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保存十多萬件珍藏,內容豐富多元,其中很多來自民眾捐贈,獨一無二,十分珍貴!台史博很貼心在一樓專設兒童廳,帶小朋友來也合適,館內一樓、二樓、四樓展示空間各有特色,請跟著我們一起走走看看吧。
包括文青商店、兒童廳、時光車站、圓形劇場和常設展。文青商店出售創意紀念品和歷史相關書籍,兒童廳就在隔壁,有四個主題:「我來蓋房子」、「我創造未來」、「我愛玩聲音」、「我會做衣服」,還放了一台古早的彈珠遊戲台。
我覺得其中這兩項好玩,「我愛玩聲音」可以聽見冰淇淋車喇叭、布袋戲、腳踏車鈴噹及波浪鼓聲。「我會做衣服」就像魔法試衣鏡,透過電腦選項挑選不同衣服,搭配自己面容,整體看起來就覺得很有趣。

時光車站是在火車車廂內欣賞動畫《小鯨魚們的旅行》,小鯨魚上天下海暢遊台灣,用活潑方式介紹台灣風俗民情, 10分鐘動畫涵蓋台灣生活方方面面,淺顯易懂。
圓形劇場每半小時播放一部影片,片長10分鐘,一天有兩部影片輪播。我們看完兩部影片,一個是動畫《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整部片節奏緊湊,絕無冷場。另一部影片《你就是寫歷史的人》,運用二樓館藏巧妙演出一齣詼詣幽默的電影,簡直就是二樓的導覽片。
常設展是公視戲劇《聽海濤》,講述二次大戰期間台籍日本兵的悲歌,被派去國外為日本人打戰,死傷慘重!僥倖活下來的人問:「戰爭結束了,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相關報導也放在這個區塊內。
史料館包羅萬象,有很久以前的糧票、商行進出紀錄……,從清朝派人駐台直到台灣民主選舉,堪稱是台灣歷史濃縮,在我們這片土地發生太多事了,只能就印象深刻的稍作描述。



台籍日本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攻擊歐美統治的殖民地例如菲律賓呂宋島、印尼爪哇島、馬來半島、東帝汶、新幾內亞島,開展南洋戰場,所以又稱為「太平洋戰爭」。太多台灣人被派到前線作戰,生還者寥寥無幾。日本投降後,倖存者也未必能回到台灣,戰爭造成這一代人難以數計的悲歡離合。
古早器物:有兒童木馬、竹蜻蜓、蛇螺、彈珠,還有大圓形黑膠唱片、手繪電影海報……不勝枚舉,還有台灣早期的傳統塗墼厝,用紅色磚頭堆砌而成,是中青年和老一代滿滿的回憶。


二樓有很多人物塑像,個個栩栩如生,像是習俗的媽祖遶境,至少40年以前的人力拉車和三輪車,傳統小雜貨店,早期家庭代工做娃娃做手縫……這些場景曾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再再喚起過去的記憶。
四樓展場不定期更換特展,而重頭戲是VR(虛擬實境)體驗,名額有限需現場預約。VR影片主題是在清法戰爭中,台灣人攜手團結保家園。我個人覺得VR體驗非常刺激,就站在戰爭前線,周圍槍林彈雨,硝煙四起。
台灣歷史博物館位在20公頃的台灣歷史公園,戶外藝術品是打卡熱點,最大作品就是「光電雲牆」,由1,350片太陽能板組成,拼寫著「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也就是台史博英文名字,非常壯觀。背後就是「天空橋」,用工業設計突顯與眾不同。



其他造景藝術也是偏向工業風,從進來的迎賓大道,地球「和樂」,地板的台灣島嶼平面圖、感恩樹,還有一個很特別的「逐浪海上風,腳踏鯤鯓地」,每一個都是嶄新獨特。
台史博另一側是賞景步道,有美麗的忘憂湖和有情湖,信步通過牽手橋就會來到梓棟道和希望之丘,這裡是在地人休閒放鬆的好地方,有湖泊、有小橋、有綠地,適合倘佯在自然美景中陶冶身心。@*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