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口減少 婚禮越來越少 中共陷困境

人氣 2118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紀元2025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埃里克·黃(Eric Huang)沒有按照傳統從上海回老家過年,他擔心父母可能會催婚,從而導致談話不愉快。

「我們經常在電話裡談論(結婚),所以如果我回去,我知道會發生什麼。」32歲的黃先生對《金融時報》說。他表示,父親對自己沒結婚感到不滿。

「他也會談論孩子……不僅僅是結婚。」他補充道。

當今中國想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2024年,中國結婚率暴跌20%,創歷史新低,原因是年輕人抵制中共政府敦促他們安定下來多生孩子的要求。

中共民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中國結婚率從2023年的770萬下降到去年的610萬。這一數字還不到2013年登記數量的一半,是自1986年開始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數據還顯示,2024年有260萬對夫婦申請離婚,比上一年增加1.1%。

中共幾十年來一直嚴格限制生育,包括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適婚年齡的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出生率也下降。

適婚年齡的人對婚姻和孩子不感興趣

隨著中國面臨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問題,中國經濟面臨威脅,中共政府開始希望人們生育更多的孩子。但卻遭到年輕人的反感,因為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房地產危機未解,年輕人面臨著嚴峻就業市場和高生活成本,以及教育體制和兒童保育成本飛漲的現狀,適婚年齡的人對婚姻和孩子不感興趣。

《金融時報》報導,28歲的鄭女士是浙江沿海小鎮的小學老師,她要求只透露姓氏。她說,「競爭激烈且嚴苛」的教育體系,讓她打消生孩子的想法。

「整個教育環境令人精疲力竭……如果你在這種環境下有了孩子,除了吃苦,你還能給他們什麼?」她說。

鄭女士表示,她已經屏蔽了大多數在微信上發布孩子照片的朋友。「我對現在的生活方式很滿意。」她說,「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未婚朋友可以一起出去玩。」

吳先生現年32歲,是北京的一名編輯,他也要求只透露姓氏。他對《金融時報》說,他對結婚持開放態度,但「強烈反對」生孩子。他的反對不僅源於在北京生孩子的高成本,還源於「對社會的不滿」。

他表示,「我們這一代人(其中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傾向於注重個性化。」

「不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

數據也凸顯近幾代人對婚姻的態度發生巨變。2000年,估計0.19%的50歲以上中國女性未婚;到2020年,這一數字上升到0.44%。在同一時期,25至29歲未婚女性比例從8.7%上升到33.2%。

在去年結婚率暴跌數據發布後,社交媒體上也有很多討論。「不是人們不想結婚,而是他們結不起婚!」一名常州網民在微博上表示。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不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同時,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享受單身生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微博上另一位評論者說。

「結婚率暴跌反映了社會因素的融合:年輕人口減少、應屆畢業生經濟前景黯淡、對婚姻態度的改變,以及男女性別分化加劇。」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卡爾·明茨納(Carl Minzner)對英國《衛報》表示。

《金融時報》報導,對於在上海與朋友一起過年的黃先生來說,新年期間尤其痛苦。他的父親認為婚姻是一種責任,「就像所有傳統家庭一樣」。

「我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我不想聽他們的話。」他說,「我不想改變他們的想法。所以我只能逃避。」◇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金價逼近3000美元 中國黃金買家望而卻步?
【唐青看時事】危險之年 中共軍委緊張
小米SU7爆燃事件後 安徽高速提示:關閉智駕
CBA教練劉維偉被爆出軌 帶小三出席球隊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