勒比海,有一些屬於法國、荷蘭和英國的島嶼,但沒有人為此而失眠。另一方面,俄羅斯、中共、朝鮮和伊朗卻一直扮演著掠奪者的角色。他們不僅僅是在炫耀自己的肌肉,他們的所作所為似乎是在期待西方能夠放他們一馬,讓他們推翻西方而不承擔任何後果。美國並不是要征服亞洲,然而俄羅斯、中共、伊朗和朝鮮似乎一心想要通過一次次咄咄逼人的舉動來建立自己的帝國。

今天,三個軍事強國主宰著整個世界: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歐洲如果不在名單上,也只能自認倒楣。在2000年之前,歐洲在經濟上與美國並駕齊驅,但自那以後,這片古老的大陸卻屈服於病態的環保主義幻想,即「零碳社會」(Zero-Carbon Society),這是一個極權主義的神話,歐盟為此犧牲了一切:經濟、公民福利、言論自由,也許最終還會犧牲文化和民主政府形式等。

試想一下:歐洲人平均支付的家庭取暖費是美國人的四倍。為什麼呢?因為在歐洲,壓裂(fracking)天然氣被禁止,石油被鄙視,電力依賴於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而功能完善的核反應堆正在退役。現在,俄羅斯正試圖修復北溪二號(the Nord Stream II)天然氣管道,以便歐洲能夠依賴普京。對此,歐洲只能自求多福了。

川普總統有雄心、有能力、有氣勢,他要打造一個新的雅爾塔體系。俄羅斯人將非常樂意回到談判桌前。歐洲人將在咒罵和顫抖中提供巨大幫助。◇

本文刊自總部位於紐約的蓋特斯通研究院(Gatestone Institute)網站。

作者簡介:

德里尤‧戈德弗里迪(Drieu Godefridi)是知名法學家和哲學家,曾獲法律理論博士學位。他也是一名企業家、一家歐洲私立教育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和泛媒體(PAN Medias)集團的董事。他著有《綠色帝國》(The Green Reich,2020)一書。

原文: Trump: Redrawing the Future of the World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新聞大破解】川普施壓俄烏停戰 盧比奧護台
澤連斯基稱結束俄烏戰還很遙遠 川普回應
【佳音時刻】美歐俄烏各有盤算 揭祕川普戰略
王赫: 川普調停俄烏戰爭的大戰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