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訊)華美易經學社於9月29日(星期日)下午2時,在僑教中心203室舉辦「談修心及中醫養生」講座,邀請到對易經、命理與風水領域有深入研究的衍易老師及在休斯頓執業超過20年的中醫師陸嘉立擔任專題主講人,內容實用有知識性,吸引無數民眾前往聆聽。

會長洪良冰介紹理事長衍易老師,在一系列的「數字」講座受到廣大迴響之後,當天特別邀請衍易,再繼續探討之前的主題「數字背後的涵義-6和7」。另外陸嘉立中醫師,專精於各種疼痛、不孕症以及內科疾病,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將分享中醫養生之道。
陸嘉立提到中醫有四種診斷方法,即望、聞、問、切。其中,問診佔有重要地位,古人將問診經驗總結為《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寒熱是中醫辨別患者病邪性質,身體陰陽盛衰的重要依據;「問汗」主要診察患者是否出汗及部位、時間、多少等。例如,頭部出汗-濕熱熏蒸-龍膽瀉肝湯, 鼻頭出汗-脾虛-補中益氣湯等。

提到心情與食物,陸嘉立說:「五味是指苦、辛、酸、甘、鹹等五種味道。對應五臟是指心、肺、肝、脾、腎等五種器官。中醫師可以運用這五種味道,來治療其所對應的器官,所以五味入五臟的概念較常用在醫療診斷上。」有時候會突然想吃某些食物,表示身體缺少某些維生素,例如想吃甜食,表示缺維他命B群;想吃炸雞類,表示缺鈣;睡前或者吃完晚飯後又想要吃東西,表示身體缺碳水化合物等。

主辦單位備有茶點招待,民眾紛紛表示講座內容精彩受益良多,同時在互動問答時,提問踴躍,兩位講師很有耐心傾聽跟解說。
責任編輯: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