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安清荷蘭報導)近日,荷蘭社會和文化規劃辦公室(SCP)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表明大多數公民認為,政府應該優先考慮國內問題,而不是國際問題。
民生問題日益嚴重
研究結果表明,許多人認為,政府執行的國內外政策嚴重失衡。63%的受訪者都認為,政府應該優先考慮國內問題,尤其是日益嚴重的民生問題,包括住房、教育、交通等各方面;而不是國際問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荷蘭人希望減少國際間合作,70%受訪者仍然支持荷蘭留在歐盟,只有10%的受訪者希望脫歐。
研究結果還揭示了造成民眾得出這樣結論的三個主要原因。一、政府解決住房短缺、庇護以及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等內部問題的力度不夠。
二、許多公民認為,荷蘭比其它國家做得更多,特別是在難民庇護和氣候變化等領域;而國內卻抗議不斷。甚至有的國家將荷蘭比作「國際班上最好的學生」,認為自己「超額付出」,做了冤大頭。
三、一些受訪者認為,國際問題,特別是歐洲政策,正在給荷蘭人日常生活帶來挑戰。例如,歐洲的氮減排計劃被視為對農民的打擊,而住房危機則是由於國際義務而加劇。
政府工作分配要平衡
另一方面,36%的受訪者認為荷蘭在致力於解決民生為題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國際合作。他們認為,從道德層面講,荷蘭仍需在全球舞台上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在二氧化碳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等領域。
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國防對於荷蘭人來講並不是一個優先事項,許多人甚至主張削減軍費預算。然而,自俄烏戰爭開始以來,越來越多的人(69%的受訪者)認為,荷蘭應該加強國際間國防合作,並為歐洲國防和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
荷蘭人對於國際關係的看法是,首先,人們希望政府在關註解決國際問題時,不能忽略國內民生問題,並且能夠平衡好兩者的關係,不能由於國際問題而影響國內社會問題。
其次,公眾希望各國能夠公平地分擔國際責任和義務。許多人認為荷蘭比其它歐洲國家做得更多,支出也更多。
最後,人們希望看到國際合作給本國帶來的切實利益。這包括經濟增長、安全保障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移民或流行病等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
針對這項調查結果,政府計劃採取一些措施,來提高公眾對國際危機的準備程度以及適應力。社會和文化規劃辦公室項目負責人登瑞德(Josje den Ridder)表示,自2022年以來,人們對國際安全的關注度有所提高,「這使得人們比五年前更有可能支持政府的這些努力」。然而,公眾的支持還取決於他們如何看待荷蘭與其它歐洲國家相比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他們覺得荷蘭做得比其它國家多,他們支持國際合作或分擔風險的意願可能會降低。所以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政府未來需要仔細考量的事情。
責任編輯: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