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綜合報導)衞生防護中心日前公布一宗懷疑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涉及瑪嘉烈醫院腫瘤科3名醫生,其中1人上周五死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12日)早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暫時按群組爆發方向調查,不排除其它可能性。他提到3名醫生曾共用辦公室的洗手間,可能是傳播途徑。
袁國勇今早說:「6日之內,有3名醫生在同一個工作地點,瑪嘉烈醫院腫瘤科,同時有腹瀉這個情況,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群組個案」。
對於其中兩名醫生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陰性,袁國勇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曾服用抗生素。
他指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的傳播途徑普遍是食物或水受污染,亦有機會透過芽菜等植物或未經消毒的奶品傳播。「如果有個病人在某處吃了東西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後,當他回到工作崗位,因為病菌可以經糞便、再經口腔進行我們的腸道,如果環境被污染,其他人碰到環境,亦都可以碰到病菌」。
他續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只需很少病菌便可以感染,因為其對酸性有一定的抵抗,「10粒到100粒已經足夠感染」,如果有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會更容易受感染。
袁國勇提到,3名醫生在辦公室共用洗手間可能是傳播途徑。他與衛生防護中心已到場取得環境樣本。不過由於到場時現場已做過消毒,找到傳播途徑的可能性亦減低。
他強調,今次事件不排除其它可能性,例如化學藥物、自體免疫病等引致,「暫時3個(人)只有1個驗到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不是真的一定是這個引起爆發呢,我們不是很清楚,所以要繼續驗下去」。
他又強調,因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不是經空氣傳播,醫生檢查病人前會做好手衛生,相信病人受感染機會低。@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