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趙芬妮紐約報導)1月6日(週一)是曼哈頓堵車費開徵後的首個工作日,不少大巴通勤族發現路上車輛減少,通勤效率得到提升。然而,也有部分華人小業主們卻感受到寒冬中生意將遭受嚴峻考驗,擔憂今後生意難做。

經過多輪訴訟後,堵車費政策於上週日正式實施。受風暴影響,週一上午,曼哈頓漫天飄雪,60街以南的商務區行人變少。多位乘坐大巴通勤的華人反映,路上車流明顯減少,大巴運行順暢。大都會運輸署(MTA)目前豁免通勤車輛的堵車費,車票價格未上漲,他們因不再擔心堵車遲到而表示十分滿意。
司機載客 一路通暢
跨郊區載客的Uber司機嚴先生,當天收到跑曼哈頓的第一個訂單。週一早上6點多,他從長島曼哈塞特(Manhasset)載一名乘客前往華爾街,車費80多美元,「客人非常高興,因為路上不堵車,65分鐘就到了。如果堵車,至少得多花20分鐘。」
他坦言,堵車費由Uber代收,速度快了,但對司機來說少了堵車帶來的計程收入,顧客總希望早點到達目的地,「多花點錢也願意」。
嚴先生還提到「很多貨車可能改為晚上9點以後才上路,因為白天繳納的堵車費更高。」至於大貨車司機是否會改為夜間上班,他認為還需觀察,「畢竟店鋪通常白天營業,晚上就休息了。」
嚴先生向本報表示,他週一發現MTA已經通過E-ZPass收取了隧道通行費,但他的電子帳單顯示還沒有收取9元的堵車費。他表示和其它路橋費不同,預計MTA每週會發一次堵車費帳單進行收費。
華人憂生意難做
堵車費的開徵,加上週一的寒冷降雪,不少華人商店門可羅雀,有業者認為將對下一步生意產生不利影響。
華人中藥店老闆顧女士一聽到堵車費,便直搖頭:「我們做生意的都反對,顧客來買十美元的藥,卻要被收9美元的費用,他們以後就不會來了,會跑到法拉盛、布魯克林(布碌崙)買,反正那邊的東西也都有。」
經營了30年綠色盆栽店的李先生,整個上午幾乎沒有生意,恐怕這次他的店撐不下去,「就像今天這樣子,只能坐在店裡刷手機。」
對於堵車費導致路上車流變少,他認為這為有錢人提供了方便,「對他們來說這點錢不算什麼,他們的車子可以跑更快,但付出代價的是我們這些人。」因為通常顧客買盆栽需要開車,公共交通運輸不方便,他表示已經做好關店的心理準備,以後以保重身體為上策。
不遠處的一家華人服裝店因位置處於地鐵站附近,平時顧客較多,週一也格外冷清。店主周先生連連搖頭,「生意不好,沒人來買,等天氣好了再看。」
私家車見少 大卡車依然頻繁
每日通勤曼哈頓的周小姐認為週一曼哈頓路上車少、人少,可能還與新年假期剛結束有關,「遊客減少了,也是原因之一。」
記者觀察發現,相較於過去,週一通過曼哈頓商業區的車輛中,私家車數量確實減少了,但出租車和送貨大卡車仍然頻繁穿行。
華埠商改區(Chinatown BID)行政總監陳作舟自週日(1月5日)連續兩天在華埠觀察,他發現週日的人流其實比週一還要多,尤其華埠商業中心區的餐廳生意還是十分忙碌。
陳作舟提到,也有一些生意不可避免會受影響,但他也指出,現行的堵車費才剛剛實施,執行者正在調研、評估後續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城市在現階段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適應調整的階段。
週一當日,華埠主幹道堅尼路(Canal St)的大卡車仍然來往頻繁,他認為「這是衡量商業活躍的一個指標」。
MTA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利伯(Janno Lieber)週一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堵車費的全面影響需要隨著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利伯解釋,只有13萬輛私家車進入收費區,90%的人使用的是公共交通;堵車費的目標是將交通和車輛減少10%~20%,原先徵收15美元費用降為9美元有助於更順利地推出計畫,但交通流量的減少也會比預期要弱。◇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