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8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
今天焦點:川普(特朗普)旋風來得太猛,讓歐盟和習近平都急眼了。歐洲國家在憤怒之餘,不得不接受了川普的要求,在做出改變。不過,有一個消息,讓人大跌眼鏡!
習近平接見民營企業家,透露出很多重要信息。特斯拉被中南海綁架了,習近平想用它來和美國談談。
這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也是現在全球最火熱的兩個話題。我們先談中國話題。
習接見民營企業家 板著臉來求幫忙?
北京時間的週一(2月17日)上午,中共黨魁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召集了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共總理李強、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政協主席王滬寧主持。
這個消息,讓全球矚目,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馬雲露面了,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中國企業家,他的出現讓外界猜測,這是終於平安落地了?還是滿血復活?
第二,這個會議召開的世間很微妙。一週多前,美國對中共實施了關稅制裁,而習近平苦苦等川普打電話卻落空了,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加劇,人工智能被推上競爭最前線。一度引發歐美股市震盪、導致一萬億美元蒸發的中國大模型公司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也出席了這次座談會。
所以,這次會議並不像習近平說的那樣,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主動給民營企業送溫暖來了。實在是形勢所迫,他不得已而為之。外媒也普遍敏感地發現了這一點。比如,《華爾街日報》就自問自答:「(習近平)為何改變態度?」
因為,「北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私營部門。對於一個正在應對青年失業、房地產產業停滯、地方政府債務和通貨緊縮等長期問題的國家來說,大型科技公司或許是最可靠的成長引擎。」
「同樣重要的是,技術是地緣政治的核心。北京與美國政府之間發生了衝突,美國政府愈發積極地試圖切斷中國與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聯繫。習近平當局向投資這些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的企業提供了支持。」
不過,最後這句話,我不同意。雖然,中共央視也一本正經的把DeepSeek發展等的功勞歸於習近平,說是因為早在20多年前,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提出「數位浙江戰略」並做出一系列超前部署,才導致杭州出現了這些科技企業。
但是,我們稍微查一下就知道,宇樹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靠美國波士頓動力機器狗的開源軟件才發展起來的,這方面性價比很高,但因為跟波士頓動力相比太像,所以央視春晚才讓宇樹科技的一個不成熟的人形機器人上去跳舞、丟手帕。而這個機器人,實際上也是模仿特斯拉的機器人。
而DeepSeek,則成立於2023年,因為跟蹤學習美國的OpenAI,才一戰成名。這也和20年前的習近平沒有什麼關係。那時候,習近平知道什麼人工智能?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篡改歷史和搶別人功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傳統。比如,絕大部分人只知道,1958年中共建造了第一艘萬噸輪,還沉到了大海裡。但實際上,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在1920年6月,就已經成功的為美國製造了4艘萬噸輪,而且還是當時的江南造船所做的全新設計。
不過,中共央視這樣宣傳,也暴露出習近平的真實想法,他迫切希望中共科技快速追趕上美國,好實現他全球爭霸的野心,為世界指明方向。最近這段時間,川普政府推出了把美國打造成人工智能之都的宏偉計劃,馬斯克的DOGE能扛能打,這一切都讓習近平內心焦慮,他更害怕美國對中國進行技封鎖,所以,照貓畫虎,會見了一批高科技企業家,希望他們為自己所用。
那麼,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還能再次瘋狂發展嗎?《華爾街日報》認為可能不是。因為「維護社會穩定和對經濟的嚴格控制,是執政的共產黨的標誌性目標,這一目標不太可能很快改變。」
有網友也在X上嘲諷說:「不久的將來,新一輪疫情襲來時……街面上會有數不清的宇樹機器人承擔起……焊鐵皮、捅嗓子、堵路口、守小區、押人去方艙、抓捕白紙女孩、監視異見領袖、毆打上訪群眾的複雜任務……」
此外,我們從參加這次座談會的人員和座次等,也能獲得更多信息:習近平對於中國式科技發展,有自己的獨特佈局。他最關心的是:科技自立+新能源+高端製造+機器人+農業安全。
從參加座談會的企業,包括四大領域:
科技領域:華為、⼩⽶、宇樹科技(AI、芯⽚、智能硬件、機器⼈)。
新能源領域:⽐亞迪、寧德時代、正泰(電動⻋、儲能、光伏)。
製造業升級:美的(智能家電)、宇樹(智能機器⼈)。
糧⻝與⺠⽣:新希望、⻜鶴(農業、⻝品安全)。
但是,最受矚目的馬雲所在的阿里巴巴比較微妙,被很多人列為互聯網,有評論說馬雲沒有被安排講話,是因為中共現在不支持平台公司。但實際上,阿里的科技也獨樹一幟,阿里雲全球排名第四,人工智能大模型QWen最新測試出色,還被蘋果公司選作融入中國版iPhone,阿里自己研發的芯片也有一定實力。
所以,我認為,馬雲不被允許講話的根本原因,還是習近平依然對他另眼看待。而他惹怒習近平的兩次所謂錯誤,一次2017年沒有跟中南海打招呼,自己去紐約和川普會面,承諾給美國創造一百萬就業,另一次,則是2020年在上海的金融峰會上宣稱中國沒有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中國基本上沒有金融系統,而習近平十八大以來就不斷強調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還自己任命自己當了一個小組長。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中國企業家還是蠻可憐的,黨不需要的時候,被當作尿壺踢來踢去,需要的時候就拉過來用一下。而在美國,企業家可以像川普那樣競選總統,也可以像馬斯克那樣到各大部委去查帳,或者扛著娃和外國元首談笑風生。在中國,有一個民營企業家做得到嗎?
