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8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
今日焦點:停火在即還是博弈升級?美俄會談開始;美國繞歐與俄談判 歐洲各國緊急應對;馬雲現身北京 習近平召見民企大咖釋放哪些信號?
停火在即還是博弈升級?美俄會談開始
2月18日,俄羅斯與美國官員在沙特阿拉伯會晤。
克里姆林宮稱,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與外交政策顧問、曾經擔任駐華盛頓大使的尤里‧烏沙科夫,已經在2月17日(週一)飛往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德(Riyadh),他們18日與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等官員會晤。
雙方會談的重點主要是:全面恢復美俄關係,俄烏戰爭停火的可能性,及安排美俄總統會晤等。
在和美國官員會談前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表示,俄國不會向烏克蘭割讓領土。而現在烏克蘭約有20%的領土被俄羅斯軍隊控制。
他說,「蘇聯成立期間,蘇聯領導層曾對現在的烏克蘭做出了領土讓步。」
拉夫羅夫還猛烈抨擊烏克蘭試圖與美國達成礦產協議的行為。他說:「我們應該如何讓步?向俄羅斯人民還是向稀土金屬讓步?」
此前,有報導稱,普京準備與川普進行談判,但拒絕在領土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並堅持要求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
了解克里姆林宮想法的知情者告訴路透社,普京會認真考慮,並努力達成停戰協議。
在上週五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澤連斯基表示,普京在邊境聚集軍隊,很有可能會對北約開戰。
不過,俄羅斯否認,他們說,俄國沒有這類計劃。普京表示,他的「特別軍事行動」是為了保護在烏克蘭境內的俄國人,同時應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後,給俄羅斯帶來的威脅。
在被問到普京與川普是否會在本月晚些時候,在沙特阿拉伯舉行面對面會談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沒有回應。
2月12日,川普和普京通話,雙方達成共識,同意就和平協議展開談判。之後,川普又與澤連斯基通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普京和澤連斯基都希望實現和平。
川普對普京的態度較為友好,引發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歐洲的警覺,他們呼籲美俄在商談停戰協議時不能繞過烏克蘭。對此,川普總統也明確表示,在任何關於結束俄烏戰爭的和平談判中,烏克蘭都將擁有一席之地。
不過,此次美國和俄國官員的會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不參加,他在上週五明確表示,沒有和俄羅斯或美國官員會晤的計劃。
在美俄會談前夕,澤連斯基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發布視頻,表示他和夫人已經乘機抵達阿聯酋。他稱,此次訪問的核心議題包括烏克蘭戰俘的遣返、吸引投資及深化經濟合作等。
澤連斯基對普京充滿警惕,他在接受美國NBC電視台採訪時擔心,如果川普總統減少對北約的支持,北約的力量就會減弱,到時俄羅斯「將對北約宣戰」。
但澤連斯基同時承認,川普總統確實有能力推動普京達成停火協議。
在採訪中,澤連斯基反覆強調,普京「並不想要和平」。他再三表示,「不要相信他」,「不要相信普京。」
美國繞歐與俄談判 歐洲各國緊急應對
另外,美俄官員會晤談論停火協議的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17日在巴黎主持歐洲領導人峰會時,緊急商議烏克蘭危機及歐洲安全問題。
歐洲多國政府首腦、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北約祕書長都參與了這場會議,但他們在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上存在分歧。
路透社稱,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在16日表示,他準備派遣英國軍隊作為戰後維和部隊的一部分前往烏克蘭。但在17日晚間,他又稱,美國必須做出安全承諾,歐洲國家才能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他認為,現在決定派遣多少英國軍隊還為時過早。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表示,沒有烏克蘭的同意,俄烏兩國不可能達成和平協議。他稱,在沒有和平協議的情況下談論德國在烏克蘭進行維和行動是「非常不合適」的。
消息人士透露,意大利總理喬治婭‧梅洛尼也表示,她反對維和計劃。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則是願意討論軍隊部署問題,並表示歐洲必須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她認為:「俄羅斯對整個歐洲造成了威脅。」
不可否認的是,川普繞過歐盟和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會談的行為,讓歐洲各國很是警覺,他們意識到自己必須採取更多行動來確保烏克蘭和自身的安全。
除派遣維和部隊外,歐洲領導人還在緊急會議上商談了,增加國防開支,以增強歐洲的國防能力。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認為,目前超出預算的國防開支,不應該被計算在財政赤字中。
英國首相凱爾‧斯塔默說,「今天的歐洲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應對國防挑戰的第一步。很明顯,美國不會離開北約,但我們歐洲人必須做得更多。」他說,「分攤預算也不是第一次了,但現在情況迫在眉睫,歐洲人必須加大力度,無論是在支出方面,還是在為烏克蘭提供幫助方面。」
波蘭總理唐納‧圖斯克表示,「歐洲的夥伴們終於意識到,歐洲現在需要更強大的自衛能力。」他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國防開支不應被視為過度開支。」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表示,「所有歐洲國家都必須在烏克蘭問題上加大力度,同時增加國內國防開支,因為俄羅斯正在威脅整個歐洲。」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表示,「和平談判必須讓歐盟和烏克蘭參與,加強多邊秩序和國際法,同時也加強歐洲的國防力量。」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我們重申烏克蘭應通過實力實現和平。應該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歐洲應向烏克蘭提供全部的軍事援助。同時,我們需要加強歐洲的國防。」
你們怎麼想呢?關於俄烏停火協議能否順利簽訂,歐洲各國應該如何幫助烏克蘭,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
下面我們將目光轉向中國。
馬雲現身北京 習近平召見民企大咖釋放哪些信號?
