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228講座吸引年輕人 探索民主自由之旅

人氣 193

【大紀元2025年0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邱晨加拿大溫哥華報導)由北美洲台灣婦女會溫哥華分會、Team Taiwan Club及西門菲沙大學台灣學生會(SFUTA) 三個機構聯合主辦。溫哥華東寧書院與228國家紀念館協辦,2月8日下午聯合舉辦「不被講述的228事件 台灣為公平和自由而戰」講座,現場吸引了近百名青年人參加。

主講人是陳慧中老師和卑詩大學UBC山人幸琪教授,她們用故事、音樂和歌曲娓娓道來,講述著年輕人沒有聽到的228事件。她們希望通過講述故事來反思歷史,更好地走好未來,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僑務秘書林美玲親臨現場致詞。她表示非常欣慰,大家可以公開討論228事件,這個曾經是不可觸碰的禁忌。她說:「更重要的是,我們瞭解了過去的歷史後,如何在未來避免這樣的錯誤再發生。」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山人幸琪教授在演講。(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山人幸琪教授在演講。(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的兩位主持人。(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的兩位主持人。(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邱晨/大紀元)

勿忘228事件歷史教訓

主辦方為大家帶來歷史紀錄片,再現78年前的228事件的爆發原因和發展過程,從中體驗到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艱辛與付出。

「228事件」發生於1947年。台灣人民為爭取社會公道並要求民主改革,卻遭到國民黨政府派兵鎮壓,造成無數社會菁英和民眾的傷亡,更遭扣以「暴亂」、「暴動」、「暴民」、「叛亂份子」、「共黨策動」等污名,使得228事件成為政治及歷史禁忌。

講座嘉賓陳慧中通過歌聲、音樂等藝術形式,講述著自己對228事件的追憶和反思。陳慧中是白鷺鷥音樂中心藝術總監,前台加文化協會執行長,前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長。

陳慧中從林宅血案講起,到台灣第一留美博士林茂生的被害、彭明敏的遭遇以及陳文成博士的命案,一一娓娓道來。

1980年2月28日,因美麗島事件被捕羈押受審的台灣省議會議員林義雄,家中突然發生重大血案。

去年,為了紀念228事件77周年,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會長陳慧中發起228「配戴台灣百合」活動,以台灣百合象徵「自由、和平和純潔」,希望台灣人能永遠記得228的傷痛。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現場的書本文字展。(邱晨/大紀元)

山人幸琪:敘事尋找真相與和解

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授山人幸琪,也是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理事。她分享說,她叔公在228事件中失蹤,至今屍骨不明。這樣的台灣家庭很多,放不下228的陰影,不是想刻意製造分裂或為了某個政黨,而純粹是希望看到事件的真相和尋求和解。

從事醫學教育的她相信,講述故事的方式能夠交流彼此情感、增加同理心,從中達到和解。她認為,228不僅是一個日子,而是一個傷痛,這瘡疤很清晰地刻在台灣土地上,所有人事物都受影響,「只有正視傷疤,才能真正療癒。」

228事件是台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也讓台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不但造成許多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監禁,也影響並造成台灣社會族群的對立和衝突。

直到1995年,當時的台灣總統李登輝在「228紀念碑」之前,向228家屬公開表示道歉。同年,台灣政府成立行政院228事件紀念基金會,為受難者發放補償。

年輕人踴躍分享與提問

現場一位年輕人,2年前才從台灣金門來到加拿大,主要因為不斷遭到中共覬覦。他說自己一生都在馬祖,很難融入加拿大,也找不到身分認同。

山人幸琪回應說,身份認可確實具備挑戰,無法確定身份,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或者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不過,她鼓勵通過敘事方式來重塑身份。

山人幸琪認為,分享共同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很重要,當然土地也是很重要的。

陳慧中也分享說,確認自己到底是誰,她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同時也是加拿大人,因為居住在加拿大40多年了。

有現場年輕人表示,自己很難跟父母談到228事件,而面對台灣和中國的問題,小時候就讓她感到很壓抑。

山人幸琪認為,不要用膚色來評判一個人,試著去傾聽別人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心事。她認為,通過小事情開始談話,事情是可以慢慢展開的,又可以避談令人痛苦傷心的事情。

陳慧中也認為,現在台灣正面對著來自中共的威脅,大家應該考慮的是,「分裂就是跌倒,團結才能站立」。

Patrick Han是一位教練與理療師,他分享說,父親是隨軍來台灣的國民黨人,不過他對228事件知之甚少,所以他特意來參加。他感謝主辦方舉辦這個紀念活動,讓他從中了解到真正的歷史,從中正視過去的歷史,維護好台灣的民主自由,並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嘉賓陳慧中(右一)和山人幸琪(右二)。(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講座嘉賓陳慧中(右一)和山人幸琪(右二)。(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Patrick Han。(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Patrick Han。(邱晨/大紀元)
溫哥華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現場來賓提問和分享。(邱晨/大紀元)
2025年2月8日,溫哥華多個台灣社團舉辦228事件講座,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圖為現場來賓提問和分享。(邱晨/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盈

相關新聞
嘉義市二二八事件75週年追思紀念會
大溫哥華台灣同鄉會和平祈禱 紀念二二八事件
228事件77週年 台政院「不義遺址」標示揭牌
佩戴「台灣百合」 溫哥華舉辦228追思祈禱音樂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