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採種是「從自家菜園收成的蔬菜中採取種子」的意思。
在天然菜園中,我們通常希望將蔬菜培育到可以取出種子這個階段,以便隔年再次播種。那麼自家採集的種子與在種子行買來的種子有什麼不同呢?
大家可以比較看看,同樣都是自然生長,但在自家菜園隨意生長的草與我們用心栽種的蔬菜有何不同。生長氣勢旺盛、強健又充滿活力的絕對是草。
草通常會在同一個地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然後留下種子。這樣的循環在自然界已經重複多年,甚至好幾十年、好幾百年。可說是在大自然的選擇之下,最能夠適應當地、該地區及氣候的植物。相較之下,我們現在要培育的蔬菜是剛來的新人。既然如此,草當然會比較強壯。
持續栽種就會日益茁壯
因此我們要種的蔬菜可以比照草的生長方式,也就是在菜園裡採集種子之後,隔年繼續種在同一個地方。其實,忘記採集的種子有時到了隔年也會長出茁壯的蔬菜。
自家採種過了幾年之後,種植的蔬菜會越來越容易生長,相當神奇。不僅病蟲害減少,對於氣候冷暖變化的適應力也會越來越強。這樣種菜不僅會越來越輕鬆,產量也會隨之增加。
而最令人開心的就是,可以看到蔬菜的整個生長過程。大家知道萵苣、茼蒿、白菜、白蘿蔔與胡蘿蔔會開出什麼樣的花嗎?觀察蔬菜開花、結果、枯萎的過程,可說是天然菜園的一大樂趣。
實際在採種的時候,有些蔬菜的種子非常容易採集,有些則是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些蔬菜只要播種就會成長,有些則較不易栽種。不妨從容易進行採種的品種開始嘗試吧。
來看看毛豆(大豆)的生長週期吧
毛豆和大豆本為同種植物。豆莢還是鮮綠色時不採收,讓裡面的豆子完全成熟,這就是大豆。隔年只要在適當的時期撒下豆子(種子),就能採收毛豆或大豆。
毛豆就是指提前採收的大豆喔。我竟然不知道!

試試看吧!從容易採種的蔬菜開始
蔬菜授粉的方式有2種
有興趣嘗試自家採種的人,建議從「自花授粉型」蔬菜著手。自花授粉指的是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的花)的雄蕊與雌蕊授粉。有些蔬菜的花朵形狀或結構比較容易自花授粉。儘管不同植株的花粉混到的可能性很低,親子(種子)之間也有個體差異,但就性質上來說,幾乎不會有所改變。
另一種是「異花授粉型」。這類蔬菜通常需要透過蜜蜂等訪花昆蟲或風等媒介將花粉傳播到其他植株上。若與其他品種的蔬菜授粉,親子之間的性質就會改變,無法保持一致。如果要讓蔬菜保留優良的性質,勢必要防止不同植株的花粉飛來雜交。至於異花授粉型蔬菜的種子採集,不妨等到熟悉自花授粉型蔬菜的採種後再來挑戰。
自花授粉型蔬菜
毛豆(大豆)、四季豆、豌豆、花生等豆科蔬菜
▶豆莢乾燥後,便可採集全熟的豆子。
萵苣等菊科蔬菜
▶花謝了之後,只需等待種子成熟即可採集。
番茄、茄子等
▶可參考左頁。不過大番茄、圓茄與米茄類有時會發生異花授粉,因此與其他植株的距離要超過10m。此外,獅子椒、辣椒和青椒同屬茄科,通常也很容易出現雜交。
茄子的花。開花時雌蕊會從雄蕊中間往外伸展,容易進行自花授粉。
異花授粉型蔬菜
小黃瓜、南瓜、西瓜等葫蘆科蔬菜
▶雄花和雌花分開,授粉需靠蜜蜂或食蚜蠅等訪花昆蟲當媒介。亦可視情況在開花前進行人工授粉。

小番茄自家採種
1.摘下成熟的果實
從健康的植株上摘下成熟的小番茄。帶回家之後放在室內3~5天,讓果實與種子更加成熟。
2.取出種子
將果實橫切對半,用湯匙等舀出帶有種子的膠狀物質。
3.使其發酵
將種子連同膠狀物質放入塑膠袋中,攤平後置於陰涼處發酵1~2天。
基本上要從健壯、沒有生病的植株進行採種。
重點在於以果實的滋味與口感來挑選。
4.沖水洗淨
膠狀物質含有抑制發芽的物質,只要經過發酵就能讓膠狀物質與種子分開。倒入缽盆或網眼較細的網篩把膠狀物質沖乾淨,同時清洗種子。
5.徹底風乾
將清洗過後的種子放入網袋中,懸掛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風乾2週。
6.冷藏保存
將乾燥的種子放入信封裡,在上面寫下蔬菜名稱與採種年分等資訊,連同乾燥劑一起裝入夾鏈袋中,置於冰箱裡保存。以這種方式保存,在3~4年內都可以發芽。
看起來好像很簡單耶!

