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焦點】美烏稀土協議 普京跟進 中共急了

人氣 1532

【大紀元2025年02月27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紀元焦點》,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

今天焦點:美烏稀土協議回報美投資 俄國跟進 中共急了;城市內捲拉農村下水 國企民企搶占農地 農民無出路 「鄉村振興」破碎。

美烏稀土協議俄國跟進 中共急了

2月24日標誌著俄烏戰爭的三周年,戰爭還在持續。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今年一月份上任後,在一個月內,給俄烏戰爭帶來了重大轉機,我們看到在美國積極的牽手下,俄羅斯的普京和烏克蘭的澤連斯基首次實質性地走向和談。前幾天,川普和澤連斯基之間雖然出現網上發文互懟,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俄烏和談的推進速度。新的消息不斷公布出來。

川普2月24日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可能」於幾天內赴美,兩國「非常接近」就稀土礦物達成協議。

烏克蘭副總理奧爾加‧斯特凡尼希娜(Olga Stefanishyna)週一在X上發帖證實,雙方即將達成協議,她表示,簽署該協議將「展示我們未來幾十年的承諾」。烏克蘭官員認為,該協議將能避免與川普政府關係惡化,是與美國建立長期夥伴關係的一種方式。

川普曾表示,烏克蘭擁有大量未開發的礦產資源,這份稀土協議是美國投資烏克蘭的一種回報。預計美烏兩國即將達成價值數千億美元的稀土協議。

據媒體披露,美烏稀土協議的最終草案已提交給川普政府,該協議的核心是為烏克蘭提供重建基金的框架,規定烏克蘭必須向重建基金貢獻5,000億美元,但沒有要求將這筆錢支付給美國。協議草案要求烏克蘭將從「可開採材料」——包括礦產、石油和天然氣——中獲得的50%收入(減去運營費用)支付給該基金。

有關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等棘手技術的細節則留待以後討論。

同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赴白宮與川普會晤後表示,俄烏雙方要先停火,後和談。在停火期間,俄烏雙方和西方可以就烏克蘭的安全保障進行談判。此後,他們可以簽署和平條約。

川普指出,確保烏克蘭和平的成本和負擔必須由歐洲國家而非美國承擔。馬克龍也表示,歐洲明白「更公平分擔安全負擔」的必要性,如果需要,將在烏克蘭部署英國和法國軍隊來維持和平。

當天,俄羅斯普京表示,最終會需要歐洲加入和平談判,但是在此之前,俄羅斯和美國需要展開多輪雙邊會談,以先建立兩國之間的信任。

而且,普京公開表示,俄羅斯願意和美國合作,在俄羅斯和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部分地區開採稀土礦物。他對與美國達成能源協議持開放態度。

普京還說,同意削減軍費開支的建議,即俄羅斯和美國各削減高達一半的軍費。他提議,如果中共願意,以後也可以加入削減軍備的建議中來。

在美俄高層接觸頻繁、烏克蘭和平談判升溫之際,中共至今未被任何一方邀請參與。同樣在24日當天,中共黨魁習近平與普京通電話,強調中俄互助互利,患難與共的特殊關係。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世民向大紀元表示,中共在俄烏戰爭上,無論是明面上買俄羅斯便宜的石油天然氣,還是暗中給予俄羅斯製造軍工武器的機器和高階半導體芯片,中共扮演的是一個暗中幫助俄羅斯打烏克蘭的負面角色。

旅美資深政論人士唐靖遠認為,習在這個敏感時機和普京通話,體現了他深深的恐慌。他分析說,習近平的恐慌來自多個因素。第一,在俄烏和平停戰談判中,中共被徹底排斥在外。第二,中共希望應當事人的要求參與促進和平方案。而且,中共一直把稀土視為與美國進行科技戰的關鍵牌,但是俄羅斯卻有意和美國合作開發稀土。所以對習近平來說,會非常恐慌。

他認為,美俄之間關係出現的變化,特別是雙方會談順利展開,也是中共按捺不住的原因。在過去一直是中美聯手遏制蘇聯,後來又遏制俄羅斯,近幾年中俄開始聯手挑戰美國權威,借著俄烏停戰談判的機會,又會轉變成美俄聯手圍堵中共。這場三大巨頭參與的大戲,就看誰能夠占據主導。但對俄羅斯來說,和美國走得更近的可能性更大。

獨立評論人蔡慎坤認為,川普提出來的方案普京肯定是能接受的。所以中共必須要站出來,想扮演一個角色,但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攪局的角色,就是想通過俄烏各自提的條件,來進一步分化瓦解美歐同盟。

