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RightsCon 全球數位人權大會「今年移師台灣,從24日起一連4天在台北舉行,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致詞時表示,她期盼與國際合作,共同打造優先保障個人自由、避免濫用的數位環境。
由國際組織Access Now主辦的「2025 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邀請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於24日開幕式致詞。她首先代表台灣政府與人民,誠摯歡迎大家參加大會。「我們深感榮幸能夠舉辦這場聚集思想領袖、政策制定者、技術專家與行動者的盛會,大家都懷抱著共同的信念,致力於數位時代捍衛人權。」
蕭美琴指出,「在人權及政治自由方面,台灣被評比為亞洲最開放、最民主的社會之一。但我們絕不會將此視為理所當然。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曾親身經歷世界上持續最久,長達37年的戒嚴時期,也見證過政治迫害。」
蕭美琴:中共對台威脅規模與強度不斷升級
蕭美琴說,有一些政治前輩,曾因爭取自由而身陷囹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才換來今日台灣的民主,而國家人權博物館正是見證台灣艱辛民主化歷程與人權奮鬥重要里程碑的地方。1996 年台灣即將舉行首次總統直選時,共軍發動了軍事演習,對台灣海峽周邊發射飛彈,企圖威脅台灣剛萌芽的民主。類此威嚇自第一次總統直選以來就一直存在,且規模與強度不斷升級。

她與大家分享,在那個年代,她和許多在美國求學的台灣留學生一樣,對台灣剛誕生的民主充滿熱情,並致力於捍衛台灣民主。大家利用當時仍在發展初期的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組織動員與資訊傳播。這樣的努力引起《彭博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關注,並刊登題為《台灣人以有線網路對抗霸凌》的報導。
「時至今日,我們已進入無線網路的時代,台灣依舊站在民主與科技交會的最前線。我們深知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擁有推動進步、提升透明度與賦權的巨大潛能,但也深刻意識到這些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將考驗我們維護自由與開放社會的韌性與決心。」蕭美琴說。
蕭美琴強調,「作為亞太地區民主的燈塔,台灣致力於推動數位自由、網路普及與負責任的科技應用。開放的網路環境、強大的公民社會與透明的治理機制,使我們能夠制定創新的數位政策,從參與式民主倡議,到利用科技對抗錯假訊息。」
她說,過去幾年來,台灣每年舉辦的「總統盃黑客松」也鼓勵以創新方式解決政策挑戰。「如今,我們已經準備好,透過人工智慧的發展,拓展政府與社會的想像範圍。但是維護數位權利的過程並非沒有阻礙,台灣在數位領域持續面臨威脅,企圖破壞我們的民主及自由的生活方式。」
蕭美琴指出,持續不斷的網路攻擊及假訊息戰,是台灣所面臨最迫切的挑戰之一。這些行動手段企圖削弱台灣的民主機制、動搖社會穩定。隨著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加劇,台灣仍是國家級協同性數位攻擊的主要目標,包括政府機關與關鍵基礎設施遭受網路入侵,到刻意散布的假訊息,企圖影響輿論,製造社會分歧。此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崛起,也帶來新的倫理與安全挑戰。
「這些技術雖然提供龐大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機會,但同時也引發隱私、監控與演算法偏見等問題,尤其是在修正主義及極權主義國家的侵略之下,這些問題更顯得棘手。台灣致力於確保數位發展應符合人權與民主價值觀,並打造一個優先保障個人自由、避免濫用的數位環境。」蕭美琴說。
蕭美琴指出,「我們所面對的另一項挑戰,不僅是全球數位落差,也包括人工智慧的落差。儘管某些科技領域的發展已取得突破,但我們也看到,全球仍有許多社群缺乏足夠的數位工具與保護機制,使其難以在瞬息萬變的資訊與經濟環境中充分參與。因此,我們主張加強國際合作,縮小數位與科技上的差距,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公平地享受數位時代的機會。」
她說,透過主辦「2025 RightsCon全球數位人權大會」,台灣再次重申對數位權利、網路韌性與言論自由的堅定承諾,相信透過開放對話、國際合作與知識共享,是解決當前數位挑戰的關鍵。
她期盼所有與會者積極參與深入討論、交換寶貴意見,攜手尋找創新解決方案,共同強化數位領域的人權保障。她表示,希望大家透過這場會議不僅可以相互交流,也能藉由遊覽台灣,深入感受這片土地,特別是見證台灣人權與民主奮鬥歷程的重要歷史遺跡,讓此趟旅程更添啟發與意義。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