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加拿大今年發生了許多令人關注的食品召回事件,從切碎的羽衣甘藍沙拉、黃瓜到植物奶,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李斯特菌引起的嚴重疾病和死亡病例。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週二(12月3日)發布公告稱,由於存在沙門氏菌污染風險,正在召回Baloian Farms of Arizona品牌黃瓜,這些黃瓜使用「Pamela」品牌散裝容器銷售和包裝,以及貼有「Agrotato, S.A. de C.V.」標籤的盒子和「PamPak」品牌透明袋(UPC 8 25401 07010 6)。
召回的產品於今年10月12日至11月26日期間銷售,加國主要在亞省和卑詩省銷售,其它地區的零售店也有可能銷售。
除此之外,過去幾週,加拿大因大腸桿菌風險而召回有機胡蘿蔔,因沙門氏菌問題而召回切碎的羽衣甘藍沙拉。
今年夏天,安省三人死於與Silk和Great Value品牌植物奶相關的李斯特菌病爆發,這可能是最受關注的召回事件。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和亞伯塔省共有20人患病。受影響的產品包括杏仁奶和燕麥奶。
據CBC報導,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食物的人可能攜帶這種細菌,但不會罹患李斯特菌症。但更嚴重的疾病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和老年人的腦部感染、腦膜炎和血液感染。懷孕期間的嚴重疾病也會對胎兒帶來風險。
上個月,加拿大公共衛生局表示李斯特菌疫情似乎已經結束,並結束了調查。
美國麥當勞也傳出消息稱,洋蔥條與大腸桿菌疾病有關,而且美國19個州有61人感染了與熟食肉類有關的李斯特菌。
食品召回次數是否比平常多?
不完全是。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食品安全和召回代理經理梅根·格里芬(Meghan Griffin)表示,截至3月31日的2024-25財年,迄今已發生139起召回事件。
過去5年,每個財政年度平均共有220至250起召回事件。(根據CFIA的數據,2019-2020年有異常情況,共發生560起召回事件。)
召回事件增加可能是因為食品供應受到嚴格審查,從而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麥克馬斯特大學生物醫學教授、微生物學家洛里·伯羅斯(Lori Burrows)表示:「我認為這是提高了意識並進行了更嚴格的測試。」「當一些召回開始發生時,人們開始關注。」
召回事件往往涉及食品生產商、加工商和分銷商。
喬治亞州立大學法學教授提摩西·利頓(Timothy Lytton)表示,現在發現污染和疫情爆發的速度比以前更快。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媒體報導和公眾關注以及它們相互影響的結果,而不是我們掌握的有關你今晚吃的沙拉中的生菜有多危險的具體硬數據。」
召回並不總是因為潛在的病原體,還涉及食品中的材料或異物,如玻璃、未標記的過敏原,或因為產品沒有用英語和法語標記。
伯羅斯說,並非所有召回都是因為人們生病而引發的。有時,它們是由公司先自願召回,因為他們在例行測試中發現了問題。最近召回的羽衣甘藍沙拉就是一個例子。
是否有不同類型的召回?
CFIA將食品召回分為I、II和III級,分別表示食用該食品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的高、中、低風險,以及嚴重程度。 III類也包括沒有健康風險但不符合法規的產品。
多倫多都市大學職業健康副教授伊恩·楊(Ian Young)表示,致命的污染很少見。
楊指出,在植物奶中爆發李斯特菌病的情況下,CFIA的結論是,位於安省皮克林的工廠沒有正確實施環境拭子和成品測試。
食品工業應做什麼?
楊說,農民應該測試他們的灌溉水和堆肥是否有牲畜、野生動物或糞便污染的跡象,以幫助減少病原體。
圭爾夫大學食品安全教授、微生物學家沃納爾(Keith Warriner)表示,淨化等新技術可能會發揮作用。
他說,以前,一些食源性污染物不會被發現。現在,DNA識別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一種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O157,它會令受污染產品(例如洋蔥)導致人生病。
沃納爾表示,CFIA對食品加工設施的檢查按照風險進行優先排序,熟食肉類和海鮮加工商受到更多關注。這可能意味著堅果和植物工廠,例如與植物奶污染有關的工廠,不會經常受到檢查。
CFIA調查的觸發因素包括:消費者向公司或機構的投訴以及CFIA的例行抽樣。
當需要進行調查時,CFIA會進行現場檢查、檢查記錄以嘗試確定健康危害的來源、考慮污染程度並決定是否召回產品。
如果是這樣,它將採取後續行動,確保商店貨架上沒有召回的產品。
消費者可以做什麼?
伯羅斯說,消費者應該關注食品召回。
適當的食物處理和準備也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
標準食品安全建議包括:
清潔—經常洗手和清洗處理食物的檯面。
分開—不要交叉污染農產品和生肉。
烹調 — 烹調到適當的溫度,並用食物溫度計檢查。
冷藏—立即冷藏。
伯羅斯說,目標是將病原體控制在導致疾病的水平以下。
但如果召回次數增多,也不一定是壞事。「實際上,我認為有更多的召回是成功的標誌,因為這意味著這些東西在讓人生病之前或不久之後就被發現了。」她說。
責任編輯:嚴楓