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美關稅生效 美中多年貿易戰時間表

人氣 780

【大紀元2025年0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週一(2月10日),中共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正式生效。此舉旨在回應美國2月4日起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徵10%的關稅。這一針鋒相對的舉動,讓人想起了川普的第一個任期,當時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

這場貿易戰籠罩了川普第一個任期的大部分時間,而川普的繼任者拜登總統執政的四年,也延續了川普的大部分對華關稅。

隨著川普即將宣布對進口鋼鋁徵收25%的關稅,新的摩擦有可能再次升級為貿易戰。以下是美聯社總結的自川普第一任期以來,美中貿易戰時間表:

2017年3月

川普首次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在反傾銷案例中加強關稅執法,此舉旨在減少美國與其它國家的貿易逆差。

2017年4月

在訪問北京期間,川普和中共黨魁習近平就一份「百日貿易談判」計劃達成共識,該計劃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但貿易談判在當年7月破裂。

2017年8月

川普對中共涉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展開調查。美方估計,這一行為導致美國每年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

2018年1月

美國宣布對進口太陽能板徵收30%的關稅,這一產品主要來自中國。

2018年4月

中共對價值約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其中包括對水果、堅果、葡萄酒和鋼管等產品徵收15%的關稅;對豬肉、再生鋁和其它六種商品徵收25%的關稅。

一天後,美國升級關稅戰,對價值約500億美元的航空航天、機械和醫療行業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作為回擊,中共對飛機、汽車、大豆和化學品等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價值約500億美元。

2018年6月至8月

美中兩國又針鋒相對地徵收了至少三輪的關稅,影響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和價值超過1,100億美元的美國輸華商品。其中包括於2018年9月生效的、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國當時還計劃,如果兩國未達成協議,這些商品的關稅將在2019年1月1日從10%提高至25%。

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

中美在2018年12月同意停止徵收新關稅後,未能達成貿易協議。談判破裂後,川普把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

2019年5月

美國禁止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

2019年6月

川普和習近平在電話中同意重啟貿易談判,但在接下來的五個月中,談判屢屢受阻。

2020年1月

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內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然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後來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中方基本上沒有購買其承諾的商品。

2022年10月

拜登上任後,保留了川普時期頒布的大部分關稅措施,並於2022年10月針對對華出口半導體和芯片製造設備,頒布了全面的新的限制措施。這些限制措施又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12月進一步升級。

2024年2月

川普於2024年2月在競選總統的活動中表示,如果他贏得美國大選,計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至少60%的關稅。

2024年5月,拜登宣布,提高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鋼鐵、鋁和醫療設備等產品的關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對太陽能電池徵收50%的關稅。

2025年2月4日

2025年2月4日是新一届美國政府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的生效日。北京在同一天宣布了一系列報復性措施,包括對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產品加徵15%的關稅,對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農業機械和大型發動機汽車加徵10%的關稅,關稅於2月10日生效。

中共還宣布對美國公司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並加強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此外,中共還將兩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黑名單。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關稅施壓 記號筆製造商紐威加速減少對華依賴
川普政府推遲對中國小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台灣派官員訪美 討論潛在的川普關稅
海格塞斯下週訪巴拿馬 或擴大雙方安全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