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方便獲善報 騙子趕走騙子

文/劉曉
清黃鼎仿宋元山水 冊 扁舟釣客,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97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一天,他攜帶掙來的錢乘僱傭的船隻回家,途經桐江時,岸邊有人呼喊想要搭船。船夫覺得這個陌生人行動可疑,擔心是壞人,就不打算靠岸讓他搭船。而汪某卻覺得船艙很寬敞,完全可以與人方便,況且船夫也可得到些小利,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於是讓船夫靠岸,招呼那個人上了船。船又行了一里路,岸邊又有人招呼搭船。船夫認為既然已經搭了一個客人,再搭一個人也沒有什麼關係,便主動靠岸,讓客人上船。

後邊的客人上船後,安放好行李,便手拿算盤計算起來。前邊的客人對他說:「你不用算了,我已經算出來了。」反覆了三四次。後邊的客人惶恐窘迫地說:「我算我的帳,與你有什麼關係?」 不過,等船行數十里後,後邊的客人告訴船夫,自己要在此處上岸。等船靠岸後,他跌跌撞撞的離去了。汪某在船中仔細傾聽著兩人的對話和舉動,大為不解。

第二天,前邊的客人也到了某處上岸。臨上岸前,他對汪某說:「昨夜來的那個人,是做『調白』的,我也是『調白』。那個人需要用算盤計算,我只需要用手指計算就行。我實在是有急事需要搭船,承蒙您的好意,我才得以搭乘,心中十分感激。那個人貪圖您的錢財,想施法調包,我感激您的恩情,所以破了他的騙術。這是他神色倉皇、匆匆離去的原因。請您仔細查看您的行囊,應該沒有什麼損失的。」調白,是當時騙術的一種,就是調包,以假換真。

汪某這才恍然大悟,隨即進入船艙清點錢款,確實分文不差。汪某向那個人拱手道謝,二人就此別過。這正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貪圖錢財而得到善報啊。此事載於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