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中國從COVID-19疫情發生後至今,大量醫院破產倒閉。大陸公立醫院需要政府撥款和市場化經營。分析指出,隨著人口減少,醫保基金的資金來源越來越少,在醫院經營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民眾「看病貴」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
據醫學行業媒體「醫眼觀察」此前報導,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余小寶曾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有超過2000家民營醫院因經營困難而破產。
這一數據仍在攀升。「三聯生活週刊」1月5日在其微信公眾號刊文指出,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查詢「醫院」,在2024年,與醫院破產有關的記錄超過1200條,而在2023年和2022年分別為八百多條和500條。由此可以看出,2024年破產的醫院數量正在快速大幅增長。
2024年,中國多地爆出醫院破產的新聞,其中以中小民營醫院為主。
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站,以「醫院」為關鍵詞搜索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20日的公開公告,其中包括破產審查案件、破產案件、強制清算申請審查案件、強制清算案件在內的案件共計591件,其中不乏民營醫院的身影:
1月,長沙貞安醫院有限公司進入破產清算流程。
2月,蚌埠交通醫院破產。
3月,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有限公司正式被執行破產清算。
4月,廣東雲浮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羅定市衛人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破產。
5月,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法院裁定石家莊現代中醫血液腎病醫院破產。
7月,首都醫療骨科醫院有限公司被裁定宣告破產。
8月,蕪湖鏡湖區人民法院裁定宣告蕪湖伊麗莎白婦產醫院破產。
10月,四川華普醫院有限公司發布破產重整案投資人招募公告。
11月,郴州金盾醫院被裁定宣告破產。
12月,廣東省陽江安琪兒婦產醫院因經營不善正式宣布破產停業。
而通過往年的數據對比發現,民營醫院倒閉破產的數量正在逐年大幅增加趨勢:
2021年前11個月,醫院破產案件公示信息160條。2022年前11個月,醫院破產案件公示信息252條。2023年前11個月,醫院破產案件公示信息攀升至460條。2024年前11個月,醫院破產案件公示信息高達528條。
此前,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顯示,全國2.35萬家非公立醫療機構在2021年總計虧損1300億元,平均每家虧損高達553萬元。到2023年,這種情況繼續惡化,大批床位較少的一級民營醫院和門診機構被迫關閉。
資深醫療觀察者劉岩曾表示,如今民營醫院真正實現盈利的不足5%,深陷困境的占百分之二、三十,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超過一半。
中國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前者資金全部來自政府撥款,後者既來自政府撥款補助,又來自市場化的自營業務,公立醫院就屬於公益二類,一方面需要政府撥款,同時又要在市場上逐利。
陸媒最新報導,隨著人口減少,醫保基金的資金來源會越來越少,醫保基金是公立醫院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醫保大盤萎縮,公立醫院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收入壓力,只能向患者轉移壓力,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意味著「看病貴」的現象可能會越來越突出。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