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棄功名立志救人濟世 起死回生盛名存古今

作者:懷忍忍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診治、用藥如神的名醫都有救人濟世的強烈志向。(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4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醫學非常奧妙,最早的中華醫書《黃帝內經》教人天人合一的養生方,和防治未病的方法;歷代良醫不僅能治人久病不癒的頑疾,而且也多有在須臾間起死回生的醫術。掌握這種醫療神術的醫生,首先都必須有救人濟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醫德。看清代名醫熊慶笏和劉道景起死回生的醫德、神術。

熊慶笏一針救活難產而死的母子

在清初盛世,江西安義縣有一位名醫熊慶笏(一名熊笏,字叔陵)。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熊啟謨是乾隆二十五年的進士,後來進入朝廷任官。熊慶笏年輕時成績優異,是縣裡的秀才,但在縣學讀了幾年書後,就立下志向成為一名濟世良醫。從此,他放棄了科舉,轉而專心研究醫學。

由於他天資聰穎悟性又高,很快便掌握了醫學的精髓和卓越的醫術。他體悟到,醫者是「聖人之事」,必須同時具備「至精足以辨之」、「至仁足以行之」、「至神足以明之」,才能成就醫聖(寫在他的著作《扁鵲脈書難經》開篇)。後來,他與同時代的名醫陳修園比肩聞名於醫林。

他治病時能迅速掌握病人五臟六腑中潛伏的病灶,明白分辨病因,用藥如有神,總能藥到病除。他對於氣絕、窒息、昏死的病人,也能迅速將其救活。

有一次,他路過一戶人家,那家中一婦人已經死去半日。但他一看認為還有救,於是煮了一碗湯藥,從她的喉嚨灌了進去,不久後,婦人奇跡般地醒來。另外,熊慶笏看過一位難產昏死的產婦,他即刻判斷出原因,對那產婦的家人說:「放心,她還有救,肚裡的孩子抓著母親的心臟呢,所以出不來。」說完,他立刻給昏死的產婦施針,不一會兒孩子就產出了,那產婦也醒了。

當時有一位金巡撫聽聞熊慶笏醫術高超,就派人前來請他看診。金巡撫長期患有頑疾,找了許多醫生都無法治好。熊慶笏看診後,開了一副藥方給他,金巡撫才喝了幾天,頑疾得到了根治。這使得巡撫對熊慶笏的精湛醫術衷心感佩不已,想保薦他到太醫院就職,但熊慶笏婉言謝絕了。

熊慶笏的心願,就是要把懸壺濟世的心得和醫案留給後人。他一邊行醫,一邊整理古代名醫的醫書,並將自己的醫療案例和心得寫成《扁鵲脈書難經》、《中風論》(道光辛巳,1821年出版),傳給後人,至今都有刊本流傳。

清代名醫熊慶笏棄功名立志救人濟世,著作《扁鵲脈書難經》留古今。(懷忍忍/大紀元)

劉道景用一面銅鏡讓三歲小兒起死回生

清朝嘉慶年間,江西安義縣又出了位學醫的秀才,名叫劉道景(字仰山,號心齋,西元1779—1883年)。他考取秀才在縣學裡讀書準備進一步的科考時,感到自己對黎民蒼生無所作為,於是便放棄科舉。他萌生強烈的濟世安民的志向,四處拜師學醫,不久得以投身在一位名師的門下。經過多年的鑽研和經驗的積累,他成了兒科聖手,遠近馳名,慕名前來找他求醫問藥的人不絕於途。

鄰縣有戶人家的三歲小兒突然得了重病,很快地症狀垂危。家裡人火速去請劉道景醫生診治。可是當劉道景到時,那家人正在給孩子收屍、入殮。劉道景走上前,請人開棺,往裡看了小兒一眼,便說道:「快把孩子抬出來,他還有救。」

一旁的眾人覺得不可思議。孩子的父母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半信半疑地問他,還有什麼辦法能把死人救活?

劉道景回答說:「這是熱閉至極的症狀,當下孩子體內正氣將絕未絕,如果方法得當就能把他救活。」

他讓他們去找來一面銅鏡,然後把銅鏡蓋在孩子的肚臍上,一會兒之後把銅鏡拿下用手一摸,發現銅鏡已經熱得發燙了。劉道景等銅鏡涼下來後,又蓋在孩子的肚臍上。就這樣反覆做了幾次之後,剛剛已經死去的孩子竟然有了氣息。又反覆做了十幾次,就聽到孩子哇哇大哭的聲音。劉道景為孩子開了一副湯藥,孩子服用了幾天後,病就完全好了。

據當地人傳說,劉道景救人起死回生的事還有很多,因此大家都稱呼他「劉神仙」。劉道景活了百零五歲,於道光癸已年七月初二歿。他撰寫的《幼科精華》一直流傳於後世,他的子孫也皆能繼承他救人濟世的志業。@*#◇

資料來源:同治十年《安義縣誌》卷十六《雜誌‧佚事》、同治十年《安義縣誌‧人物》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 資深中醫師趙豐宇非常欣賞坤德中醫養生軒遵循中醫傳統療法,將針、灸、藥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與步調的治療中。(shutterstock)
    在過往幾千年中,隨著朝代更迭,人們漸漸背離了對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風日下的社會中,人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敗壞。瘟疫若在某一個特定時間集中爆發,一般就是這個朝代到了覆滅之時。比如明朝,就是在各類瘟疫的密集爆發中,加速走向終結的。
  • 有關異人的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並不少見。他們一般隱居在山野之中修煉著出世之道。到一定層次後,便具備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於某種異能異術。當機緣成熟時,他們會出山尋找有德之士,比如懷有大慈惻隱之心的行醫者,將能治病救人的祕術或法術傳給他們,使之得以善用,並讓世人也能福蔭並感恩於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質。(Shutterstock)
    古代醫者多以救人性命為重,甚少有拿醫藥當牟利手段的。為窮苦的病人出義診,動輒還施金、贈藥的醫生比比皆是。這就是古代中國民間大夫對淡泊名利的身體力行。
  • 明代的許多御醫的一生都極富有傳奇色彩,有的因帝王愛重而在醫官的最高品階上連任了好幾朝;有的敢直言進諫,勸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則與帝王暢談養生之道,讓其清心寡慾、保養正氣。這些御醫都是品性高潔之人,醫術更是不同凡響。他們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頑疾,還能通過診脈預測出其福禍吉凶。
  • 他們深知,煉就醫術之前,先要領悟醫道。心中有道,望、聞、問、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於病痛疾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