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乾癟的綠蘿

作者:青松
磨難的傷痛是暫時的,就像綠蘿長時間缺水會乾枯一樣。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耐心與不輕易放棄的韌性。(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辦公室同事養了一小盆綠蘿,但她經常出差,所以主要由我照料。我並不懂得怎麼打理,只定期澆澆水。這盆綠蘿倒是好養,只是澆點水就長得青翠可愛。

辦公室四面白牆,略顯單調。有了綠蘿的裝點,辦公室多了情趣。有時候工作累了,抬頭看看翠綠的葉子,眼睛感受到一陣舒適。閑下來時,上前收拾一下綠蘿的黃葉或落葉,也算是在忙亂的工作中有了些許休憩。

前段時間,我到異地工作一個月。同事偶爾會回辦公室,我想她應該會給綠蘿澆澆水。誰知,等我回到辦公室打開門的一刻,映入眼簾的是乾癟的綠蘿。很明顯,這一個月來沒人照顧這棵很好養的綠蘿。

以前的綠蘿枝葉堅挺硬朗,現在整棵都臥倒了。葉子扁平匍匐著,雖然還沒有乾透,但已經沒有生機。猜想同事來去匆匆,可能到辦公室時壓根沒有想到給綠蘿澆水。而我以為她只要到辦公室就會照顧綠蘿,所以沒有多提醒。結果就是,綠蘿一個多月都沒有補充到水分。

我放下包,趕緊給綠蘿澆水,一刻也不想耽擱。綠蘿乾癟成這幅樣子,我是有責任的。雖然澆足了水,我心中擔憂,不知道綠蘿是不是能救過來。除了澆水,我也想不出別的方法,所以就先去處理別的工作。

忙了一上午,抬頭看時,突然發現綠蘿有變化。之前匍匐的枝葉翹了起來,似乎恢復了一些生命力。我起身湊上前去看,發現乾癟的葉子已經吸到水分,又變得飽滿。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明白綠蘿活了過來,頓時心中感到振奮。

綠蘿從瀕死到重新充滿生命力,前後不過幾個鐘頭。看綠蘿乾蔫的樣子,幾乎是看不到什麼希望的。然而,只要補充到水分,綠蘿可以很快煥發出翠綠的光彩。這前後的對照,讓人想到很多。

在我們遭遇不順時,很容易失落失望,看不到光明。也許我們不應當那麼輕易下結論,因為磨難的傷痛是暫時的,就像綠蘿長時間缺水會乾枯一樣。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耐心與不輕易放棄的韌性。即便分分秒秒都難捱,只要事情出現轉機,也許我們很快就可以重新走回康莊大道,正如綠蘿吸到水分很快就會恢復……@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篤信藏傳佛教的不丹,被譽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而這裡也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國度。不丹的王太后多傑‧旺姆‧旺楚克就曾以她優美的筆觸寫下《祕境不丹》一書。在這本書中,王太后還描述了她找到自己的前世的奇異經歷。而這一切,都從一個夢開始……
  • 古人留給後代這句話:「為善最樂」。「為善」是經營人生最好的鑰匙。在精神層面之外,也會有實質的後果出現。看窮秀才一生收養百多名棄嬰,看塾師幫人保住祖墳,他們的人生得到了什麼回報呢?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人世多憂患,自以為讀多一點書的傳統文化人,尤其是儒家承傳者,誰不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2019年是這個世代大變的分水嶺,這是最美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黑暗光明角力,陰陽互生,是不少人人生翻天覆地另一章的開始。
  • 一天三餐,上頓吃的菜,下頓再吃,就沒有新鮮感了。這次不妨嘗試一些烹飪創意,化腐朽為神奇,讓殘羹冷炙變身可口菜餚。更棒的是,這也是升級廚藝的好機會,過程中說不定會創出自己的招牌菜呢。
  •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人們被動默許接受壓迫者的壓迫。當今世界,沒能哪個國家比加拿大更容易屈服於這種「寬容的暴政」。如今的加拿大,社會激進變化都被人們「溫和」接受,沒有哪個國家的民眾比加拿大人更隨波逐流和謙和溫順。
  • 這部劇本,真實地記錄了高智晟先生從一個陝北赤貧農家的孩子成長爲中國著名的人權律師的歷史。高智晟是一位實至名歸的中國的良心、勇氣與脊樑,他是深深扎根在中國貧瘠土地上的一棵參天大樹。
  •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長安上空太白屢晝見。太史占卜曰:「女主昌」。關於武則天掌權稱帝的預測在《推背圖》第三象裡就有。相傳唐太宗命天文學家李淳風、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國運,沒想到竟一直推演到兩千年後,還大多應驗成真了!這本預言奇書最初的名字為《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就是以金星為坐標、以會運為紀年、配有卦象圖的讖語。
  • 「《九評》非常客觀、深刻,詳盡地揭露了中共的邪惡及殺人本質。」大陸新移民麥莉說, 「就像劇本一樣,我家族的遭遇就是《九評》記載的真實演繹。」麥莉說,她家的遭遇就像劇本一樣,在《九評》裡真實的記載著。2004年11月19日,《大紀元時報》發表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簡稱《九評》),深刻揭露了共產黨「邪、騙、煽、鬥、搶、痞、間、滅、控」九大本質,並引發「三退」(退出中共「黨、團、隊」)精神覺醒運動。
  • 考古學家發現神祕山銅,亞特蘭提斯真實存在?!25萬年前的鋁器,遠古高科技 VS 現代人造品,真相是什麼?
  • 1994年春天,張立花帶著3嵗兒子在探親回家的途中,只因喝了一瓶陌生人遞的水,便昏睡過去。醒來後,她已被拐賣到農村,兒子也不見蹤影。1998年,張立花被解救回到山東,自此,踏上26年的尋子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