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紐約報導)1月14日至16日,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四位代表在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紐文中心)支持下,參加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紐約年會,他們在3天活動中,介紹新作計畫,並分享表演藝術新知,理解不同社群文化,以促進國際表演藝術團體間的交流合作。



17日,四支代表團隊在駐紐約經文處舉辦記者會,分享參與2025年ISPA年會心得及成果,以及對台灣及美國表演藝術業界觀察。
本次參會的台灣代表包括獨立藝術經理人許慈茵、小島大歌創辦人陳玟臻、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林智偉,以及再拒劇團製作人羅尹如。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界人士,透過參與三年期的ISPA台灣夥伴計畫,在國際平台上建立人脈網絡。
紐文中心主任陳惠君指出,這些計畫的核心在於「鋪更多的路,讓藝術工作者走得更遠」。許慈茵表示,參與計畫讓她認識到世界趨勢的重要性以及人脈的不可或缺,這些都為台灣藝術走向國際鋪設了基石。
再拒劇團製作人羅尹如提到,初次參與ISPA年會是一場「震撼教育」,透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交流,她意識到台灣戲劇類作品在語言和文化對表演藝術上的挑戰。然而,她也感受到相同背景藝術人士的支持和共鳴,這種深刻的連結幫助她重新審視自身的創作與經營方向。
林智偉則分享,作為FOCASA馬戲團的團長,過去10年主要以幕後經營者身分運作劇團,這次年會使他更深入理解國際趨勢及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他強調,這種長期交流不僅在當下建立了合作可能,更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陳玟臻回顧三年的參與歷程,分享通過ISPA平台與國際表演藝術團體間建立長期關係的成果。她提到,2023年在ISPA上認識的一位荷蘭藝術節策展人,在2025年因看到她的提案再次聯繫,最終促成雙方的合作共製與邀演計畫。
參與ISPA的陳玟臻與許慈茵均強調,國際展會不僅僅是拓展人脈的機會,更是認識全球藝術產業新動向的平台。許慈茵提到,近年來,永續發展、環保和跨文化交流成為各國藝術機構的焦點。而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在這些議題上,也能提供獨特視角,吸引國際策展人的關注。◇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