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一帶一路」倡議陷死局

人氣 1851

【大紀元2025年02月12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信宇編譯)中共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簡稱BRI)最初被設想為中共黨魁習近平影響全球的旗艦項目,然而由於項目延期、取消以及未完成項目數量不斷增加等因素,這個倡議正在全球範圍內逐漸失去動力。

2024年底,巴西成為繼印度和意大利之後,最新一個拒絕接受「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經濟體,與習近平的這個全球基礎設施項目保持距離。雖然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沒有切斷與北京的關係,但他最終決定,巴西最好只是保持雙邊接觸,而不是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他的決定反映出各國對該倡議所宣稱的長期利益越來越持懷疑態度。

「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大張旗鼓地啟動,最終吸引了150個國家加入。然而,由於承諾未能兌現、發生眾多金融糾葛、被指是中共的債務陷阱外交,以及中共不斷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一直以來引發了更廣泛的反彈。因此,多個國家正在重新評估本國的參與程度。印度和巴西是中共倡導的國際組織「金磚國家」(BRICS,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等國構成)的重要成員。隨著這兩個國家選擇退出,「一帶一路」項目的全球公信力正在削弱,這對中共通過基礎設施外交重塑全球貿易的野心造成了又一次沉重打擊。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遠遠算不上是全球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它的特點就是拖延、低效和失敗。眾所周知,中巴經濟走廊(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簡稱CPEC)原本是「一帶一路」倡議王冠上的明珠,然而由於規劃不善、腐敗叢生和叛亂分子襲擊等,巴基斯坦重要港口瓜達爾港(Gwadar Port)一直無法正常運轉,這就是存在問題的例證。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境內的卡拉奇-拉合爾(Karachi–Lahore)高速公路和從卡拉奇到白沙瓦(Peshawar)的「主幹線1號」(ML-1)鐵路現代化改造等關鍵基礎設施項目仍未完工或停滯不前,因為中共政府拒絕在巴基斯坦不承擔不可持續債務的情況下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由於欠中國高達690億美元債務,巴基斯坦現在面臨著日益惡化的貿易不平衡、金融不穩定和安全風險等問題,而不是「一帶一路」倡議最初承諾的經濟繁榮。

不僅中巴經濟走廊,其它「一帶一路」項目幾乎也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參與國的情況往往比以前更糟。東南亞印尼的高速鐵路工程仍未完工,東非肯尼亞的(被譏諷為)「不知通往何處的鐵路」(railway to nowhere,註:這條鐵軌建設在該國中部小鎮中斷,既無法與東非其它內陸國家連接起來,貨運列車在返回首都蒙巴薩時也基本是空車,潛在收入損失巨大)已成為該國的財政負擔。中共在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巴基斯坦瓜達爾港(Gwadar)和孟加拉國帕伊拉港(Payra)等港口的投資,無一例外地將北京的戰略利益置於當地經濟增長之上。

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就是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儘管有人警告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項目的經濟可行性有限,然而斯里蘭卡還是接受了中共超過10億美元的貸款用以資助該項目。當港口無法產生收入償還貸款時,斯里蘭卡政府被迫於2017年將港口租給一家中共國有企業,租期為99年,實際上放棄了對這一重要海上資產的控制權。

東南亞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未能兌現承諾,中共承諾的五百多億美元基礎設施項目仍未交付。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雖然中國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基礎設施融資國,但其項目僅完成了35%,而日本及其牽頭的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所融資的項目則分別完成了64%和53%。

老撾也曾經被中共的發展承諾所吸引,向中共借貸巨額債務,為價值60億美元的磨丁-萬象鐵路(Boten–Vientiane railway,中寮鐵路)建設項目提供資金。然而,老撾卻面臨著嚴重的金融危機,導致中共在2020年掠奪了老撾國家電網90%的利潤,並實際控制了老撾的國家電網。

對許多陷入「一帶一路」倡議陷阱的國家來說,這些基礎設施貸款是中共政府長期利用金融槓桿的工具,使它們在經濟上依賴於中共,在政治上也容易受到中共政權的不當影響。

除了債務外交,中共政府的經濟戰略還包括向「一帶一路」倡議的夥伴國傾銷過剩產品,並令柬埔寨、尼泊爾和緬甸等國的市場充斥著廉價的中國商品。這種做法不僅削弱了當地產業,而且扼殺了國內創新,造成了這些國家對中共長期的經濟依賴。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許多投資實際上具有雙重用途的潛力,使中共政權得以將民用基礎設施轉化為軍事資產,擴大其在印度洋及其它地區的戰略足跡。以貿易為幌子修建的港口和鐵路可能成為軍事後勤樞紐,引發東道國嚴重的安全擔憂。

對於陷入北京黑手之網的國家來說,中共「友誼」的代價遠不止金融債務,它還侵蝕國家的主權,限制政府的政策選擇,加重本國對中共的經濟依賴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老撾的經歷是一個嚴峻的警示:獲得中共投資的誘惑往往伴隨著沉重的代價。「一帶一路」倡議非但沒有促進發展,反而使這些國家背上了難以承受的債務,被迫應對未完工或無法使用的項目的爛攤子,而且更容易受到中共政權的不良影響。

雖然中共繼續對外宣傳「一帶一路」倡議取得了成功,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2023年,包括土耳其和肯尼亞在內的19個國家完全停止了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而在2022整年沒有任何合作的俄羅斯也僅簽署了一份協議。到2024年,更多國家取消或停止了「一帶一路」項目。而這一年中國的對外投資總額卻增長了10%。當然,這個數字包括了所有對外投資,而不僅僅是「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因此並不能說明該倡議正在蓬勃發展。

中共對外投資總額的增長大部分可歸因於非「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如高科技行業的收購、「一帶一路」框架外的能源交易,以及對海外運營的國有企業的注資。此外,2024年的全球高通脹抬高了投資數字,使中國看起來似乎在擴大海外投資,而實際上,材料、勞動力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只是推高了支出。由於基礎設施項目停滯不前或無法產生回報,中共政府可能會注入更多資金以防止違約、進行貸款重組或維持其在關鍵地區的立足點,而這些額外投入的資金並不屬於真正的投資增長。

中共對外投資的增長遠非「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的信號,它可能反映出中共在努力維持該倡議的同時,財政負擔也在不斷加重。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潛在的風險,並尋求擺脫中共政權的控制,「一帶一路」倡議將不再擴張,而是悄然偃旗息鼓。◇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本科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曾在美國軍事大學(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研究國防議題。

原文: The Realit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ailing, Faltering, Retreating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地緣政治風險增 歐企不願參與「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為馬來西亞留下「鬼城」
盧比奧讚揚巴拿馬將退出中共「一帶一路」
美參議員:美日能源合作 制衡「一帶一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