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06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e Johnson報導/趙孜濟編譯)在房地產交易中產權的轉讓至關重要。如果你沒有使用正確的文件,可能會讓你陷入脆弱和財務困難的境地。如果你正在轉讓或購買房產,了解契據是非常重要的。
授予契據(Grant Deed)提供有限的擔保
授予契據有時用於房地產交易中。但它是否是最合適的契據類型?使用它是否能確保你擁有清晰的產權?
授予契據被稱為特殊或有限擔保契據。這是一份法律文件,它用於在授予人(前所有者)和受讓人(新所有者)之間轉讓房地產。
授予契據保證授予人未將該財產轉讓給任何其他人,並且在授予人持有產權期間,該財產沒有被抵押,除非契據上另有註明。
然而,授予人並不保證在他們購買或持有該房產之前,產權是否存在任何缺陷。換句話說,授予契據並不提供保證,或承諾保護產權轉讓。授予契據僅表示該房產未被出售或轉讓給其他人,在賣方擁有該房產期間不存在產權索賠,也沒有抵押、未付房產稅等負擔。
請注意,這些保證僅適用於前一位所有者或向你出售房產的人。然而,這意味著受讓人(新房主)可能需要解決在授予人擁有該房產之前遺留的問題,例如留置權、(土地使用用途)分區問題(zoning issue)或產權索賠(property claim)。受讓人可能需要承擔額外費用或面臨長期法律糾紛。
授予契據提供了介於退出契據(Quitclaim Deed)和擔保契據(Warranty Deed)之間一定程度的保護。
退出契據(Quitclaim Deed)不提供任何保護
退出契據通常用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轉讓。它們也可以用於授予人的信託或企業內部轉讓,或者用於更正擔保契據中的錯誤。然而,在退出契據中,受讓人沒有任何保護,因此該房產可能不具備清晰的產權限制。
退出契據的轉讓可能會忽略披露關鍵信息,且授予人不對任何因未披露而造成的損害負責。
擔保契據(Warranty Deed)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擔保契據——或稱特殊擔保契據(special warranty deed)——向買方提供更多保護。在擔保契據中,授予人或賣方保證他們對該房產擁有的所有權權益是站得住脚的。授予人保證,他們或之前的所有者不會宣稱自己對該房產擁有任何產權索賠、抵押權或其它權利。
如果授予人虛假陳述其所有權,則可能會被起訴。
由於擔保契據提供了產權保證,它給受讓人提供了更大的保障。因此,大多數典型的房地產交易通常使用擔保契據。
何時使用授予契據?
授予契據的使用取決於產權轉讓的類型。例如,它們經常用於稅收和法拍銷售。
其它使用情況包括:
– 添加或刪除產權中的某個人的名字;
– 將房產的所有權轉讓給信託;
– 將房產的所有權從企業實體轉讓給個人,或反之亦然。
離婚夫妻也可能使用授予契據。這種情況稱為配偶間轉讓(Interspousal Transfer),用於將房產從一方配偶轉讓給另一方。
授予契據包含哪些內容?
授予契據的具體要求和格式取決於各州法律。但以下是授予契據必須包含的一些基本內容:
– 日期;
– 授予人和受讓人的完整姓名;
– 房產描述;
– 授予條款(Granting Clause):其中包含「議價、出售或轉讓」等條款,以保證授予人有權出售該房產,並且措辭需符合當地法規;
– 對價(Consideration):關於價值交換、貨幣支付或其它有價值交換的詳細信息;
– 授予人的簽名;
– 見證人簽名或公證人確認:各公證要求因州而異。
除了上述內容外,授予契據還必須包含一份聲明,說明有哪些擔保或保證。
授予契據的優缺點
使用授予契據有幾個優點,包括:
– 清晰的所有權轉讓:授予人將完整的所有權轉讓給受讓人;
– 基本保證:授予人保證他們擁有合法所有權,並且未曾將產權轉讓給其他方,也未創建任何留置權或抵押權;
– 在特定情況下成本較低且更具經濟性。
但使用授予契據也有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缺點:
– 所提供的保護是有限的:授予人僅保證他們未曾將產權轉讓給他人,也未設置抵押權。然而,他們並不保證在授予人之前的所有者是否存在產權或抵押權問題。這可能導致受讓人在未來面臨法律問題。
由於無法保證該房產完全沒有產權問題,買方在使用授予契據時可能需要購買產權保險,這將增加額外費用。此外,諮詢房地產律師也是明智之舉,這樣就可以了解使用授予契據的法律影響。
謹慎使用授予契據
儘管授予契據有一些優勢,但也存在第三方未來提出所有權主張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授予契據是合理的選擇,但如果可能,你應該考慮使用擔保契據。
此外,建議諮詢房地產律師以獲取專業建議。
原文「What Is a Grant Deed? Should You Buy Property Using a Grant Deed?」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5。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時報》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等方面的建議。《大紀元時報》沒有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之義務。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