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選登

【母親節徵文】衣櫃裡的准考證

作者:賴建志
母親節徵文選登。(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321
【字號】    
   標籤: tags: , ,

母親離開二十多年了。

我這從小讓她擔心又惦記的孩子,至少讓她在生前看到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未能讓她過好日子卻是我今生最大的遺憾……

「准考證拿來我影印一下,橋頭那間文昌廟喔,鄰居說很靈的!」
「不用啦,我這次有認唸書,你不用擔心啦……」
「拜拜是讓你考運順一點,也讓我心安一些。」
「又不是拜一拜就會讓我考好……」

這是重考大學的前夕,我當下沒給她准考證,但我猜她趁我睡著時,偷偷地拿著准考證去影印,一印就是好幾張,當時的她一定很牽掛著我,而我卻依然對她的關愛潑冷水。

高工畢業後出社會工作,真實地體驗職場的艱辛,才知道為何她一直要我們念書,所以聽她的勸,工作半年後辭掉工作,專心準備大學重考。現在回想起來,那幾個月發現母親突然變得好老,髮絲斑白了頭,容顏憔悴了臉,但我們卻都忽略她,任由她的健康一點一滴地逝去。

而我也在一番寒徹骨後如願考取了國立大學,讓她光彩地跟街坊鄰居和親友分享著我考上國立大學的喜悅。而我正體驗著大學新鮮人之際,一通凌晨家裡的電話,傳來母親驟逝的消息……從彰化趕回台中的車途中,想起前一晚睡前跟母親在電話裡的談話:

「你有沒有穿暖啊?快考試了是嗎?別熬夜念書啊,你重考這半年常常熬夜,別上了大學也這樣,會把身體弄壞啊……」
「母啊,知道啦,下禮拜考完試我再回家,然後我找到家教的工作了喔……」

在入秋稍涼的季節,一個母親對異地遊子的噓寒問暖絕對勝過任何一切,但殊不知那是我和母親最後的對話。這些年來,每當吹起西風時,我總是想起那一晚,多想回到那時候,握緊話筒深深地跟她說我很愛她……如果可以,下輩子我希望還能當她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慈母是如此幸福。但她走得很突然,走得很靜謐,任由我呼天搶地,仰天長嘯也喚不回……

房間裡遺留著當初母親出嫁的梳妝台,這麼多年我一直讓它塵封著,就是怕觸景傷情,而今年過年打掃房間,我把它擦拭了一遍,實木的外框鑲著鏡子,框上有著花草樹木的雕刻,深淺的紋路像是母親臉上歲月的足跡,那是母親對我們一家子的愛,情深緣淺的愛。梳妝台下方有兩層衣櫃,裡面放著幾件母親生前的衣服,記得當年整理母親的遺物時,大姨還泣不成聲地說著,「這些媽媽的衣服,你們一人挑一件,想媽媽的時候拿出來看一下。」

我順手把這幾件衣服拿出來重折,最下面一件衣服拿起時,一疊泛黃的紙張露了出來,吸引了我的目光,攤開這疊紙,雙手不自主的顫抖著,雙腳一時癱軟跪了下來,我揪心不已。

那疊紙張是我考高中、五專、高職和大學所有准考證的影本,上面有著我青澀的大頭照,以及背面母親娟秀的筆跡,那是註記著要去哪一間廟拜拜用的,頓時的我鼻酸淚水決堤。

那晚的我握著那疊准考證影本,不知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母親對我的關愛不是我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甚至為了我的叛逆和偏差流了多少擔心的淚水,心中徒留無限遺憾及對她的思念。

准考證是各種考試及檢定的必備證件,主要用來核對應試人的身分,另一個在家長眼裡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把它影印拿到廟裡祈求考生考試順利,但近期各大型升學考試推動試務簡化,紛紛取消准考證的政策,避免其遺失造成不能應考之遺憾。相信准考證有朝一日將走入歷史,而我手上這疊歷年入學考試的准考證影印本也相對變得彌足珍貴,它代表著母親對我的愛。一張一張泛黃的准考證,一筆一畫的字跡,像是涓細的潺潺溪水,慢慢匯聚成河流,再奔向滔滔大海。這無盡的母愛,我無以回報,在許多夜闌人靜的深夜,細數著她對我的愛,祈求她在天堂的那一端,能看見我已經不再是那個令她擔心的孩子,完成了學業,成了家,有個賢內助以及兩個調皮又可愛的兒子,甚至執起了教鞭。