中共「鄉村振興」爛尾 國企民企搶占農地

我們來看中共治理下的農村狀況。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名發布的本年度中央一號文件,標題為「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這是連續第五年以「鄉村振興」為主題,與「三農」,也就是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文件。評論人士認為中共實際所做的就是折騰,鄉村振興已形同爛尾,現今國企利益集團搶農地,農民已無出路。

這份文件包括六部分內容,涉及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鄉村建設等等。

文件指出,國際環境複雜嚴峻,中國發展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需要加強落實「三農」工作基礎。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形勢比較糟糕,再加上美國川普政府上台後對中共的各種大招不斷出來。2025年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非常高,中央一號文件「三農」政策能否有效落地還難說。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中共這幾年都搞所謂的「鄉村振興」,今年繼續提這個概念,說明過去的措施沒有效果,投入的錢被層層貪腐,打了水漂。在各級政府的操弄下,所謂「鄉村振興」變成胡鬧,實質上形同爛尾。

中共搞鄉村振興出現不少笑話。比如當局2020年宣布全國脫貧,山西省鄉村振興局在第二年花費近900萬元人民幣,採購一套防止返貧監測系統,在網上引發嘲諷。

在「鄉村振興」概念出爐前,習近平曾親自推的「廁所革命」,各地農村一窩蜂地開始大搞「廁所革命」,耗費巨資,後來大多廁所被廢棄。中共新華社2021年批「廁所革命」是「面子工程」。

負責鄉村振興的中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去年5月落馬,他在任期間出現過引起重大爭議的「水稻上山」,以及廣遭負評和民憤的「農管隊」。

有博主表示,曾經風靡一時的水稻上山,當時花了幾千億搞的,現在全部成了廢墟,鄉村振興的幾千億資金,全部貪到了少數人的口袋裡,跟農民一點關係都沒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鼓勵和引導城市人才服務鄉村」等等。但事實說明,這是不切實際的,無視當前經濟嚴重下滑的現實。

多位中國博主反映,在中國經濟下行之下,城市百業蕭條,現在城市捲不動了,開始捲農村了。

也有人返鄉投資電玩城花了二十多萬,一分錢都沒賺到,就宣布倒閉了,倒閉的原因卻在於沒關係可走,營業執照和消防執照也辦不下來。

一名博主說,越來越多的原本在城市裡面創業的人紛紛湧向農村湧向鄉鎮,他們把城市的一套模式搬到城鎮上,出現無序的經營競爭和擠壓,結果導致農村也出現內捲。

也有博主公開披露,農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還有一部分是貧困戶。明明是農村,卻按照管理城市的模式來管理農村,不許農民家裡養家禽豬羊,不許在門口種菜,反倒製造出農民更大的危機,弄得村裡沒人,也沒產業了。他認為,有些人就是喜歡折騰農村,就是因為在農村容易榨取油水,容易升官。

王赫表示,中共過去還提過鄉村自治,現在根本就不提了,就是黨管一切。而這個黨的代表基本都是一些流氓土匪,農村治理走向流氓化。

今年的文件提出繼續要求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日前在開民企座談會時,曾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根據中共官方此前規劃,中國到2030年將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當局並為此投入了大量財政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中國的民間資本,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早就進軍農業。2021年,馬雲旗下媒體公開他考察歐洲農業的行程。2021年9月,網絡上流傳馬雲現身浙江省嘉興平湖,參觀了好幾個農業大棚,疑似在阿里的數字農業基地。

央企也在搶農民地盤。除了中糧集團和央企保利集團這些中國農業領域的重要央企巨頭,去年以來,中鐵十四局等多家央企跨界務農,還有不同性質的大集團進入農村搞規模化種地。

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周娟去年底撰文表示,她這兩年經常聽到種地大戶的擔憂和抱怨。近年農業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很小,但種地大戶真正擔心的是國企央企進村搶地盤。國企央企進入農業種植產業,動輒上萬畝,大戶們在拿地上根本競爭不過國企央企。

她認為,現在進入農業種植的國企央企中一類是涉農企業,一類是完全與農業無關的企業。現在企業搞農業種植經營是很難賺錢的,甚至是虧本的,央企為何熱衷進入呢?她解釋說,一些企業進入農業種植,是為了通過拿國家補貼或轉包賺錢;一些企業則是一邊領國家補貼,一邊賣自己企業的化肥農藥;還有一些企業是因為企業有了大量固定資產,又有正常的經營流水,就能進行融資操作,玩的不是農業而是金融。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紀元焦點】政治經濟內外交困 習拉民企救場?
【紀元焦點】習蛇年大凶?中國各地異象頻現
【紀元焦點】習接班人爭奪戰?陳敏爾舊部紛落馬
【紀元焦點】習放狠話 民企被綁 馬雲掏3800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