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明國採訪報導)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鮮軍隊非法南侵,導致朝鮮半島戰爭爆發。面臨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朝鮮,韓國經歷了生死攸關的危機時刻。為了阻止共產主義侵略,國際社會在聯合國決議的基礎上介入,使戰局逆轉。然而,戰局在中共軍隊介入後陷入僵局,直到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議,戰爭才得以告一段落。
2013年7月26日,韓國政府根據《參戰英烈獎勵及組織設立法》(法律第11946號),將1953年7月27日,即韓戰停戰(又稱6·25戰爭)協議日,指定為「聯合國軍參戰日」,並設立為國家紀念日,每年由國家報勛部主辦紀念活動。
韓國政府設立「聯合國軍參戰日」紀念日,是為了感謝聯合國參戰士兵及參戰國的犧牲與貢獻,是他們為韓國今天的奇蹟般的經濟發展和成熟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礎,此外,還能夠增強與盟國的友好合作,並為後代重新確立對盟國的正確歷史認知。
為此,今年7月27日,即韓戰停戰協議簽署71周年紀念日。韓國國家報勛部於當天上午10時在首爾汝矣島KBS大廳舉行了「6·25戰爭聯合國軍參戰日紀念儀式」。
此次紀念儀式以「共同為了我們的明天」(Together for Our Tomorrow)為主題,傳達了對捍衛自由民主主義的聯合國參戰士兵的感激之情,並通過堅固的盟友關係,以自由的價值共同邁向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國參戰士兵及其家屬、參戰英烈、參戰國駐韓外交使節、學生等約1000人參加了紀念儀式。儀式包括參戰國旗入場、國民儀式、參戰國代表致辭、政府表彰、紀念發言、紀念演出、贈送禮物等環節。

作為參戰國的代表,參加當天活動的聯合國軍司令部副司令德雷克·麥克萊在致辭時表示:「數百萬軍人為讓我們今天能夠享有和平與穩定而獻出了生命,紀念這些陣亡者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我們的義務。」
他還表示,17個聯合國軍司令部成員國將「始終堅定而有力地留在韓半島,以保障其和平與安全」,並承諾將繼續培養和發展與韓國的關係。

隨後,韓國國務總理韓悳洙代表政府向在韓戰中表現卓著的聯合國參戰勇士及對參戰英烈榮譽和盟友關係作出貢獻的8人頒發了獎項。
在韓戰中作為戰鬥機飛行員參戰,駕駛飛機直接俯衝至敵軍陣地摧毀敵人炮兵陣地而獻出自己生命的查爾斯 J. 羅林斯美國空軍中校(當時為上尉)被授予太極勳章;沃利姆·歐內斯特·韋伯陸軍上校(當時為上尉)儘管在戰爭中失去了部分手臂和腿部,但仍然在手術後復職,繼續在北約和美國陸軍總部服役,並為推動2022年在美國華盛頓D.C.建立刻有戰爭陣亡者名單的「紀念牆」以及相關法案通過等事項付出努力,被授予乙支勳章。

今年高齡95歲的墨西哥軍人阿爾貝托·赫蘇斯·費爾南德斯·阿爾馬達(Alberto Jesus Fernandez Almada)是美國軍隊中的參戰者,他和家人一起參加了此次活動。他自豪地說,離開家鄉,來到遙遠的異國他鄉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就是為了守護民主主義!阿爾馬達在韓戰爆發後立即投入戰場,在鴨綠江流域、仁川等多個戰區勇敢作戰,獲得了7枚勳章和獎章。

為了參加此次活動,美國參戰勇士威廉·弗雷德里克·博雷爾(William Frederick Borer)和妻子一起重訪韓國,他表示,為了在共產主義的侵略中捍衛自由和民主,我們的後代必須繼續戰鬥下去。
今年同樣95歲高齡的威廉·弗雷德里克·博雷爾(William Frederick Borer)1950年駐紮在日本,韓戰爆發後,他立即投入到戰爭中。「我們到達韓國釜山時,正下著傾盆大雨。那天晚上沒人能睡覺,我們只能在雨中坐著……第二天早晨,我們坐上火車,到達的地方是錦江。在那裡,我們第一次和朝鮮軍隊戰鬥……我們大約有1,000人,勇敢地與50,000多名朝鮮軍隊作戰。」威廉·弗雷德里克·博雷爾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
「戰爭時期,韓國沒有一棵樹。但現在的韓國變成了如此美麗的國家。」威廉·弗雷德里克·博雷爾對能夠重訪韓國感到非常高興,並對能夠從戰爭廢墟中得到輝煌發展的韓國表示驚訝。
韓國總理韓悳洙在當天的紀念致辭中表示:「向國內外6·25戰爭參戰勇士及其家屬致以溫暖的慰問和感謝。那些來自不同國家、膚色各異的青年們,為了一個他們不熟悉的國家、從未見過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對此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還提到,現在的韓國已成為「全球前十大經濟強國之一,數碼強國,主導半導體、未來汽車、能源、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的全球領先國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國內外參戰勇士的奉獻基礎上。「韓國國民將永遠銘記聯合國參戰勇士們,視他們為自由與和平的偉大勇士」,他向勇士們傳達了韓國人民的感激之情。
最後,韓國政府和國民向所有16名參加活動的聯合國參戰勇士頒發了「靑藜杖」。「 靑藜杖」是一種用萊製成的輕便(250~300克)且堅固的手杖,象徵健康與長壽,作為對老年人的尊敬禮物,從統一新羅時期到朝鮮時代一直使用。韓悳洙親自將這份禮物遞到了16名聯合國參戰勇士的手裡。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