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趙芬妮紐約報導)紐約市府22日宣布維持華埠柏路(Park Row)關閉,紐約州眾議員李榮恩(Grace Lee)與紐約州參議員卡凡納(Brian Kavanagh)24日發表聯合聲明,嚴厲批評市府在處理此事上的不作為與不透明。
兩位州議員在聲明中表示:「市府對華埠社區的需求再一次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柏路的重新開放被執法機關判定為極度不安全,那麼市長辦公室在2023年就不應該讓華埠社區誤以為這條道路可以安全地重新開放。這種虛假的希望不僅讓人失望,還引發了社區的不滿與憤怒。」
兩位議員還強調,華埠社區值得擁有更多的投資與市府的承諾,且任何有關柏路的計畫都應包含充分的社區參與與市府的完全透明,並呼籲「這片公共空間的使用應以服務社區、居民及當地小型商家為首要考量,而非其它利益。」
此次市府的強硬態度再次激起社區不滿。1月24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朱超然表示,對於市府宣布關閉柏路、未與社區進行溝通就輕易做出的決定感到「難過、失望」,「市長沒有遵守自己的諾言,我們要繼續抗爭。」
大華埠民權聯盟共同創辦人陳建閃說,「華埠被遊民所包圍不僅得不到市府的幫助,反而令社區不斷以抗爭來尋求生存,這種不停抗爭令社區陷入疲憊。」
對於市府的「通達華埠」項目建設一座耗資5600萬元的唐人街迎賓牌坊,他說,「(牌坊)給社區看還是給遊客看?他們還向我們華人社區募捐250萬來建造這座牌坊!」
紐約東華協會主席于金山認為「官員勿視人民的聲音是權力的傲慢」。
他為民選議員對市府的譴責感到「十分欣慰」,但也指出回顧柏路及周圍街道封閉的25年漫長時間裡,「他們作了多少聲明、口號、不經心的承諾?假如都是真的,市府的中級官僚敢用如此的態度,如此的強硬方式做出如此的決定嗎?」
他也反思過去社區努力的欠缺,「後期的確凝聚了社區的共識,即使有看法保留的居民,也同意目前完全封閉的現況不能接受。但在整個爭取柏路開放過程中,沒有了解到警方及聯邦單位長期對恐襲的懼怕,25年以來他們已經習慣在封鎖柏路、珍珠街及其它街道的情況下的安全感,對任何的變更都有所恐懼,社區未能擬定一個妥協方案,加深了警方及聯邦的抗拒。」◇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