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3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
今天焦點:反共先鋒盧比奧擔任國務卿 北京改譯「魯比奧」被批自欺欺人;川普行政令與法律不一致 投資人不敢逾矩 TikTok命運難測;營救親人 被困緬甸受害家屬發起草根行動 盼近兩千「星星回家」。
反共先鋒盧比奧被改名 北京被批自欺欺人
被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特朗普)提名為國務卿的美國前聯邦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於21日正式就職。他在就職典禮上稱,「能夠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最優秀國家的國務卿,是一份難以置信的榮譽。」
他說,「國務院將幫助川普完成其全球政策的首要目標——促進和平,避免衝突。一旦有衝突發生,我們將努力防止,儘量避免衝突的發生,但絕不會因此犧牲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也不會犧牲國家和人民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在人人平等的原則上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要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國家和星球。」
盧比奧在宣誓後強調,他將致力於以美國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政策。他說,川普給國務院的任務非常明確,國務院所做的都必須以3個問題為依據:「是否能讓美國更強大?讓美國更安全?讓美國更加繁榮?如果不能做到其中任意一點,就不會去做。」
盧比奧經常在公開場合討伐中共,他在1月15日的聽證會上抨擊,中共通過撒謊、欺騙、黑客攻擊和偷竊,已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他警告,如果美國不迅速調整政策,中共將成為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他說,多年以來,美國「允許」北京當局假扮發展中國家、在貿易中以作弊等手段獲取優勢,以致於現在美中關係處於「極度不平衡」狀態。但中共從國際秩序中獲益,卻忽視所有應盡的責任。如果美國不改變路線,未來的世界將被中共主導,從安全到健康,從電池技術到每天服用的藥物,一切都將取決於中共的態度。這是不可接受的。美國必須減少對中共的關鍵供應鏈依賴,重建國內工業能力。
作為「反共急先鋒」,2020年,盧比奧因新疆、香港問題,兩次被中共制裁。在他當選國務卿後,很多人好奇,他和北京當局如何展開外交,他能否訪問北京?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如果北京政府決定邀請盧比奧,那麼中方會解除盧比奧的制裁,這「輕而易舉」,甚至不用公開宣布。
1月21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回答是否會解除對盧比奧的制裁時表示,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表示,「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指出,郭嘉昆的回答頗有深意,既表達了中方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制裁盧比奧,又為盧比奧以後和北京接觸作好鋪墊,避免落下話柄。郭嘉昆的「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這句幾乎明示,北京當局認為有必要和盧比奧這樣的美國外交系統最高主管接觸,要「保持接觸」,並且是「有必要」。
有意思的是,有細心的網友發現,1月15日,盧比奧在「確認新國務卿的聽證會」上大力抨擊中共。1月16日,中共外交部在其官網發布的當天記者會文稿中,將盧比奧的名字被譯成「魯比奧」。此前,中共官方使用的是「盧溝橋」的「盧」,而現在卻改成了魯班的「魯」。
對此,有網友調侃北京當局「找到解決方案」,改名後,被制裁的「盧比奧」與新任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就不是同一個人了。也有網友嘲笑,北京當局「自欺欺人」。
1月22日,有記者就此問題向中共外交部毛寧發起提問,毛寧略顯尷尬地表示,「哦,哦,我還沒有注意到,但是我可以了解一下。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吧」。
好,關於盧比奧我們就聊到這裡,現在我們關心一下TikTok在美國的命運:
川普行政令與法律不一致 TikTok命運難測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簽署政令,延長TikTok禁令75天,但由於總統令與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律不一致,TikTok在美國的命運仍然無法揣測。
週四(23日),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主要股東、私募基金「泛大西洋投資」(General Atlantic)指,中美政府和涉及的公司都有參與TikTok賣盤的談判,估計最快週末與美國就TikTok去向達成協議。
