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談養生】大S流感病逝 中醫談治療對策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人氣 31

【大紀元2025年02月19日訊】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主要分為A型、B型、C型和D型,其中A型和B型流感病毒最常引起季節性流行。

年僅48歲的女藝人大S(徐熙媛)過年期間,因流感重症病逝日本,讓人不勝唏噓。本文以中醫觀點,嘗試提供流感難癒者另一線治療希望。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主要分為A型、B型、C型和D型,其中A型和B型流感病毒最常引起季節性流行。

流感常見症狀

流感症狀通常比普通感冒更嚴重、發病較快。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通常超過38°C)、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尤其是背部、手臂和腿部,以及持續性乾咳、疲倦無力,還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噁心、嘔吐及腹瀉(部分感染者)等。

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如咳嗽或打噴嚏時釋放的病毒顆粒。此外,接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後再觸摸眼、口、鼻也可能導致感染。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人、孕婦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其他預防措施包含經常洗手、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流感治療方法

流感通常1~2週才能完全恢復。醫師可能開立抗病毒藥物,如克流感(Tamiflu)或瑞樂沙(Relenza),以縮短病程並預防嚴重併發症。

流感死亡率因地區和季節而異。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臺灣每年約4,500人死於流感,相當於每十萬人就有20人。2023~2024年流感季,臺灣累計報告586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99例死亡。

流感死亡率在高風險人群中更高,特別是65歲以上老人。因此,接種流感疫苗和採取預防措施對於減少流感相關的死亡率非常重要。

中醫風溫理論

中醫治療流感效果顯著,因流感引起的諸多免疫反應,中醫都有不錯的對策。

流感的中醫治療是根據風溫理論來進行。風溫是指由風熱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多發生於春冬季節,起病較急,其發於冬季的又稱冬溫。依好發季節及臨床表現,與西醫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頗為相似。臨床上,可參考風溫辨證治療。

風溫的治療,到了清代名醫葉天士時期達到理論與臨床高峰,在《溫熱經緯·葉香岩三時伏氣外感篇》,主要症狀有發熱、頭痛、咳嗽、口渴、脈浮數等。初起邪在肺衛,治宜辛涼透表以驅邪外出,方用桑菊飲、銀翹散。若咳嗽而喘,煩渴汗出,治宜麻杏甘石湯開肺平喘。敗血症急救,還可配合清營湯、至寶丹、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等。

對於高燒不退,或老痰黏稠不化,可用蒲公英、魚腥草各1~2兩煮水喝,直接清熱解毒,通常兩、三天內就會退燒,流感高燒是一種免疫反應,可供一直吃退燒藥、打抗生素卻無法退燒者的另一線希望。◇

責任編輯:黃郁婷

相關新聞
【鄧醫談養生】天涼乾咳或帶痰 保養聖品杏蘇散
大陸爆發甲流和禽流感疫情 滬禁活禽交易三年
冬季防範家禽流行性感冒 禽場落實防鳥網及自主防疫衛生
情緒竟能影響內臟 中西醫妙招調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