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2日訊】小紅書的迅速崛起對民主社會的開放理念構成了威脅。「平台輸出了一種新的控制模式,以數據收集、審查機制和算法偏向性為手段,逐步改變公眾對言論自由和隱私的期望。」
美國福布斯專欄作家、人工智能專家傑森·斯奈德 (Jason Snyder) 最近撰文如此批評道。
近日,因為百萬「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小紅書一躍成為美國下載量第一的App,小紅書變成了小洋書。
不過,其平台背後的隱形規則和意識形態輸出也引起了有關人士的關注。
正如斯奈德所指出的那樣,小紅書看似無害,但其實存在嚴重的隱私、審查和對民主的影響問題。
首先是對內容的審查。
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小紅書的內容管理策略明顯受制於中共當局網絡監管的框架,具體說每篇帖子都必須符合中共官方的意識形態。據網友披露,已有部分美國網友因為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些「令中共當局覺得不爽」的貼文,陸續遭到刪帖封禁。有報導說,為強化對新用戶的言論審查,小紅書「連夜招聘英文內容審核員」。
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小紅書算法傾向於優先展示中共當局認可的敘事,同時抑制可能被當局認為「有害」或「爭議性」的內容,這將潛移默化地塑造用戶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導致許多用戶無形中將自我審查和遵從平台規則,使得平台內的文化趨於順從。
此外,小紅書的隱私政策允許廣泛收集用戶數據,包括地理位置、瀏覽歷史和設備信息,並可能與第三方或政府共享。儘管平台聲稱此舉旨在「提升用戶體驗」,但其數據使用的透明度問題不能不引發用戶對隱私的擔憂。
有分析認為,相比於TikTok,小紅書的隱私和審核問題其實更嚴重,對民主的威脅更甚。對此,美國政府和社會不能掉以輕心,理應引起足夠的關注,並及時予以應有的應對。
責任編輯: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