此前,據美媒報導,川普週二稱,他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和甲骨文董事長埃里森收購TikTok的想法持開放態度。但他要求,收購TikTok之後,必須將一半股權交給美國,作為與美國政府合資的一部分,以換取許可證。
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倫納爾與企業家奧利里和麥考特就出售TikTok等問題進行了會面。此前,兩人都表示願意收購TikTok,並作出努力。
奧利里在接受CNBC採訪時稱,他對TikTok的交易感興趣,但現行法律下無法完成此類交易。他說,「我很願意和川普合作,將50%的股份交給政府,其他潛在買家也是如此……,但問題是,這些想法與最高法院的裁決有些不一致。」
1月18日,TikTok曾短暫關閉其在美國的服務,又迅速恢復。但直到目前,刪除了TikTok程序的用戶仍然無法在蘋果和谷歌商場中下載相應程序。蘋果應用商店的提示信息顯示,「TikTok和其它字節跳動應用程序在您所在的國家或地區不可用。」谷歌應用商店顯示:「由於美國當前的法律要求,此應用程序的下載已暫停」。
美媒稱,TikTok之所以無法通過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下載,是因為這兩個科技巨頭陷入了法律窘境。儘管川普總統簽署了行政命令,將TikTok禁令的執行日期延後75天,並承諾,在延長期內不會對TikTok與其合作夥伴處以巨額罰款。但這一行政令的合法性有一定的爭議,至今還不明確,以致於這些公司不敢冒險。目前,不但是TikTok,字節跳動旗下的其它應用程序,比如Lemon8和CapCut,也同樣無法下載。
有分析人士認為,谷歌和蘋果延遲上架TikTok可能是在等待額外的法律保護。直到目前為止,谷歌和蘋果均未作出回應。
對於TikTok在美國的不斷反轉,不少用戶表示反感,有用戶在社媒留言,不會再回到TikTok。
一些仍在使用TikTok的用戶則表示,自從該應用程序重新上線以來,其演算法「感覺不一樣了」。
這一說法獲得不少用戶的認同,他們對TikTok更換所有權後的實際應用表示擔憂。
TikTok的命運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下面我們看一則來自中國的消息
「星星回家」被困緬甸詐騙區家屬發起草根行動
身陷緬甸電詐園區的中國演員王星被成功解救的消息,燃起了數以千計,被販賣至緬甸詐騙中心的中國人的家屬的希望,他們於近日發起草根行動「星星回家」,想要將他們的親人營救回來。
王星是一名演員,他於本月早些時候飛往泰國曼谷,準備拍攝一部電影。但他沒有想到,這根本不是電影項目,而是詐騙集團精心設計的圈套,落入陷阱後,他被綁架至緬甸邊境的電詐園區。
幸運的是,在王星被綁架到車上後,他意識到自己被騙,將事情告訴了女友佳佳。佳佳急忙報警,但由於她不是王星的直系親屬,警方不予立案。泰國大使館告訴她要到失蹤地,也就是泰緬邊境報案才能立案。
佳佳無奈,只能另想辦法,好在王星是演員,雖不太紅,卻拍過一些大製作,和一些當紅明星合過影。為了擴大影響,佳佳將王星和明星們的合照發到網上,並利用自己在娛樂圈中的一些人脈獲取幫助,引發不少名人關注,轉發她的帖子。事件開始發酵,在數百萬人的關注下,王星獲救。
1月7日,泰國警方將王星成功解救出來。王星獲救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還有很多中國人被困在電詐園區。
王星獲救的消息,燃起很多被困在緬甸電詐園區的中國人的家屬的希望,他們開始仿效佳佳,公開呼籲政府和社會關注這些案件。
在短短幾天內,緬甸被困者家屬展開草根行動「星星回家」,他們收集了近1,800名疑似被販賣至緬甸的中國公民的詳細信息。據統計,這些受害者中約有93%是男性,大部分在15至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歲。他們中有許多人是因為負債、失業,急需獲得工作被騙。
這些信息被提交給相關部門,成為目前最詳盡的中國公民被販賣至緬甸詐騙中心的統計資料。
聯合國數據顯示,自COVID-19疫情以來,東南亞的詐騙中心大規模擴張,已有數十萬人被販賣至這些詐騙中心,遭受非人待遇。這些中心主要集中在緬甸泰國邊境的妙瓦底等地,由跨國犯罪集團經營,年均獲利數十億美元。
緬甸的內戰和混亂局勢為這些犯罪活動提供了溫床。詐騙中心不僅剝削受害者的勞動力,還對他們施以酷刑,買賣,甚至摘取他們的器官。
輿論發酵後,公安部上週發表聲明,稱將「全力打擊」詐騙中心,並「解救被拐人員」。但打擊人口販運的組織稱,根據北京當局2023年的行動,他們將被販賣者視為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受害者。
從受害家屬提供的名單來看,許多家庭無法為失蹤親屬報案。一名30歲失蹤者的妻子表示,她曾試圖向警方報案,但被告知只有女性和兒童失蹤才能立案。另一名22歲電工的妻子也遭遇類似情況,她說,因為丈夫出國時攜帶護照,警方拒絕受理她的報案。
不少網友質疑緬甸電詐園區的背後黑手是中共高層。北京當局的態度也很微妙。很多失蹤者無法立案,受害者家屬統計名單被很快刪除。
「星星回家」計劃如願引發外媒關注,但路透社採訪資料庫中登記的四名緬甸失蹤人員的家屬時,他們卻不願意透露全名,擔心激怒北京當局,耽誤他們為解救受害者付出的努力。
上週,「星星回家」的電子表格就已關閉,無法輸入新數據。截至目前,並不知曉到底有多少中國公民失陷於電詐園區。
希望他們能被營救出來,早日與家人團聚。
好了,時間過得真快,感謝您陪伴我們度過這段《佳音時刻》。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分享給更多朋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不見不散!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