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協議悄然延長 競爭卻愈演愈烈

人氣 349

【大紀元2024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雖然美國和中國之間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協議在2月底到期時沒有宣布延期,但兩國之間的談判卻在悄然進行。

《美中科學技術協議》

《美中科學技術協議》(U.S.-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是美國於1979年正式承認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與其簽署的第一份雙邊協議。

當時,中國在科技方面落後,美國將該協定視為影響中國發展軌跡的一種方式,並對此寄予厚望。

如今,美中兩國既是最大的科研夥伴,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尤其在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和納米科學等領域,爭奪全球領導地位,有關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等清潔技術的貿易緊張局勢也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美國機構對與中國的合作保持警惕,全面續約變得更加困難。

2018年時,該協議續簽了五年,當時川普政府對文本進行了修改,以確保美國的知識產權不被中共竊取。到了2023年8月,美中雙方只能勉強將協議延長6個月,僅夠維持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不至於破裂。當時,美國曾決定重新談判新條款,但據熟悉討論情況的人士說,討論只是在去年11月拜登總統與中共黨魁習近平舉行峰會後才正式開始,後來因聖誕節和黃曆新年假期而中斷。

到了今年2月,隨著最後期限臨近,雙邊關係的基調有所改善,但不足以實現全面續約,只是勉強將協議再次延長了6個月。

分歧

協議的支持者和批評者都認為,協議沒有充分體現雙邊關係的變化和兩國各自的戰略方向和重點。

據熟悉談判情況的人士說,中方希望保持科學合作的廣泛開放性,而美國則希望限制合作領域。

支持者認為,美國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有利於科技創新,但反對者認為,這妨礙了華盛頓制定合作戰略方針,無法防止北京在關鍵領域獲得關鍵技術。反對者還強調,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需要更明確地區分軍用和民用。

該協議在國會共和黨籍議員中引起爭議。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威斯康星州)去年6月曾率領一個國會小組要求美國國務院廢除該協議,聲稱中共藉助與美國的科技合作獲得了軍事優勢。

去年8月,眾議員安迪‧巴爾(Andy Barr,肯塔基州共和黨籍)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國務院向國會提供安全風險評估,否則將撤銷該協議。

華盛頓還曾尋求在協議中增加一個「良好意願條款」(good intention clause),規定聯合研究僅用於和平目的,而非軍事用途。

美中官方評論

美國國務院就該協議發表評論稱,「加強協議中的保護措施對於任何更長期的延期都至關重要」,並表示,美國談判官員對中共的國家優先事項和中國國內的法律狀況所持態度是現實的。

中共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Liu Pengyu)表示,「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本質上是互惠互利的」,並補充說他無權確認協議的「具體進展」。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中美研究所研究員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表示,美國在本輪談判中的一個關鍵要求是保障美國研究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護他們不被任意拘留。

最棘手的問題

西蒙還表示,最棘手的問題是數據使用問題,因為它涉及到中共政府的不同部門。美國要求進一步明確數據的獲取、所有權和共享,在美國可公開訪問的數據量遠大於在中國的,後者往往只允許特定項目使用特定的數據集。

2022年,中共政府以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為由,開始審查並最終限制學術和健康數據的訪問。後來,中共政府對中國最大的學術數據庫處以罰款,理由是其違反了《個人信息處理法》。

2023年,中共擴大了《反間諜法》的範圍,加強了對大量數據的控制,並重新劃定了中共認為合法的信息收集的界限。

3月12日,美國之音報導說,美國國務院上個星期四表示,美國和中國(中共)已同意將已經到期的《美中科學技術協議》延長六個月,同時表示,「國務院代表美國政府正在就修改、擴大和加強《美中科學技術協議》(STA)內的保護進行談判。」而長期續簽或延長,仍在談判中。

(本文參考了《華爾街日報》的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時事金掃描】川普急了 和中共單挑
快訊:為俄軍作戰 兩中國公民在烏克蘭被捕
華人紐約法拉盛集會 譴責中共向美輸出芬太尼
天津女子發現男友已婚後報警 被送精神病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