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四川宜賓的一家理療店因未獲得官方許可證為顧客提供針灸、刺血、拔罐等理療行為而獲利128元(人民幣,下同),此舉先後被當地行政部門罰款10萬元,該消息登上了百度7月19日熱搜並引發網民熱議。
該理療店因無證為顧客針灸、刺血、拔罐服務被宜賓市翠屏區衛健局認定為非法行醫,沒收所得128元,並罰款5萬元。此後,又因店主因未及時交罰款又被加處罰款5萬元。
該理療店店主翁順艮對處罰決定不服,認為罰款與所得的比例過高,不合理也不公平,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在初次訴訟中,翁順艮敗訴。之後,他又向法院提交了再審申請,主張再審程序。
7月16日,翁順艮對陸媒澎湃新聞透露,7月15日,該案再審申請聽證程序在宜賓中院進行,目前尚未有結果。
翁順艮在再審申請中表示,執法部門認定的「非法行醫」活動所得金額為128元,該金額還包含了其它合法按摩服務的商品價值,最後執行的罰款數額10萬元,是獲利128元的781倍,明顯過罰不當。
對此,宜賓市翠屏區衛健局稱,處罰行為於法有據,不存在「過罰不當」情形。
類似種種中共行政執法部門 「小過重罰」的處理方式近年來屢見不鮮,不時引發輿論關注。
同在7月19日,廈門市思明區一家餐飲店因通過給出租車司機回扣的方式招攬顧客,而被思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0萬元的消息也登上了百度19熱搜。
對這種「小過重罰」的做法,中共當局也不得不承認「不符合法律精神」。
7月8日,中共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談到「小過重罰」的問題稱:「實踐中對一些小攤小販、小微企業的行政處罰違反『過罰相當』原則,處以高額罰款,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也不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
很多網民對理療店被罰10萬元發表了看法。
有網民認為,128元的違法所得換來10萬元的罰款,這簡直就是「天價」罰款!如此極端的懲罰,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是否有失公允?法律不是應該體現公正與平衡嗎?
也有網民表示,這個案例讓人不得不質疑,執法尺度是否過於嚴苛?對於初次違規的小額罰款,動輒以數倍乃至數百倍的罰款回應,這真的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公正嗎?
網民「聲永安0F9」表示:「才賺128就罰10萬,這罰款是不是有點太重了?人家小店怎麼經得起這樣的罰款啊!」
「一百種風度」則問道:「食用油混裝的怎麼罰的?」
網民「uuyyttp」則對翠屏區衛健局認定的「非法行醫」提出了質疑:「行醫? 我怎麼覺得是保健!」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