菜園栽種計畫
透過年度計畫,讓蔬菜與菜園更美好
各區要種什麼?種多少?
如果想在春天開始種菜,一般的園藝書通常會建議先種馬鈴薯,而且許多人應該也曾經照著做。
然而馬鈴薯其實是個棘手的傢伙。在空曠的田地裡種菜時,我們通常會隨便挑個地方栽種。雖然馬鈴薯的生長速度快,但往往也是最先出現病蟲害的蔬菜。如果情況嚴重,同屬茄科的茄子與番茄也會跟著遭殃,染上病蟲害。
既然如此,何不把茄子和番茄種得遠一點,馬鈴薯的附近改種其他蔬菜就好了,不是嗎?沒錯,正是如此。每年種菜的時候,都要先擬定一個菜園栽種計畫,明確規劃各種蔬菜要種在菜園的哪個地方。這點非常重要。
規劃3種菜畦
這裡要提出一個簡單又實用的分區計畫,那就是分別把蔬菜種在3個不同的菜畦(蔬菜床)裡。
第一個是「夏季菜畦」。此區適合春天栽種、夏天至秋天採收的蔬果,例如小番茄、茄子、南瓜、小黃瓜及西瓜等。
第二個是「冬季菜畦」。此區適合秋天栽種、晚秋至冬天採收的蔬菜,例如高麗菜、小松菜、蕪菁等。這類蔬菜喜歡涼爽的氣候,因此在夏天以外的季節進行種植會比較合適。
但要注意的是,熱門的夏季蔬菜若是連續種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所謂的「連作」,便會非常容易出現病蟲害。這種現象稱為連作障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夏季菜畦」與「冬季菜畦」每年交替栽種。
不過有些蔬菜可以連作,而且這麼做還能提升品質。這類蔬菜可以種在第三個區域,也就是「固定菜畦(連作菜畦)」裡。例如馬鈴薯就是這種類型的蔬菜。只要將其種在遠離其他蔬菜的地方,每年與蔥一起種在同一個地點,就能有效避免一開頭提到的那些問題。可見擬定栽種計畫真的很重要。

固定菜畦(連作菜畦)
在固定的菜畦裡種植同樣的蔬菜。
可以直接連作的蔬菜,也可以與其他共生植物一起栽種。
・白蘿蔔(參照P.104~105)
・胡蘿蔔(參照P.108~109)
・甘藷(參照P.136〜138)……不管哪一種,連作的話外皮都會 越來越漂亮,品質也會越來越好。
・南瓜(參照P.92〜93)……不易產生連作障礙。
・洋蔥(參照P.126〜127)……根系會慢慢延伸開來,品質也會變得更好。

可以整組交換連作的蔬菜組合,整組栽種。每年在同一塊菜畦中交換種植的位置。
・馬鈴薯和蔥(參照下圖)……不易發生病蟲害。
・里芋和薑(參照P.132~135)……不易產生連作障礙。
・草莓和大蒜(參照P.96~97)……可以促進生長,不易產生連作障礙。
馬鈴薯和蔥的「固定菜畦」詳細內容請參照P.128~131
固定菜畦的優點
就是每年可以在合適的地方固定種植一樣的蔬菜。
在適地適作的情況下,蔬菜會更加茁壯成長。
在同一塊菜畦裡輪流栽種
每年輪流種植蔥和馬鈴薯。先種蔥再種馬鈴薯,或者先種馬鈴薯再種蔥。

