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任德國總理 梅爾茨:團結歐洲減少依賴美

人氣 885

【大紀元2025年0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德國保守派聯盟贏得週日(2月23日)的聯邦議會大選,聯盟黨(又稱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領袖梅爾茲(Friedrich Merz)即將成為德國新總理。他承諾將努力團結歐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現年69歲的梅爾茲正面臨複雜且漫長的聯合政府談判。此次選舉中,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躍居第二大黨。

主流政黨明確表示,不會與AfD合作,儘管該黨獲得了美國知名人士的支持,包括科技億萬富翁、川普的盟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梅爾茲上台後,他必須應對德國當前的經濟困境,修補因移民問題而導致的社會分裂,並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努力團結歐洲各國,尋求與美國對話和合作的可能性,以遏制俄羅斯與中共的威脅。

「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促成歐洲的團結。這是可能實現的。」他在與其他領導人舉行的圓桌會議上說。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樂見德國大選結果。川普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寫道:「與美國一樣,德國人民厭倦了多年來毫無常識的議程,尤其是在能源和移民問題上。這對德國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日子。」

川普說:「祝賀所有人,更多的勝利還在後頭!!!」

儘管如此,梅爾茲還是對美國進行了猛烈抨擊,稱華府在德國競選期間發表的言論「極為失禮」。

他說,川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對歐洲的命運漠不關心」,並強調自己的「絕對優先事項」是加強歐洲,逐步結束數十年來對美國的依賴。

他甚至質疑,未來的北約(NATO)是否還會維持「北約的當前形態」。

這場選舉因一系列暴力事件而蒙上陰影,部分嫌疑人有移民背景。保守派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以28.5%的得票率領先,緊隨其後的是AfD,獲得20.5%的選票,這大約是上屆得票率的兩倍。

AfD聯合領導人愛麗絲·韋德爾(Alice Weidel)對支持者說:「我們依然願意與其它政黨協商,共同組建政府。」

「我們從未如此強大。我們是第二大力量」,愛麗絲·韋德爾說,「下一次,我們將成為第一。」

然而,梅爾茲要組建政府並不容易,因為他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雖成為最大黨,但僅獲得戰後第二低的選舉成績,導致他在談判桌上缺乏優勢。

梅爾茲至少需要一兩個聯盟夥伴,才有能力組建政府。與此同時,較小黨派的命運也不明朗。

如果再次組建三黨聯盟,可能使德國的領導力受限,難以做出明確決策。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分析,若組建三黨聯合政府,可能導致政策混亂與停滯。

「若新政府未帶來重大變革,外國投資也將受到阻礙,從而削弱德國的經濟前景。」他說。

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的社會民主黨(SPD)跌至二戰以來的最差成績,得票率為16.5%,朔爾茨承認這是一個「痛苦」的結果。

得到年輕選民支持的左翼黨(Die Linke),得票率為8.7%。

親市場的自由民主黨(FDP)和理性與正義黨(BSW)則徘徊在進入議會的5%門檻附近。

根據出口民調,本次大選的投票率約為83%,是自1990年德國統一以來的最高值。男性選民更傾向於右派,而女性選民則更支持左派政黨。

梅爾茲是一名經濟自由主義者,他帶領保守派聯盟在政策上轉向右翼,並被視為與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看法對立。

在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上,他表示願意有條件地提供「金牛座」(Taurus)遠程導彈給烏克蘭,這是前總理朔爾茲拒絕的舉措。他同時認為,歐洲應該牢牢根植於北約。

梅爾茲領導的保守派勝選,象徵著德國政治向右轉。然而,聯合政府談判可能拖延數月,影響德國的改革乃至整個歐洲的未來。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晚間新聞】美大批留學生簽證遭吊銷
【全球新聞】反川示威影片爆火 馬斯克嗆操控人
【環球直擊】川普:中國市場正在崩潰
韓國總統選舉6月3日登場 有哪些熱門人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