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寧芯採訪報導)近日,山東濟南市平陰縣以9億多元的價格出售「低空經濟經營權」,引起熱議,目前外界更加關注平陰縣政府此次的操作流程,網絡上傳出質疑背後流程的圖片,專家亦質疑其為監守自盜。
大陸媒體11月27日報導了濟南市平陰縣低空經濟30年特許經營權公開出讓公告,該公告登載在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但是目前已經被刪除。

根據網傳的截圖顯示,該項目中標日期為2024年11月26日,中標單位為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簡稱金宇公司),中標金額為9.24億元。此項目的招標單位為平陰縣發展和改革局。
大紀元記者通過企查查搜索金宇公司發現,該公司成立於2024年11月4日,法定代表人為陳旭,註冊資本為2億元,註冊地址位於平陰縣榆山街道函山路12號(一址多照),所屬行業為航空運輸業,經營範圍包括通用航空服務;民用機場營運;飛行訓練;智能無人飛行器銷售等等。該公司由平陰縣財政局100%持股。
大紀元致電該縣政府與財政局,對方對於此事都是直接迴避採訪,聲稱縣政府對此事無法給予答覆。
雖然政府方面無任何回應,但是縣政府被推到「賣天」的輿論風波,特別是縣財政局成立的新公司中標,不得不讓外界揣測其背後的端倪,因此網上傳出當地政府在「賣天」過程中整體操作的流程與後期要達到的真正結果圖。
該圖顯示,第一步:財政局認繳2億元註冊金宇公司;第二步:金宇公司從銀行貸款7.24億元;第三步:金宇公司向發改局「買天」,支付9.24億元給發改局;第四步:發改局將9.24億元交給財政局,2億元認繳資金流回財政局,7.24億元貸款洗白成財政收入;第五步:金宇公司申請破產,2億元財政資金報虧損銷帳,欠銀行的7.24億元轉變成地方債;第六步:將地方債層層上報至國家;第七步:國家超發貨幣沖抵地方債;第八步:全民承擔通貨膨脹。

也有網民表示,平陰縣政府的操作實際上是把經營權從左手賣給右手企業,右手就可以把這個項目包裝一下去銀行貸款,然後貸款所得合法地流向了縣財政,緩解了財政壓力。至於項目到底有沒有收益沒有人關心,但銀行一般都是地方銀行,四大行基本不會入坑。後面如果還不上,那麼企業可以申請破產,走法律程序。一切都在規定下操作,錢就從銀行拿著花掉了。
對於網絡上的操作流程說法,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可以有很多操作方法,但是其核心原則是參與各方利潤均沾——政府和國企合謀,設局自欺欺人,實則監守自盜。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表示,此操作彰顯一些問題,由於空域屬於國家資源,地方政府無權出讓使用權,平陰縣此舉可能存在政策風險。由於中標公司為平陰縣財政局全資控股,該操作被質疑為「左手倒右手」,對實際財政收入提升效果有限。然而,如果是網上流傳的操作,最後是以地方債務「呆帳」結案,只是利用當前中共試圖解決地方債時期,繼續以地方可以操作的所有空間掏空財庫。
他還認為,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起降場地、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等基礎設施。目前,這些設施在中國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大量投資和時間來完善。再者,低空空域的開放涉及複雜的法規調整和安全監管。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動產業發展,仍需探索和完善相關政策。此外,目前,低空經濟尚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企業在探索過程中面臨市場需求不確定、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需要時間來驗證和調整。
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平陰縣是一個並非發達的三四線小縣城,此次「賣天」的操作確實存在詬病,是從左手倒右手,匆忙上馬成立企業,然後以高價接收出讓,買了所謂的低空使用權,然後從銀行將錢借進來,債務轉成地方財政可支配的收入,最終由央行發行超長期的國債進行一個屏障,是一個完全可能的操作手法。
黃大衛表示,政府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是將問題拖到未來,可以說是一種虛假交易,其實並沒有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反而導致經濟資源的破損,會將原來生產性的活動資金變成一個無效資金,也會損害商業信譽。
他認為,平陰縣政府只是炒概念、炒模式,並沒有很大的商業價值,或許只是一個試點,「平陰縣政府是希望推動地方產業升級,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由於財政壓力,所謂創新也只是停留於一個口號跟想法,目前還是並沒有可能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