「夏季菜畦」和「冬季菜畦」每年輪替
冬季菜畦每年春秋栽種2次
較容易出現連作障礙的是「夏季菜畦」的夏季蔬菜,主要包括茄科的番茄、茄子,以及葫蘆科的小黃瓜、西瓜等果菜類。相對於此,「冬季菜畦」種植的大多為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小松菜、白蘿蔔,以及菊科的萵苣、茼蒿等蔬菜。夏季菜畦和冬季菜畦的蔬菜種類差異很大,只要每年輪作就能避免連作障礙。冬季菜畦的蔬菜大多在春天與秋天栽種,因此同一塊菜畦的蔬菜種類只要輪流交換,一年就能種2次菜了。
天然菜園裡的蔬菜因為與草共生,所以連作障礙較少,只要引進共生植物,整片菜園的環境就會更加豐富,就算每年進行菜畦輪替也不會有問題。
種完一種蔬菜之後要立刻栽種下一輪蔬菜,這樣土壤才會越來越肥沃喔!
夏季菜畦種植的蔬菜
以從春天開始種植,夏天到秋天這段期間採收的蔬果為主。
果菜類
小番茄、番茄、茄子、辣椒、獅子椒、青椒等(茄科)
小黃瓜、西瓜、香瓜等(葫蘆科)
可以一起栽種的共生植物
蔥(大蔥、青蔥)、花生、四季豆、毛豆、荷蘭紅葉萵苣等
冬季菜畦種植的蔬菜
在春天和秋天開始栽種,採收的蔬菜以葉菜類為主。
葉菜類
高麗菜、青花菜、白菜等(大型的十字花科)
小松菜、青江菜、水菜、芝麻菜等(小型的十字花科)
荷蘭紅葉萵苣(葉萵苣)、茼蒿等(菊科)
菠菜等(莧科)
根莖類
胡蘿蔔(繖形科)、大蒜(石蒜科),蕪菁、白蘿蔔、櫻桃蘿蔔等(十字花科)
果菜類
毛豆、蠶豆、豌豆等(豆科)

夏季菜畦
初夏開始栽種的蔬菜,大多數到了秋天就能採收。因此夏天結束就可以當作冬季菜畦,從秋天繼續栽種葉菜類或根莖類。
每年一次,在春天換地種植
冬季菜畦
只要春天開始栽種,大多數的蔬菜就能在夏末之前採收完畢。亦可當作從秋天開始耕種的菜園,在冬季菜畦改種其他蔬菜。
冬季菜畦可以在春天與秋天交替栽種根莖類和葉菜類蔬菜

菜園從「作畦」開始準備
為蔬菜做張床吧
開始耕種之前,我們要先把菜園的土壤堆高,再將上面整成平坦的畦面,這個過程叫做「作畦」。這麼做不僅有利於排水,蔬菜的根也能健全地舒展開來,順利成長。
打算開闢成菜園的地方如果有長草,可以按照第22頁的要領,用鋸鐮刀貼著地面把草割下來。草根若是布滿地表,就把鋸鐮刀的前端插入土中將其根除。
整好地之後,先沿著南北向把土壤堆成一條長長的壟。寬1m,長度則依需求調整。通道(畦溝)的寬度以50cm為標準。將壟的表面整平,上面與側面要壓緊壓實,以免土壤崩塌,最後再將割下的草鋪在菜畦上就可以了。
排水良好,根部健康茁壯
關於天然菜園的整地與作畦工作,只要剛開始時做一次就可以了。
一般種菜時,只要某種蔬菜收成完畢,通常會先重新整理畦土,之後再種下一批蔬菜。但是天然菜園只要作好畦,就不會再重新開墾,頂多修補崩塌或是凹陷的地方,然後再繼續種下一批蔬菜。
菜園裡的土壤是透過蔬菜與草的根系在地底下慢慢翻鬆。這些根系一旦枯萎,就會在土壤裡留下根洞,成為水和空氣流動的通道。因此接下來種植的蔬菜只要利用之前這些通道,就能健康成長。
前一次耕種時使用的土壤,在種下一批蔬菜時也能夠發揮作用。只要蔬菜種得越多,土壤狀態就會越來越好,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第一次在某塊空地種菜時,土壤若很貧瘠(營養不良),割完草之後可以在每平方公尺的菜園裡撒施500ml的米糠與油渣混合物、1l的碳化稻殼以及3l的成熟堆肥,之後再用大鏟子均勻翻犁入土,整地作畦。至於畦床高度方面,排水良好的話,高度約5cm;如果排水不佳,高度則為20cm。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印刷)
<本文摘自《超圖解天然菜園入門:零農藥、好種植、小空間也OK的居家簡易種菜提案》,台灣東販提供>
●【美食天堂】在家打造小菜園 樂活栽種不是夢
●利用後院菜園 成功種植小西紅柿
●8種適合種在菜園的花 好看好吃還能驅蟲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