而且,中共新華社通稿,也充滿對企業家的歧視,明明是中共在經濟和科技方面有求於民營企業家,但看起來卻是黨賞賜給大家機會「在聽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為什麼不是企業家暢所欲言,批評中共當局不作為、胡作非為,中共老老實實拿小本本記錄呢?通稿還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公有製經濟是「鞏固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則是「鼓勵、支持、引導」,兩者的親疏遠近、地位高下,清晰可見。
而且,僅僅因為沒有參加習近平座談會,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股市暴跌了24億美元。雖然我也不喜歡百度,但是中共機制,一個企業要靠哪個領導重視才能發展,是多變態啊!有什麼資格談市場經濟呢?美國有幾家高科技企業,是因為總統關注、題詞、接見,才發展起來的?!
所以,我對這種座談會的前景,很不看好。中國經濟和高科技不可能發展起來。
其實,這些人精一般的企業家,何嘗不是心知肚明?那些外資企業,也早看透了中共的把戲,2024年,外資淨流出1684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但即使這樣,中共依然一方面鼓吹要大力吸引外資,另一方面,還想把外資企業當人質。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消息,中南海準備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牌照,作為和川普政府談判的一個砝碼,而之前,中共當局承諾在今年第一季度給特斯拉頒發自動駕駛許可證。
之前,中共已經在調查谷歌等企業。這樣非市場化做法,怎麼能讓企業放心?因此,我預計2025年,外商投資依然會暴跌,中國民營企業也會繼續大量外逃。
歐盟沮喪中尋求突破 川普要求提供援烏克蘭兵力
我們再來看歐洲,川普最近對歐洲的一連串動作,也讓一向高傲的歐洲非常沮喪,特別是川普宣布沙特會談烏克蘭問題不會讓歐盟參加,以及萬斯副總統嚴厲批評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俄羅斯或中國,而是來自內部——即對其根本價值觀的背離,包括封殺言論自由、過度管制,會導致歐洲不再民主,也會讓歐洲在下一次工業革命中失利。
還有,美國要把部分軍力撤出歐洲的消息,也讓北約成員國身神不寧。
不過,總體而言,雖然很生氣,歐洲人還是沮喪地承認川普團隊的說法有道理,至少在烏克蘭和國防問題上是如此。
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爾柳斯‧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說,「每個人都明白現在是歐洲時刻。唯一的問題是,這種震動是否足以讓病人醒來。」他說,「我擔心震動可能會殺死病人。」
和一些人說擔心的美國會拋棄烏克蘭不同,川普對結束俄烏戰爭,實際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他希望歐洲各國為提高烏克蘭的防禦提供幫助,早在2月10日,路透社就獨家透露消息,川普希望歐洲各國購買美國武器提供給烏克蘭,週一彭博社也再次證實了該消息。
另一方面,美國給歐盟各國提交了一份問卷,要求歐洲國家明確表示願意向烏克蘭提供哪些安全保障,以及如果其部署的軍隊遭到俄羅斯攻擊,應該如何應對。
美國也想知道,歐洲盟友在多大程度上願意在和平解決方案中派遣軍隊,他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美國提供哪些支持,以及他們現在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加強基輔的談判地位。
週末,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的表態,一度讓很多支持烏克蘭的朋友很激動。週一,他表示,英國準備「在必要時派遣地面部隊」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做出貢獻。不過,和一些人認為英國是要派兵幫助烏克蘭作戰不同,他實際上是指在烏克蘭於俄羅斯達成協議之後,提供一部分的維和部隊。不知道,這是否和美國的問卷有關。
週一,烏克蘭《基輔獨立報》轉述了《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稱美國的調查問卷有結果了,歐洲可能最多部署3萬名士兵來監督烏克蘭停火。
這個消息讓很多人大失所望,說3萬人可能不夠抵擋俄羅斯軍隊一個小時的。
不過,這可能就是歐洲殘酷的現實:冷戰後,歐洲軍力廢弛已久,大多數國家也失去了作戰意志,所以,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歐盟領導人一直高喊「全力支持烏克蘭」「捍衛民主自由」,但在實質的軍事和金錢援助方面,卻缺乏足夠行動,同時還長時間購買俄羅斯的能源,為俄羅斯戰爭提供大筆金錢。比如,儘管削減了從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進口,歐盟卻瘋狂增加了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僅2024年就支付了240億歐元。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世界各國捐的援助統計圖,歐洲承諾了上千億美元,但截至2024年底,實際到位的不到一半,大部分資金和武器都是美國提供的。
根據路透社的最新消息,週一,歐洲領導人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召集下,召開了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巴黎會議。但是,對維和計劃存在嚴重分歧,討論增加國防開支,但有些國家依然不願意採取足夠行動。比如,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沒有烏克蘭的同意就不可能達成和平協議,但同時表示,在沒有任何和平協議的情況下談論德國在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極不合適」。相反,他表示,歐洲國家將國內生產毛額2%以上的資金用於國防,不應受到歐盟預算規則的阻礙。
本週二,川普與普京將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會晤。但是之前,俄羅斯排除了割讓領土的可能性,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拒絕了沒有他參加的美俄會談。所以,我預計,會談短期恐怕不會有實質性結果。雖然川普的軟硬兼施讓俄烏雙方、以及歐洲都有所震動,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不會很快解決。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請大家訂閱我的乾淨世界頻道。我們下期節目見。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