每三年我也會很雞婆地拿著學生的准考證去影印,去文昌廟祈求學生應試順利,廟裡在這考試的季節總是特別擁擠,供桌上除了鮮花素果外,就是那些特別醒目的准考證影印本,而神桌前總是跪著幾位婦人,我想著二十多年前的母親應該跟她們一樣,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虔誠地一拜再拜,廟宇一間又一間地祈求自己的孩子考試順利,這樣默默無悔的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傳遞著她們對孩子無盡的母愛。

這疊泛黃的准考證影印本,雖不過是幾張紙,但握在手中,隱約感受到那份溫暖的重量。母親陪著我長大的這十多年,不管是兒時的調皮或是青春期的桀驁不馴,她用最溫暖的力量,讓我在崎嶇的道路上不再吃力;她用最明亮的光芒,讓我在黑夜裡不再踟躕,而她離去的這二十多年裡,每當我遇到困難,碰到挫折,感覺她總是引導我做出正確的判斷去面對一切,不曾走遠。

今年我跟孩子替內人慶祝母親節,孩子們跟內人道謝,訴說母親的辛勞及當孩子的幸福。晚上睡前跟孩子說故事,我跟孩子說了母親和我相處中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描述著一個堅毅的母親對一個家庭無怨的奉獻,歌頌著一位慈愛的母親對孩子們無悔的付出,而他們眼前的這位父親,曾經也是像他們兄弟倆現在這樣,會讓母親擔心,會讓母親掛念……這般的令母親牽腸掛肚。

年少的我曾經像是海上飄搖的孤帆,是母親的愛牽引著我走回人生的正途,在這應景的五月,刻畫著這位未曾謀面的祖母,給孩子們留下了深邃的印象之外,也讓我再度重溫曾經擁有的母愛,更牢記那些伴我成長的諄諄教誨,而那疊塵封了二十多年,令我椎心刺骨又百感交集的准考證影本,在我失恃多年以後,心坎裡像是填補了些什麼,也明瞭了母親對我的慈愛和溫暖,不只是那十多年,是一輩子……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緩緩走進陽光。無盡回合中,我們乘著悠遠綿長的時光滑翔,間中有失望有希望,有信仰和也有愛。生命的魅力正在此,有挑戰有感動才深具有吸引力。
  • 爸沒有顯赫的背景,但是有許多的堅持,無盡的愛心、毅力和犧牲支撐著爸完成了他的堅持,我是最大的受益者。爸,我永遠愛您!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美德,「夫孝,德之本也」,孝不僅體現在家庭生活,也貫穿於社會的不同層面。在君王,舜孝感動天,以孝齊家、治國、平天下;漢文帝以孝心事親、以仁孝臨天下,開創中華盛世「文景之治」;在民間,閔子騫以「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的寬容仁愛之心,感動了繼母,化惡緣為善緣,成為後世稱頌的典範。
  • 母親最感興趣的是唐人街的老人中心。那裡是些七老八十的人,其中大部分又是台山人。在那裡,他們可用台山話說長道短,從盤古開天地講到鄉下的喜慶婚葬,一時哭,一時笑,一時唱,日子過得挺快樂。
  • 電視賀歲節目聒噪著,沒人看,家人走進走出準備吃團圓飯。老媽坐在輪椅裡,老眼昏花看著從國外回來的六歲外孫女,嘻嘻哈哈逗弄小狗。她忽然舉起手似要說什麼,又頹然墜下,清一清喉嚨慢慢說:「Ergu走的時候,也是這麼大……」聲音混濁不清的,又轉頭問我,「老施不知道怎樣囉?」
  • 這幾年下來,因為在夜校教書之故,披星戴月早已成了習慣,某天下班,車上了高速公路,廣播裡傳來一這首熟悉的卡農,樂聲承載的回憶又讓我想起了母親,彰化到台中不過幾分鐘的車程卻足以讓我淚眼婆娑,下交流道後車停在路旁的我泣不成聲,情緒再度潰堤……
  • 婆婆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然而,她對兒孫傾盡心力的付出,表現出她偉大的母愛,她不愧是一位傑出的慈母。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