2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見科技界的一些著名人物,比如創立阿里巴巴的馬雲等,鼓勵民企「展現自己的才華」。由於習近平這個舉動極為罕見,引發海內外關注。
17日上午,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這是習近平在2018年之後,首次舉辦類似會議。
在會議上,習近平再三強調三個不變,即支持民營經濟的方針沒有變、經濟制度根基沒有變、「兩個毫不動搖」方向沒有變。並用加強語氣稱,「不能變,也不會變」。
台灣聯合新聞稱,雖然習近平再三強調不會變,但實際上,這些話的背後有三個大變:一是國際環境大變,目前比第一次中美貿易戰時的形勢更為複雜。二是大陸經濟大變,當年民營企業貢獻百分之五十的稅收、百分之六十的GDP、百分之七十的創新、百分之八十的就業、百分之九十的企業數量,現在經濟受挫,政府財困,民企成了「遠洋捕撈」、「近海作業」的搜刮對象,不少民企選擇躺平。三是大陸經濟政策和發展方向大變和急變,過去半年間經濟政策數次變化,就在座談籌備期間又有了新要求、新方向。
央視片段顯示,民營企業家包括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小米創始人雷軍、寧德時代曾毓群、新希望集團劉永好等與會並在前排就坐。
有分析稱,民企老闆們誰去誰沒去,座次是怎麼安排的,都有一定的用意,折射的是新變、新方向、新要求。比如:華為的任正非坐C位是主賓,王傳福是次賓,其他人是隨從;馬雲和馬化騰是貴賓,可坐第一排但實業優先,網路輔助,所以他們的座位次於任正非;人工智能是新貴,在第一排占了三個坐位,分別是DeepSeek梁文鋒、宇樹科技王興興、科大訊飛劉慶峰。整個座次突出的基調,是重視人工智能、新能源車和互聯網。顯示北京當局將用「科技突圍」,即使沒有美中貿易大戰,也會有科技大戰。
習近平上台以後,很少舉辦類似會議。上一次還是在2018年年底,當時習近平在民企座談會上承諾支持「民營企業」。但在2020年年底,北京當局先拿馬雲開刀,之後對民營企業展開大規模的打壓行動。繼阿里巴巴之後,騰訊、滴滴、百度等幾乎所有知名的科技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調查和處罰。
近年來,民營企業破產、爆雷、倒閉等報導層出不窮。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又一次舉行民企會議。對此,路透社認為,此次精心策劃的會議顯示,北京當局轉變了對大陸科技巨頭的打壓政策。反映的是,當局對大陸經濟放緩和美國限制北京技術發展的擔憂。
香港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表示:「這默認了北京政府需要私營企業來與美國進行科技競爭。」他說,「如果北京政府想與美國競爭,就別無選擇,只能支持他們。」
旅美政經觀察人士秦鵬認為,為與美國對抗,北京當局很可能為這些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資金,但不見得是好事。因為中國共產黨是要利用這些民營企業,達到在全球竊取信息,在全球爭霸的目標,還要利用他們加強對中國國內人民的控制。這使民營企業面臨高度的風險,未來很可能也會遭到美國等國家的制裁。
在整場會議中,馬雲最受外界關注。有分析人士稱,馬雲的出席可能是為了增強企業與民眾的信心。
2020年10月,馬雲在上海峰會上公開批評中共金融和監管體系。之後,北京當局派出工作組對馬雲的產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在螞蟻集團上市的最後一刻,被北京當局叫停。隨後,阿里巴巴被處以182億人民幣的天價罰款。
與此同時,馬雲一度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引發他已被滅口或被關進監獄等猜測。在各種猜疑聲中,馬雲現身。之後幾年,馬雲雖偶有露面,卻十分低調,阿里巴巴的規模更是縮小數倍。
但在近日,馬雲動作頻頻,上週現身杭州阿里總部和旗下位於長沙的盒馬鮮生門市,年前公開致詞,並談論人工智能(AI)。
此外,阿里巴巴於近期傳出不少與AI有關的消息,包括將與美國蘋果公司合作為中國版iPhone提供AI功能、聲稱自家研發的AI新模型,比新創AI企業DeepSeek的模型還要好等。
路透社稍早報導說,這次座談會的召開凸顯大陸民企正面對多重挑戰,包括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以及大陸經濟疲弱等。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