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遊記:人間煙火與傳統之光

作者:唐笛

人氣 184

在桃園國際機場,大型電子海報向旅客致意:「人權,是旅程,不是終點。」

再遊臺灣。冷風吹來寒意,但是,這片土地總會給你溫暖和安寧。

平凡的煙火

這次到訪,經朋友推薦,住在臺北內湖科技園區附近。酒店位於住宅區,偏離主要街道,鬧中取靜。江南街的幾條小巷彎曲延伸,不同年代和樣式的居民樓佇立路旁,各式商鋪一應俱全:蔬果、肉類、藥局、餐飲、美髮店,銀行等等。計程車司機好奇地問:「你怎麼住這裡?不在繁華市中心。」其實,這正是接地氣、察民情的好機會啊。

清晨,「新四海豆漿大王」店內熱氣騰騰,顧客絡繹不絕。餐點種類繁多:燒餅、鍋貼、油條、蛋餅、米漿、豆漿、奶茶,有冰有熱,總有一款適合你。新臺幣六七十元,折合美金才兩塊錢,可以飽餐一頓。店鋪陳設簡單,五六個店員緊張忙碌,動作麻利;用餐或外帶的基本是熟客,匆匆而過,為新的一天儲備能量。

在小石橋頭,遇到一位擺地攤的老伯。紙箱裡的小黃瓜嫩綠嫩綠的。我拍照下來、即刻與朋友分享。她驚喜地回饋:「隔著手機螢幕都能聞到清香啊。」轉頭走進蔬果綜合店,店主熱情招呼,溫順的小黑狗繞來繞去,幫主人看店。我轉過刀削麵鋪,再走幾步,就看到綠葉花叢中的咖啡館,花式的鐵門十分吸睛。單憑外觀,你就會被吸引。試想一下,咖啡的香氣伴著花香,肯定為生活加分。

街道整潔,人來人往,一切秩序井然。不同社會階層的民眾都在努力打拼,腳踏實地。這是臺北的一角,平凡而親切。

綠葉花叢中的咖啡館,花式的鐵門十分吸睛。單憑外觀,你就會被吸引。試想一下,咖啡的香氣伴著花香,肯定為生活加分。(圖/作者提供)

圓山大飯店

計程車飛馳在高速公路,司機指點說:「看,圓山大飯店。」

這是聞名世界的臺北地標之一,不能錯過。

圓山大飯店創立於1952年,十四層的宮殿式主樓於1973年落成,建築師是楊卓成。它座落在劍潭山,居高臨下,乃是世界最高的中國古典建築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配合傑出的設計手筆,盡顯宏偉氣勢與古韻風采。

步入大堂,仿佛走進中華歷史的博物館。金碧輝煌,莊重典雅。古色古香的陳設述說著悠久的文明:大紅樑柱,階梯,藻井,宮燈,屏風,壁畫,書法,月洞門……。此處有別於現代豪華會館,漫步其間,你須得沉下心來,細細觀賞、品味。你需要在震撼中仰望,思索祖先智慧寶藏的深邃。你也會為之欣喜,因為如此傑作,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襲與浸潤。在科技主導的當下,這座殿堂依舊熠熠生輝。

今日,各方賓客都能夠領略圓山飯店之美。下榻、用餐、觀光,都是一番美好的體驗。遠離塵囂,回首、追溯。

圓山大飯店外觀。(圖/作者提供)
圓山飯店的大廳和壯觀的藻井。(圖/作者提供)
圓山飯店一隅。(圖/作者提供)
圓山飯店一隅。(圖/作者提供)

迪化街——時光走廊

走在迪化街,有一種很「臺灣」的感覺。古早味、人情味、商業氣息,還有文藝書香,引人追索。

這是臺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以南北貨、布匹、茶葉和中藥材的集散而聞名。上世紀1900年至1945年,此處是全臺北、甚至全臺灣商業最為興隆的地方。近些年,華人新年前夕,這裡也被選作「臺北年貨大街」興辦地,人氣甚旺。

迪化街的建築風格多樣,其中仿巴羅克式的樓面很有特色,立面上有浮雕和華麗的裝飾,漢字商號名稱也一併嵌入,真乃東西合璧,別有風情。

 

走著走著,郭怡美書店就在眼前。這棟三層樓的紅磚建築收藏了許多故事。它本是臺灣著名商人郭烏隆修建,後被郭家成員賣掉。36年後,郭烏隆的孫子、資深出版人郭重興租下了祖宅,將其改造成書店,「郭怡美」便是祖父當年的商行名號。

店內的光線明亮而柔和,幾萬冊書籍陳列在一排排木質書架上,等待人們去觸摸、翻閱。我對臺灣相關的書目很感興趣,比如,「臺灣時代演進」,「臺灣文學創作」,「臺灣主題推薦」以及知名本土作家的代表作等等。我小心地取下一本又一本,翻看,再放回。一卷在握,讓人踏實,沉靜,這是電子版無法比擬的。

郭重興先生緣歸故居,希望把愛書人找回來。這種熱情和誠意滲入了書店的每一個角落,也令我想要更深入地認識臺灣。

臨行前,我搭乘捷運文湖線遊覽了大湖公園。園區在群山的環抱中,一大片湖水平靜溫潤。落羽松已經變紅,那是深秋的景致。一隻又一隻白鷺絲從湖面掠過,有的停在拱橋上,享受靜謐。據說,這種羽毛潔白如雪的鳥類對棲息地非常挑剔,稍有污染便會飛離。看來,這裡的環境潔淨溫馨,讓鳥兒放心又放鬆。

大湖公園的落羽松已經轉紅。(圖/作者提供)

在不遠處的捷運站出口,十幾位退休族歡快地練習交際舞。人與自然擁抱互動,踏著各自的節奏。

臺灣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擁有多元的文化、美麗的風景、善良淳樸的民眾,展現著寧靜和堅韌。寶島的特質,值得珍惜與守護。@*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你不想從空服員口中聽到的幾個暗號
禮儀專家:在機場提領行李 避免這些NG行為
全球最安全國家排名出爐 安道爾第1 台灣第4
專家:避免在機場食用這5種食物和飲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