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澤霖亞特蘭大報導) 2月23日(星期日)下午,亞特蘭大台灣商會在僑教中心禮堂成功舉辦了一場名為「薪火承傳-中小企業買賣」(Passing the Torch–Your business for sale)的商務出售及轉讓專題講座,吸引了幾十名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亞特蘭大台商會會長吳政興主持講座、並介紹了主講嘉賓、新任的亞特蘭大僑教中心主任閻樹榮致歡迎辭後,眾人傾聽了商業買賣專家深入淺出的報告和對現場提問的解答。
主講者梁哲淵(Joe Liang)是喬州的商業經紀人,有多年的從業經驗。據他自己介紹說,他是台灣客家人,在台灣上的國中,然後隨父母移民新西蘭(紐西蘭),再到美國讀大學及研究生,然後來到亞特蘭大。他曾經在美國的醫療行業做技術支持,管理超過200名員工。他太太也是經紀人,擁有自己的公司。他們有兩個7年級和11年級的孩子。
據梁哲淵介紹,美國有3500萬家小企業,僱用了6000萬美國人,佔美國勞動力人口的46%。這些小企業一般年收入都在3000萬美元以下,平均僱員人數低於400人。這些小企業大約只有30%的企業會「薪火承傳」,傳給創業者自家的下一代,但只有12%的傳承給下一代的企業,會成功的繼續運作。為什麼很多人不會傳給下一代呢?梁哲淵說,有些是因為後代人沒有興趣,或者存在世代在認知上的差別,或傳承的計劃不完善,或者企業有財務上的挑戰,也可能有家族內部、人際關係、和個人情感方面的因素。
為什麼這些小企業會被出售,主要的原因有東主的退休,東主的健康原因,東主過於疲憊,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出現了新的挑戰,市場狀況有變,財務上出現困難,或者企業喪失了增長的潛力,等等。
作為小企業家,如果要出售自己的產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呢?梁哲淵表示,首先需要準備一份「保密的商業評估」(CBR, confidential business review)。許多時候,小商業、小企業的東主個人開銷,都算在公司的支出裡,這樣在評估公司業績時需要加以考慮。很多小店都是加盟產業(franchise), 需要準備加盟文件,還要提供供應商的訊息,需要準確描述公司的商業運作的流程,需要考慮社交媒體等對自己的服務型公司的評價數據,還要整修、裝點門面、包裝自己的企業。在企業的商業價值的評估中,還要提供報稅的資料。雖然有些企業從報稅資料上看並不賺錢,但賬面的不賺錢,並不說明這個企業是不賺錢、或者沒有收購價值的。
在商業企業收購和出售過程中,要考慮交接的過程,詳加規劃。有些外國人、外州人,對不賺錢的企業也願意收購,因為他們可能會有移民的考量,也有自己的商業規劃。作為商業經紀人,梁哲淵說,他們會幫助商家進行市場營銷,推廣待出售的企業,會為企業保密,協助談判等,提供各種各樣的全方位的服務。
責任編輯: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